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影响及应对
2020-12-22崔东方
崔东方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2]11。如何维护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尽可能地降低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严重危害,是学界应当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代的隐蔽传播
虽然近些年我国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威胁并未彻底消失,相比于之前直接攻击历史人物的低级手段,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手法可谓是高明了许多,也隐蔽了许多,让人防不胜防。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更多的是依托文艺作品和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柔性渗透,他们甚至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使得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一时间也难辨真伪而受骗上当。
(一)对历史人物的颠倒黑白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自媒体平台甚至是各大门户网站,以揭秘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细节为名撰文发帖,肆意宣传其所谓的学术观点和独特“历史新解”,而其所谓的学术创新和“历史新解”,只不过是捕捉一些历史现象、截取部分历史片段,进行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想和演绎,貌似言辞凿凿,实则是漠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且罔顾历史史实。近几年,历史虚无主义热衷于将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形象颠倒黑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洗白反面人物。对主流历史视角下被否定的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将诸如慈禧、袁世凯等已有历史定论的反面人物,从客观历史中抽离,从抽象人性论的角度对其所作所为进行重新解构和分析,无视客观事实为,通过一系列包含真假的历史事件的刻画,为他们洗白、翻案。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包装下,慈禧成为了一个眼光长远,为了和平忍辱负重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而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也成为了一个有迫不得已的苦衷的悲剧式民族英雄。
2.抹黑正面人物。对被大家广为称颂的英雄人物的个人形象、个人人格进行抹黑,对诸如林则徐、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雷锋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通过一系列不合理的假设和推理分析,质疑和否定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行为和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他们的论断中,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被列强入侵的责任被强行按在了林则徐的头上,妄言如果不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得罪了英国人,就不会有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雷锋日记都是造假的;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现象等等。
2015 年6 月30 日,北京大兴法院受理的“一元精神损失费”案[3],原告的遭遇也正是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典型案例之一。2017 年5 月,一篇家长的来信《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点》在网络上热传,该文章错误地认为学习刘胡兰给孩子“种下了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4]。这些混淆是非的事件幕后推手正是历史虚无主义者。
历史虚无主义的这些宣传打着对真实历史的研究和还原的旗号,真假信息混杂。看似有“历史史实资料”支撑,实则鱼目混珠,混淆大众的视听、扰乱大众的视线,伤害了大众的民族感情,扰乱了部分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认知,调查研究显示:“‘你如何看待网络上出现的对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事迹的质疑声音?’有15.5%的大学生选择‘由于宣传的需要,过去确有人为制造先进典型或夸大先进事迹的情况’”[5],可见影响之大。
他们表面上在公正地还原历史,实质是用错误个人英雄史观抨击和否定群众史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兜售的是:现在的历史是被歪曲的、是不真实的,这样编造的目的在于搞乱人心,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否定以唯物史观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消解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6],用心极其险恶。
(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歪曲
为了反抗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2]4随着我国近些年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也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热潮,人们越发开始关注历史、回顾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趁机混淆视希。
1.任性编排戏说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爆料了许多战争的数据和图片作为证据,例如“日本发布二战中在华阵亡数据:死于国军之手为318883人;死于共军之手为851 人……”[7]借机大肆宣扬“中国共产党伪造篡改历史”;歪曲辛亥革命是单纯的暴力事件,没有任何的进步性,反而使中国社会经济倒退,生灵涂炭。
除此之外,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带领人民群众“摸着石头过河”,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遭遇挫折和失误在所难免。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事实,抓住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夸大传播,割裂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联系,或是用前者否定后者,或是用后者否定前者,认为是社会主义道路让我们走了弯路,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抹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间里我国所取得的成就”[8],鼓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补课论”否定中共领导中华民族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是历史早已证明了的“泥腿子会打天下却不会治天下”错误观点的沉渣泛起,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其企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否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2.做抗日神剧的推手。前些年,为了满足人们爱国主义情感抒发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宣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大量描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时期的电视剧相继推出,在各大卫视黄金档热播,并取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但是,在历史虚无主义的编排下,这些“抗日神剧”胡编乱造、违背常识,所演绎出的剧情严重脱离了学生在教科书上所学习过的历史知识,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的混乱。从表面看,“抗日神剧”只是丑化贬损了敌人,但丑化贬损敌人的实质其实是在贬低自己。丑化日本法西斯的险恶用心在于否定抗日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领导、卓绝的牺牲和伟大的贡献,解构共产党在人民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威信和伟大形象,误导青年大学生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质疑历史和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在“抗日神剧”的包装下,以及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推波助澜下,同时在部分学生对真实历史的了解少之又少等诸多原因的共同影响之下,使得部分大学生对历史真伪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部分大学生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诱导下,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开始消解,开始质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执政力和执政的合法性,进而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对当今社会丑恶现象的渲染泛化
