APP下载

浙江省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与经验

2020-12-22秦叶波王岳钧毛国娟纪国成陈叶平许剑锋厉宝仙

中国稻米 2020年3期
关键词:超级稻杂交稻单产

秦叶波 王岳钧 毛国娟 纪国成 陈叶平 许剑锋 厉宝仙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10020;第一作者:qyb.leaf@163.com;*通讯作者:103010404@qq.com)

超级稻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培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包括了超级常规稻和超级杂交稻。农业农村部于1996 年正式启动旨在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项目[1-2]。之后,我国的水稻育种家育成了许多超级稻品种。浙江省从2005年开始,根据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超级稻的示范推广以“双增一百”为目标,以建点办方和主体培训为措施,通过超级稻集成技术创新和完善示范推广运行机制,带动绿色高产优质超级稻品种及其核心配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全省水稻生产增产增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浙江省超级稻示范推广的成效和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1 主要成效

1.1 良种良法促进全省水稻增产增收

自2005 年实施超级稻项目以来,浙江省超级稻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近两年稳定在25.33 万hm2左右。与2005 相比,超级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7.7%提高到40.0%;单产比非超级稻增产从原来的30.0 kg/667 m2提高到80.0 kg/667 m2,增产率稳定在15.0%以上;近年超级稻每667 m2增收200 元左右,稳定实现了“双增一百”的目标。2018 年全省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24.87 万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40.0%。其中,超级早稻面积5.87 万hm2,占早稻面积的60.0%;超级晚稻19.00 万hm2,占晚稻面积的34.0%。尽管2018 年受台风等不利天气影响,但由于超级稻种植比重较高,同时应用推广“两壮两高”栽培技术和机插基质育秧、叠盘出苗等技术,全省早稻平均单产426.5 kg/667 m2,比全国平均水平增产28.7 kg/667 m2,位居全国第一;晚稻平均单产达500.0 kg/667 m2,比上年增11.0 kg/667 m2。

1.2 超级稻高产攻关再创新高

随着超级稻品种选育的突破和栽培技术的提升,超级稻高产攻关实现新突破。近两年,浙江省超级稻单产屡破记录。2017 年浙江省单季晚稻、连作晚稻百亩示范方和攻关田单产水平均打破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其中江山市单季晚稻甬优12 百亩示范方,平均单产首次突破 1 000 kg/667 m2,达到 1 011.0 kg/667 m2,高产攻关田单产达到1 071.5 kg/667 m2;连作晚稻甬优1540 百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到793.5 kg/667 m2,最高田块单产达到818.8 kg/667 m2,首次突破800 kg/667 m2。2018 年江山市单季晚稻甬优12 百亩方平均单产高达1 017.3 kg/667 m2,再创纪录;双季稻(中早39-甬优1540)两季合计平均单产1 439.9 kg/667 m2,同样再创浙江省新高。

1.3 超级稻推广带动水稻品种结构优化

2018 年浙江省生产应用的超级稻品种主要有:早籼品种中嘉早17 和中早39,共5.74 万hm2;籼型杂交稻品种中浙优1 号,1.54 万hm2;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2、甬优 15、甬优 538、春优 84、浙优 18 及甬优 1540,共计18.00 万hm2,其中,米质较优的甬优1540 和甬优15 的种植面积分别为 6.67 万hm2和3.73 万hm2。这些超级稻品种的推广进一步扩大了浙江省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的应用面积,2018 年籼粳杂交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省晚稻面积的40.0%左右。

1.4 集成创新超级稻生产配套技术

一是示范推广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为充分挖掘大穗型超级稻品种特别是籼粳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在总结各地水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集成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并作为水稻主推技术之一在全省示范推广,2018 年全省推广应用面积26.13 万hm2。二是示范推广机插秧苗“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采用该技术育苗,芽谷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为超级稻产量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2018 年全省推广叠盘出苗技术9.67 万hm2。三是示范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进一步推广应用“水稻+”等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如推广应用以种植超级稻中早39 为主的“早稻+西兰花”等模式,促进了浙江省水稻生产高质量稳定发展。2018 年推广“水稻+”新型农作模式 13.79 万hm2。

2 主要做法与经验

2.1 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把组织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作为粮食生产和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内容。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及早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将中早39、中嘉早17、甬优15、甬优538、浙优18、甬优1540 等超级稻品种列入水稻主导品种;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技术、早稻早播早栽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超级稻品种配套技术列入水稻主推技术。及时落实超级稻品种在双季稻、单季籼粳杂交稻、单季籼型杂交稻、单季常规粳稻上的超高产攻关与示范工作。将超级稻的推广与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相结合,全省共建设示范片250 个,示范片基本选用超级稻品种,通过应用配套栽培技术,提高超级稻示范效果。省财政专门安排1 5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建设和超级稻示范方攻关。

