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6-12傅友强钟旭华邓铭光梁开明肖捷潘俊峰胡香玉黄胜黄农荣

中国稻米 2020年3期
关键词:湛江市湛江稻谷

傅友强 钟旭华 邓铭光 梁开明 肖捷 潘俊峰 胡香玉 黄胜 黄农荣*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510640;3 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湛江 524094;*通讯作者:13533385913@163.com)

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超过了60%[1-2]。因此,水稻生产对解决国家口粮饥荒、保障粮食健康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是我国13 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据最新(数据更新至2017年)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数据表明,广东省的水稻种植面积(180.5 万hm2)与稻谷产量(1 046.34万t)均位居全国第8。湛江市是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年均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0 万hm2,约占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0%左右,粮食总产量为110.97万t,素有“粤西粮仓”之称[3]。2017 年广东省的稻谷和大米进口量为203.63 万t,出口大米量仅为1.26 万t,贸易逆差达63.09 亿元人民币(2018 年广东统计年鉴)。因此,促进湛江水稻产业发展对提高广东粮食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湛江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栽培方式和种植模式独特(直播稻面积达50%左右[4-5]),是广东地区最具特色的粮食主产区[6],但有关湛江水稻产业发展状况鲜有报道。据此,作者查阅了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湛江统计年鉴以及中央气象台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地区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调研数据,从气候条件、水稻播种面积、稻谷单产和总产、农业机械化程度、稻谷加工和深加工等方面着手,分析目前湛江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湛江水稻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湛江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1.1 气候条件

1.1.1 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具备水稻高产的潜力

研究表明,温度是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最重要因子之一,增加温度和日照时数能显著增加稻谷产量[7-9]。从图1 可以看出,1997—2016 年,广东省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分布,表现为粤北最低,粤西最高,粤东和粤中居中,粤西的年平均气温比粤东高3℃左右;日照时间表现为粤东和粤西最大,分别为2 009.7 h 和1 881.8 h,粤北和粤中最小,分别为1 628.2 h 和1 553.9 h;年平均降雨量呈周年波动性变化,粤中的降雨量大于其他地区,粤东和粤西的降雨量最低。湛江地处粤西,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台地,光温资源丰富,但降雨量较少,总体而言,已具备水稻高产的外在潜力。

1.1.2 三面临海,台风等恶劣天气发生频率较高

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台风常常会伴随着大风、暴雨、风暴潮等次生灾害,是影响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0]。有研究报道,台风造成水稻等粮食的产量损失高达29.3%,严重影响农户种粮的积极性[11]。据中央气象台统计,1949—2017 年,在广东登陆的台风共有269 次,平均每年登陆约4 个。其中,在湛江市(含徐闻、湛江城区、吴川、雷州、遂溪和廉江)登陆的次数高达81 次,占广东省总登陆次数的30.1%,表明湛江遭受台风天气的频率非常高。

图1 广东省不同水稻生态亚区历年的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间(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

图2 2016 年广东省各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图3 2016 年湛江各地水稻播种面积和稻谷产量情况(来源于湛江统计年鉴)

1.2 稻谷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

1.2.1 单位面积稻谷产量有待提高

从图2 可知,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为湛江市(20.9 万hm2),但稻谷平均单产湛江市却排在汕头市、云浮市、潮州市、韶关市之后。由此可见,提高单产是湛江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目标。

1.2.2 增加单产是提高湛江市稻谷总产量的重要因素

据湛江统计年鉴资料,1949—2016 年,湛江的水稻播种面积出现了2 个高峰期,即1952—1958 年和1960—1984 年,达到 30~35 hm2,其他时段基本保持在20 万hm2左右。尽管稻谷播种面积锐减,但稻谷总产量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从最初的31.3 万t 增加到2016 年的111.0 万t,总产量增加了2.54 倍。主要原因是稻谷平均单产逐渐增加,已从1949 年的85 kg/667 m2增加到 2016 年的 353 kg/667 m2,增加了 3.15 倍。因此,单位面积稻谷产量提高是湛江市稻谷总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1.2.3 雷州和廉江是湛江市的主要粮仓,遂溪和吴川次之

从图3 可知,湛江市水稻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廉江、雷州、遂溪、吴川等地。其中,廉江是2016 年湛江水稻全年播种面积最大的县,达6.01 万hm2,其次是雷州(5.46 万 hm2)、遂溪(3.21 万 hm2)、吴川(2.48 万 hm2)。值得注意的是,湛江地区晚季的播种面积明显大于早季,可能原因是晚季米质好,粮价较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就稻谷单产而言,早季要大于晚季,可能与湛江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

