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苏州特色小镇建设的定位和目的

2020-12-22何春明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
关键词:苏州供给小镇

何春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09)

1 建设环境的变化

1.1 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用“加减乘除”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供给侧改革这一新举措,同时指出供给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2017年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江苏将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着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投资有效性,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快推进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必然对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2 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比例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比例的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0.2%,两个指标均显示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苏州市户籍人口总数为6,781,957人,其中老年人口达到1,708,81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2%。,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给苏州带来诸多挑战,比如劳动力的缺乏、退休金支出的上升、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面临的压力增加、空巢老人带来的心理问题和社会影响等负面因素。同时也给苏州提供了机遇,比如老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家政护理、医疗保健、保险理财、文化娱乐、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和老年人再教育等市场容量的增加给苏州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苏州服务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也将成为苏州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供给侧资源。

1.3 居民消费观的转变和需求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个省份2018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苏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4万元,位居全国地市之首。随着苏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的消费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当前苏州居民的需求已经从满足温饱、社交娱乐向自我实现转变。具体表现在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从2001年的44.8%下降到2016年的26.7%;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31.2%上升为2016年的51.4%;教育文化娱乐成为居民家庭的主要支出项目,2016年苏州家庭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总开支的13.4%,超过了交通、居住和医疗支出;食品支出中禽类、薯类、蔬菜和食用菌等健康食品消费增幅较快,2016年分别同比增长16.9%、12.2%和12%;家政服务增长迅速,2016年同比增长35.8%。

2 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定位

2016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原则上同意了苏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规划,苏州的城市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将逐步把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同时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建设特色镇和示范中心村,保持乡村特色风貌。进一步深化与上海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与周边城市共同加强发展环太湖地区建设、大运河沿岸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协作,当好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由此可以明确苏州特色小镇的定位是在政府主导下,立足本地优势资源,通过企业建设和管理,兼具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社区。

3 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目的

3.1 保护、传承和弘扬苏州特色文化

苏州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供给资源,而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水乡特色文化、吴文化和工匠精神,是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目的之一。

水乡特色文化是在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必须要体现的,苏州的水乡特色文化不仅是依水而居,更是靠水而生,是江河湖泊的物产、南来北往的舟楫带来的财富和流通。周庄、锦溪和阳澄湖等特色小镇就是很好的诠释。

吴文化在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也不可忽视,吴文化不仅是昆曲、评弹的吴侬软语,更代表着精致的生活、包容的社会以及状元之城的文气。巴城的昆曲、镇湖的苏绣、震泽的旗袍以及太平书镇就是其中的代表。

工匠精神在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苏作”,小到米粒的微雕,大到紫禁城,都体现了苏州的工匠精神,代表了精益求进和创意创新。甪直的模具小镇和蠡口的家具小镇就体现了现代苏州的工匠精神。

3.2 完善产业链体系、平衡城乡差距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深化产业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链体系,强化产业群马太效应,实现产业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补齐短板,平衡城乡差距,是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目的之二。

苏州是我国经济和制造业最强地级市,但是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环境、资源和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况下,以代工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苏州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变“苏州制造”为“苏州创造”,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产业战略的转型升级,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体战略。因此,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实现优势产业的聚集,强化产业群马太效应,实现产业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深化产业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链体系,支持苏州产业战略的转型升级,昆山智谷小镇就是其中的代表。

苏州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基本消除了城乡经济差别。然而在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方面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失地农民数量的增加和居住区的集中,部分问题比如就业和养老,进一步凸显。因此,建设特色小镇特别是美丽乡村,必须在公共建设、就业安置、养老服务等方面补齐短板、平衡城乡差距。苏州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引领及资金支持力度,着力促进农业与加工企业、旅游产业、服务产业及农村电子商务的连结,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3.3 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创造“绿色GDP”

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产业、资源和环境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整改和清退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减少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增加生态资源利用、保护和发展的研究、投入,重点建设农业和旅游休闲特色小镇,主动利用苏州地区农业产业的优势,激励农民引入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优良的农业品种等来逐渐增加农业总产值,创造真正的“绿色GDP”。

猜你喜欢

苏州供给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CK小镇”的美好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