在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还试图弄混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现象否定本质,通过对当今社会的丑恶现象,例如腐败、不文明现象渲染和泛化,试图全盘否定整个中国共产党、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1.渲染党内腐败现象。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把现象当成本质,从而达到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目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20保证中国共产党队伍的纯洁性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从严治党的有力推进,“老虎”“苍蝇”一起打,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却也被历史虚无主义者拿来做文章。他们抓住中国共产党内部少数缺失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迷失自我的人的贪污腐败现象加以夸大,从而污蔑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其领导的合法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妄图以此弱化人民群众对党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
2.泛化公民不文明现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11,公民的美好素养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是题中之意。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走出国门,旅游成为了当今社会越来越受欢迎的生活方式之一。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了方便交流,许多国外的景点设立了中文标示,这本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的现实体现。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借机对少数游客在国内外景点旅游时不文明的行为大肆炒作,在他们口中,中文标示变成了国外景点对中国游客的歧视,是中国人素质低下的体现。他们还刻意渲染和放大少数公民的不文明行为,借机否定整个中华民族,无视中西两种文明不同特点,而简单地以西方文明标准否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范式。例如2018 年4月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在读研究生田佳良见到“漫威十周年中国庆典”活动后现场观众在地面留下垃圾,借此以“洁洁良”的网名在新浪微博上发表“恶臭你支!”的评论,将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扩大,攻击整个中华民族,并且面对网友的善意提醒,反倒更加变本加厉,表示拒绝删帖并恶语相向,影响极其恶劣。[10]虽然这只是个案,但是此案的主体是一个接受多年高等教育的研究生,同时也是一位党员,却依然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代的隐蔽传播与毒害可见一斑。
二、新时代中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根基
“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只是表象,其背后更深层的意图是妄图动摇我国社会主义的根基。厘清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社会隐蔽传播的途径后,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遏制,迫切需要深入辨析其生存的根基。
(一)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些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冲突,导致社会思想的复杂化。来自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多元价值观反映着多元的经济关系、代表着不同利益阶层的思想意识和话语权。“思想一旦离开物质,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1]。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发展速度并没有跟上物质生活发展的速度,衣食无忧时反倒容易产生精神空虚和价值困惑。对多元价值观念、异质文化的冲击应对乏力,尤其是当“去中心”“非权威”等各种错误思潮接踵而来的诱惑与侵蚀时,极易受其影响。大学生最为明显,一方面社会的变化容易引发大学生对自身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发问;另一方面科学的观点和理论准备不足,随着改革开放走进深水区,各种利益矛盾、道德冲突、文化碰撞以及公平正义问题的显现令其不知所措。越是急于探赜精神出路而不得,就越是容易受到——盲目批判、怀疑历史的现实错误态度和观念的影响。
(二)西方“和平演变”网络化
互联网行业改变了世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网络化生活、网络化学习和网络化沟通。网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更新。苏东剧变后,颜色革命的成功经验更使得西化势力加大了对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力度,打着民主、人权、普世价值等旗号,采用“分化”等手段企图动摇中国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我国的快速发展也给了西方国家很大的压力,使得他们急切地希望通过这一手段达到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利用互联网的全球性和开放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新途径。“奥尔布赖特(美国前国务卿)宣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发动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网络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12]虽然我国已经注意到这一严峻的事实,但是受制于起步时间和技术封锁等种种原因,西方国家仍然占据了互联网的主导地位,他们将网络变成了中西思想斗争的主要阵地。互联网平台已经演变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争夺受众的主要战场,网络化生活的大学生正是西方实施“和平演变”的重要对象。对于大学生而言,良莠不齐的信息集散地——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是获取知识、信息,增长才干的手段与平台;又是迷失自我、游戏人生的“温床”。正确的信息、知识助推大学生顺利成长,但一些虚假的、有危害的不良信息和错误的价值理念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严重制约着“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部分大学生唯物史观缺位
新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全面小康的稳步推进,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手机电脑基本成了每个大学生的标配,相比于之前,现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中的微博、微信等途径接触到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着相较于之前更加宽广的视野和眼界。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症”,窄化了其获取知识的路径,导致学习手段相对单一。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三观”成长的关键时期,相比于成人,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缺少正确评判事务的经验。面对喷涌而来的大量碎片化信息时,部分大学生缺乏认真思考、理性辨析,他们无法对其中的真伪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和蛊惑。历史虚无主义者恰恰就是利用大学生猎奇心理和碎片化阅读习惯,通过网络技术包装理论、伪装动机,用一些所谓“解密”“探秘”“重评”“秘闻”“野 史”“再 现”等 为 噱头来迷惑、引诱大学生。
历史的故事性、情节性可以激发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碎片化、图片化阅读习惯,使其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意进行深度反思和理性思考。影视桥段、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会形成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对某历史人物和事件展开激烈的讨论;由于学习方法体系不健全,遇到问题热衷于寻求支离破碎、模棱两可的答案;再加上唯物史观的缺位,不知道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内在必然规律,需要辩证地历史地认识历史。“碎片化”思维制约大学生辩证思维的养成,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思维制约了大学生用发展的、历史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历史。快餐化阅读使其陶醉于低级趣味的无法考究的“披露”“解构”“密档”和所谓的“鲜为人知的历史”。科学史观不健全很容易使自己沉溺在碎片信息的海洋中,经不住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蛊惑,怀疑自己所学习的历史,人云亦云,不自觉地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推手。调查研究显示,对于“‘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有22.7%的大学生选择了‘西方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和近代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13]