1.3 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湛江市是农业大市,97%是平原,适宜大型机械农机作业。据调查,截止至2018 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16 万千瓦,育秧设备15 套,大中型拖拉机约5.3 万台,插秧机940 台,水稻收割机3 414 台,烘干设备26 套。从水稻育秧-整地-插秧-收割-烘干等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湛江水稻综合机械化率高达73.32%,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其中,雷州东西洋连片水田面积达1.47 万hm2左右,总产量达26.30 万t,号称“广东第一田”,且地势平坦,极大地促进了该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其次,廉江市2017 年早晚两季水稻播种面积达6 万多hm2,年产粮40 多万t,是湛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生产调研结果显示,截止2017 年底,廉江市有农机合作社86 家,遍布良垌、吉水、横山等乡镇,占湛江市农机合作社的50%左右,拥有拖拉机配套农具9 620 台,耕整地机械13 670 台,插秧机339 台,水稻收割机396 台,谷物烘干机22 台。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约80 万千瓦,尤其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3.05%,其中机耕水平98.00%,机收水平97.00%,机械化程度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实现了从耕地、播种、插秧、杀虫、施肥、收割、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确保了廉江多年来保持全省种粮大县的地位。

1.4 稻米加工行业稳步发展

湛江地区稻米加工企业众多,其中,广东省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霞山粮食企业集团公司和广东正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由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星优712、幼苗一号、红米一号、韶优766、龙优665、华优665等稻米,湛江市霞山粮食企业集团公司生产的“象牙米”和“三餐壹号米”,广东正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万有引力锌米”等多次参加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被誉为广东名米。除了上述3 家稻谷加工企业,还有遂溪县岭北银丰粮食加工厂生产的岭北农家天然色彩糙米,湛江市广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广恒有机大米以及广东遂溪三宝文化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海红米。此外,广东安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稻谷,其基地廉江市良垌镇东桥村、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灯塔村生产的稻米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在首届广东好大米评选中,雷州市东西洋产区被评为首届广东好大米特色产区,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源泰稻米(源泰丝苗)被评为首届“广东好大米”十大品牌之一。

2 湛江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培技术落后,种粮成本高,农户积极性低

图4 2016 年粤东和粤西地区实际稻谷单产调查

湛江是广东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地区,素有“粤西粮仓”之称。直播稻种植面积达50%左右[4-5],播种量大,最高达8~10 kg/667 m2。广东省每年出台许多农业主推技术,但主要在移栽稻中推广应用,直播稻中应用较少。因此,湛江的水稻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当地传统的施肥管理技术,该技术高肥高水,病虫害严重,产量低。针对湛江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2 个市区(雷州、廉江)开展的水稻生产调研发现,不少农户的氮肥(纯氮)施用量高达250 kg/hm2,超过目前广东省水稻主推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施氮量(150 kg/hm2)的 66.7%[4],增加肥料成本折合500 元/hm2,产量仅350 kg/667 m2左右。其次,人工劳动力成本增加,很多小农户在直播、追肥、打药、晒谷等环节仍采用人工操作,种粮成本高严重影响了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2.2 粤西水稻单产潜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6 年实地调查了粤东(梅州:梅县、兴宁)262户,粤西(湛江:雷州)156 户种田农民的早、晚季水稻产量情况。如图4 所示,早季平均产量高于晚季,与图3 的结果相似。梅州早、晚季各有几个异常值,呈现右偏态,产量分布比较集中;湛江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布比较分散,低产农户数较多,稻谷产量差异跨度较大,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挖掘,同时也说明粤西水稻产量潜力可能高于粤东地区。就平均单产而言,梅州早季单产为397.2 kg/667 m2、晚季为380.0 kg/667 m2,湛江早季单产为379.4 kg/667 m2、晚季为 361.2 kg/667 m2。

2.3 杂草稻为害严重,导致稻谷产量低

随着直播稻、免耕稻等的迅速推广,杂草稻已成为栽培稻减产最严重的杂草[12]。主要原因是,杂草稻形态与栽培稻相似,早期在田间很难识别;其次,杂草稻萌发和出苗较早,苗期生长迅速,抗逆性强,与栽培稻争夺养分、水分、光照和其它生长资源;最重要的是,杂草稻成熟早、粒数少,且具有边成熟边落粒的特性,严重影响稻谷产量[6,13]。有研究表明,杂草稻密度在 2~9 株/m2之间,可使栽培稻减产8.3%~82.3%[14]。湛江是广东省直播稻面积最大的地区,杂草稻泛滥已成为该地区水稻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光温资源丰富,但台风天气频发、病虫害多

