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理论课思政

张 茜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而且,职业院校每年要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大批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推进落实“双高计划”,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双师型”教师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源泉,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给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鲜明的要求,要不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1 问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改革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加优质的实用性技术人才,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3]。通俗地讲,“双高计划”就是职业院校的“双一流”,国家提出“双高计划”,能够有效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引领着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向前发展。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双师型”教师是保证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发出强烈呼声。但目前,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只留在字面的解释上,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型”教师或“双职称型”教师。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双师型”教师做了明确的界定,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能力,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赋予了新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同时也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健康人格、职业规范等全方位的教育,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

新时代以“双高计划”为契机,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发展的举措,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有助于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推进“双高计划”的进程。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2.1 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有一种普遍的心理,专业课比公共课更加的重要。怀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认知,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高、理论性强等特点,更让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无法理解,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断降低。

2.2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各个学科的老师都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例外。然而,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更多地仍然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满堂灌”地教学,使学生无法产生对课程的兴趣。并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普遍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不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虽然,部分院校设置的有教学实践课程,但是更多地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课堂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使学生兴趣学习低,无法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巨大问题。

2.3 对考核不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但大多数院校其考核方式却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日常的考核,由于基本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考核较困难,通常采用课堂出勤或者少量的作业来体现,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督促作用。对于期末考核也较为松懈,更多采用开卷考试或者论文的形式,并且,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标准较低,不能起到检验学习成果的目的。正是因为考核方式的不严格,使得学生们在内心失去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忽略本课程的学习。

2.4 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兼“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为一体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思想素质、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创新意识。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忽略自主学习研究,理论基础薄弱,科研能力差,对课本研究不够透彻,以至于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无法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地转化输出,更不能进行提炼升华,这同样也是急需解决却又要长期努力的一个难题。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3.1 高职院校方面

第一,健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依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制定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相关制度,同时,完善思政课教师社会锻炼制度,使教师实践锻炼常态化、自觉化,真正地落到实处,有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第二,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培训,促进专业成长。校内开展相关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其他高层次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人文修养不断提升。

第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平台。例如:优质公开课、专业教研、集体教研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3.2 教师自身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三心”。所谓“三心”,就是爱心、细心和耐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这份职业是神圣的,学生、家长称我们一句“老师”,那是信任,更是责任。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思政治教师,对待学生,要时刻保持爱心、细心和耐心,真真正正用真心真情关心关爱学生,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与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21世纪,我们的社会日新月异,停滞不前就意味着退后。况且,我们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的思想比较先进,喜欢追求的是新鲜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加强科研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至关重要。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务大会上的讲话,落实“六个要”,坚持“八个统一”,备好课,上好课,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三,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改变单一教学模式。传统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更多的是理论传授,课堂枯燥乏味,而且教学效果也是不尽人意。对于当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厌倦这样的授课方式,以至于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聊天等现象非常普遍。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结合学生情况以及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例如视频法、讨论分享法、案例分析法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杜绝“填鸭式”地满堂灌。另外,可以用特别的方式打开思政课。例如,在课前结合当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前演讲、情景剧展演、优秀人物故事分享、微视频展示等多样化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格局,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增加思政课课堂的趣味性,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兴趣以及实践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第四,落实实践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与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既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却又相互区别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部门可以联合其他部门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情景剧展演、时事大家谈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根据我们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通过这些丰富多采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五,把“互联网+”落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好网络教育,推进“互联网+”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时代所需。加之,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现状,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把互联网与思政课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运用教学平台,用手机、电脑通过网络使课上互动、课下作业将同学们带入学习中。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优秀的文章、发布趣味活动、设立留言区,丰富同学们的阅读范围,同时建立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第六,严格考核。对于日常考核,要更加重视,增加考核方式,比如课堂的表现,教学实践的参与情况等,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为考核重点。对于期末考试,要更加的严格,不能流地形式,对于理论知识,可以采取闭卷的形式,真正起到检验的效果。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阅卷标准,屏弃抄袭,鼓励广大同学在考试中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总之,随着国家越来越多地关注与重视职业教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高计划”也在不断推进,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不断提升与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且,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一个兼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过程,不可能一促而就,这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共同努力,不断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满足当代高职院校以及高校学子成长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思政课“需求侧”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