2.2 部门联合,形成合力

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实行行政管理与事业推广、农业部门与科研单位、省级农技推广与县级农技推广等多部门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和宁波市农科院等单位先后育成中浙优1 号、中嘉早17、中早39、浙优 18、甬优 12 号、甬优 15、甬优 538、甬优 1540等大面积应用的超级稻品种,并指导种子生产满足生产用种;同时作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提供超级稻技术培训和指导。农业农村厅科教处负责项目组织管理,组织成立浙江省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和落实科技培训计划、组织测产验收等。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年度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实施面积、技术措施,示范县基地建设及全省超级稻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交流与总结等。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上下联合,栽培与种子、植保、土肥等部门配合,共同推动了超级稻生产的发展。

2.3 团队合作,创新技术

多年来,超级稻示范推广与省“三农六方”项目及省粮油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相结合,省农技推广中心牵头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及地方农科院协作,开展超级稻生理特性、高产特征研究,明确超级稻高产途径,完善栽培技术。先后完成水稻强化栽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引进技术的本土化研究和吸收消化再创新,并创新集成了超级早稻早播早栽技术、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叠盘暗出苗技术等。2013 年起,在全省组织开展高产攻关活动,每年建立单季籼粳杂交稻单产1 000 kg/667 m2攻关百亩方,单季常规粳稻单产750 kg/667 m2攻关百亩方,单季籼型杂交稻单产800 kg/667 m2攻关百亩方,双季稻两季产量1 300 kg/667 m2攻关百亩方。通过示范方攻关实践和超高产机理及技术研究,挖掘超级稻增产潜力,扩大超级稻的影响,创新超级稻种植技术,带动全省提升稻作技术水平。

2.4 宣传培训,指导应用

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是示范推广超级稻集成技术的重要手段。省、市、县各级农业科教和技术部门,以基层农技人员、粮食生产合作社负责人、规模种粮大户等为重点对象,举办多种形式的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中国水稻研究所把超级稻技术培训作为服务浙江的重要内容。在超级稻示范和百亩方超高产攻关中,各级专家多次到示范基地考察和技术指导。县、乡镇农技人员与生产主体组成实施团队,生产前制定示范方详细技术方案,生产时认真实施,确保了技术到位率,提高了实现目标产量的把握性,达到了高产高效示范效果。通过高产攻关实践,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了生产者攻高产的热情,也促进了超级稻的推广应用。

2.5 考察观摩,交流学习

全省各级农技部门每年组织各种现场考察和技术交流活动。省农技中心每年召开以稻作技术创新研讨、超级稻高产攻关座谈、全省早稻生产考察、晚稻超级稻生产考察、“叠盘暗出苗供应出苗秧”新育供秧模式现场培训等为主题的现场考察交流活动。市、县级在生产关键时期和成熟前多次组织乡镇农技人员、规模生产主体等现场考察观摩,并经常组织考察学习外地技术经验。考察交流活动对拓展超级稻高产技术思路和增强增产信心有很大作用。一些超级稻高产示范方多次承办部、省级水稻现场会议和接待兄弟省、市、县考察团,扩大了技术宣传和社会影响。

3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存在问题

一是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优质超级稻品种较少。目前在浙江省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中,仅甬优15、甬优1540 米质相对较好,其他超级稻品种存在米质一般、卖相较差等问题。二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的下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逐年下降。同时,部分农户的科技意识不高,受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局限,掌握和应用新技术较少。三是水稻产储加销一体化能力弱。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质稻米需求的增加,更为了种粮效益的提高,种粮大户发展水稻产储加销一体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要发展产储加销一体化,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对于普通农户而言,压力较大。因此,目前发展水稻产储加销一体化的种粮大户比例较少。

3.2 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快优质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和应用。目前浙江省已修改品种审定办法,把优质作为品种审定的重要指标。下一步要加快优质稻品种的审定,对于已审定的高产优质稻品种要加快推广和应用。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和项目支持。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建议通过项目支持种粮大户发展产储加销一体化建设,支持他们购置加工和储藏设备等。三是发挥新型种粮主体的带动作用,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年轻一代种粮大户的培育,鼓励种粮大户延伸水稻产业链,提高种粮效益。

猜你喜欢

超级稻杂交稻单产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至2020 年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33 个超级稻品种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