湛江三面环海,是广东省台风登陆最多的地区,每年约有4~5 个台风影响湛江,6—9 月是湛江地区的台风季,同时也是早季水稻抽穗、成熟的季节,台风登陆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严重影响稻谷产量[15]。此外,强台风的频繁发生,引发暴雨和大暴雨,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暴发[16]。湛江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是水稻病虫害高发区。近年来,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水稻病虫害每年都呈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2.5 稻谷精深加工少,品牌效应有待提升

近年来,广东省每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约70 个,主导品种约15 个,其余大部分品种播种面积不大,米质和食味各异,很难形成地方品牌(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稻米加工企业很多,但掌握优质深加工技术的企业极少,且加工设备陈旧,没有相关的技术和品牌标准。湛江稻谷主要作为国家的储备粮,品牌效应有待提升。

3 湛江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多种方式和措施减少种粮成本、增加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经在湛江各地走访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紧缺,且人工成本贵,从之前的80~100 元/人·日,到现在的120~150 元/人·日,农资、农机农具等虽有部分政府补贴,但成本依然较高。受传统生产和种植模式影响,其种稻方式依然陈旧,先进的栽培技术如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普及不够,栽培技术水平较低,稻谷单产不高,农民的收益明显降低,极大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多地方甚至出现稻田丢荒现象,急需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要加强政府、相关农业部门、技术专家的正确引导,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契机,鼓励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本土企业或合作社从事水稻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实行政府引导、企业或合作社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建立水稻高产高效示范推广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提高水稻产业活力。二要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应从科研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全力配合和支持企业或合作社,提高企业和合作社的创新创造能力,降低种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要加快省工节本、绿色高效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适宜湛江地区的机械化、直播等轻简化生产的水稻新品种,研发与集成推广适宜直播稻生产、省工省力、减肥减药、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等栽培技术。四要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强对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培育与引导;积极示范推广农用航空植保机、纵轴流联合收获机、谷物烘干机等新型装备技术,带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与技术升级;以镇、村为中心,以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为依托,建设育插秧、烘干等机械化示范基地,促进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3.2 杂草稻的防治

杂草稻是湛江地区稻谷减产的重要因素。主要防治措施如下:一是人工拔除;二是使用纯净的水稻种子;三是改变耕作方式;四是在栽培稻种植前,通过一定方法使杂草稻先萌发,然后对其进行化学和机械控制;五是使用专用除草剂[17]。有研究报道,改变耕作,在连续几季直播稻中穿插1~2 季抛秧或机插秧,能有效降低杂草稻的发生[18]。最新报道显示,由邓兴旺团队研发的洁田技术,采用多种新型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为核心防控杂草稻,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19],可作为杂草稻防治的重要手段。

3.3 加强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严重影响稻谷产量、品质和效益,每年可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水稻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及时指导和防治病虫,保障稻谷产量。因此,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加强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搞好病虫测报,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速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1)引进先进的病虫害数字监测和管理系统,建立分析病虫害专家系统,提高病虫分析、检测和决策水平;2)在湛江地区水稻种植的典型区域设置水稻病虫害监测点,通过远程遥控和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3)每个典型区域配备1 名经验丰富的植保员,不定期取样和调查水稻各生长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到提前预防、预报,最大限度减少稻谷损失。

3.4 强化深加工,创立品牌,提高稻米产品市场竞争力

指导成立一批大米生产的本土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大米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优化大米生产品种。重点放在稻米的深度开发及多元应用上,对米制品进行多级开发,对稻米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如米酒、米饼、米粉、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调味品等,及高纯度米淀粉、大米高蛋白产品、用米糠生产的高强度材料等,提高稻谷综合利用水平,增加水稻产业的综合利用效益。制订稻米产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打造湛江稻米品牌效应,使湛江大米加工业逐步走向品牌化和国际化,促进稻米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湛江市湛江稻谷
湛江美术
湛江鼓舞角逐“山花奖”
漫步湛江
谦卑的稻谷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田野稻谷香
春节过后 稻谷行情稳中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