三、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应对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14],大学生思想混乱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思想混乱,其后果严重不可预计。面对严峻的局面,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共同构筑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新长城。
(一)媒体工作者要自觉担当时代责任讲好中国故事
要实现中国梦,必需坚定文化自信,用民族文化振奋国民精神。习近平在指导宣传工作时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把文艺作品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核心,坚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文化创作原则,勇于承担起新时代所赋予媒体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传承五千年历史,拥有十数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中国从来不缺乏好的故事、好的声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好、演绎好、传播好我们的中国故事。政府部门应创新文艺创作机制,健全遴选、资助、推介机制,加强对电视剧剧本的审核与扶持力度,严把审核关,提高黄金时段播出节目的门槛。对于那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为人民服务为导向创作歌颂党、讴歌祖国、赞美人民、崇尚英雄的精品佳作要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扶持,真正推出价值内涵和艺术品格相统一的优秀剧。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媒体工作者的使命,也是责任。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没有硝烟的进攻,我们要在坚守电视、报纸等主阵地的同时,积极争夺微博、微信等新兴阵地,强化对新媒体的引导能力。在新媒体平台上对当前存在的肆意调侃、诋毁、抹黑英雄先烈的恶意言论给予及时正面的回应与有力的反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撰写浅显易懂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同时,创新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不以理论讲理论,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短视频、动漫等方式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各大主流媒体可以邀请坚持唯物史观的优秀学者,以通俗化的语言,结合时下流行的热点,摄制便于传播的专题影视、小视频,在网络上开辟讲述中国故事的专栏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中加强以守好政治底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42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5]。面对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框架却并没有随之调整,应对乏力。
1.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高校拥有人才和知识,但也不是纯粹的一方净土,并且因具有学术氛围和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而受到敌对势力所看重。高校的教育体系明显地具备直接的、系统的、深刻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观念,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6],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关系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乎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只有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校应该坚守的政治底线。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要努力填补空白、健全学科体系,完善专业体系,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更要因时而进改进教学体系,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方法,强化引导大学生规避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危害的理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创新教育教学艺术,增强亲和力,直面大学生的迷茫与困惑,有针对性地予以解惑和引导。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和斗争艺术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观教育,以培育正确的历史观,以减少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害。善于揭穿历史虚无主义伪善面孔、戳穿其包藏的险恶用心。优化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剖析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各种“秘史”的荒诞、野心和危害的过程中,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锻炼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能力。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能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总体向好,他们拥护党的领导,信仰坚定,道路自信,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为己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工作方法不多、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17]的现象。部分高校教师并非科班出身,缺少相关专业背景,理论根基不够牢靠,缺乏“四个自信”,因而有意或无意的传播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在他们的课堂上,大肆鼓吹自己的留学经历,扬西贬中,宣传中国社会的负面案例,宣泄个人负面情绪,将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不顺心归结为中国的体制问题等。针对这些失德的现象,我们应当及时发现并有效匡正。高校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教育对象不只是学生,要将教师队伍也纳入学习队伍之中,共同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为人师表的根本保证。
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进课堂,将中国梦教育加入非思政课课堂的话语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常规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斗争艺术,加强中共党史学习,学习革命先辈是怎样活学善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他们的斗争经验,探究他们是如何在同党内党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斗争过程中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解决现实问题的艺术。引导教师将科学的历史观融入教学全过程,肩负起为谁培养人的使命。围绕大学生的困惑,针对社会和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暧昧、政治观点模糊、普世价值观念等热点、焦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认真解剖、批判。让大学生看清其伪善的、罪恶的目的和错误本质。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要恪守四个自信以筑牢唯物史观
追本溯源,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问题,还是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必须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供科学方法和思想理论支撑,这有助于学习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有其特定规律的。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以及历史发展规律才能繁荣昌盛。走进新时代的共和国,科学史观具体表现在“四个自信”。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真正明白人民和历史的“四个必然选择”从何而来,从而充满自信地自觉地迎接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揭开历史虚无主义伪装的外衣,认清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谬论,维护历史的尊严。
新时代大学生要着重加强坚定“四个自信”。在“四个自信”的坚守与践行过程中,培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18]。以全面的、辩证的历史观点正确的看待历史的真实性,面对媒体传播的不同观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历史、研究历史。避免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情况,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思想自觉性正确的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是非善恶。不盲目听信,更不跟风传播。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做到不听信、不跟风,还要在发现观点的错误性后,给予必要的有力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