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市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12-22詹兴堆吴光侣

福建茶叶 2020年7期
关键词:三明市三明大田

詹兴堆,刘 钊,吴光侣,骆 茵

(福建省三明市茶叶技术推广站,福建三明 365000)

三明市是福建省茶叶重要产区,茶产业是三明市特色农业产业,有6个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2个县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7个县列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截至2019年末,三明市茶园面积21075hm2,产量45454 t,面积和产量均位于福建省第5位,茶叶产值29.9亿元,年带动茶农增收3.29亿元。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情况

三明市辖12个县(市、区)均有产茶。一是茶园建设。截至2019年末,茶园投产面积19453hm2,幼龄茶园1626.67hm2。已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6666.67hm2,其中1000hm2茶园通过了绿色及有机茶认证。新建茶园成本为6-7.05万元/hm2,改造老茶园成本为5.25-5.7万元/hm2。二是种植品种。三明市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良种有50个左右,良种覆盖率达99%,种植茶树良种面积千亩以上的有18个。主要种植品种有铁观音、福云六号及系列良种、梅占、水仙、本山、金观音、金牡丹、福鼎大白、黄旦、毛蟹等。三是茶园经营。三明市现有茶叶种植主体1.15万个(户),年吸纳劳动力达15.82万人,其中常年用工4.96万人,季节性用工10.86万人。四是采摘方式。名优红绿茶、闽南乌龙茶、美人茶采用人工采摘方式,闽北乌龙茶及低档红绿茶等多为机械采摘方式。

1.2 加工情况

一是加工企业。三明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3000余家,年加工毛茶产量3.77万吨,总销售收入为27.7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为9800 t。有注册商标的茶企192家、年加工毛茶产量12500 t,其中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三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QS(SC)认证企业80余家。二是产品品质。三明市现有福建省著名商标23个,福建名牌产品18个,有130只茶产品获省级以上名优茶奖,有258只茶产品在市级名优茶评比中获奖。在质量保障体系上,列入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茶叶企业(合作社)166家,从源头上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三是加工机械。三明市现有茶叶加工机械超过2万台,可以满足茶叶产品加工需求。四是技术人员。三明市现有熟练制茶技工343人,加工茶企吸纳劳动力10.72万人。

1.3 销售情况

一是销售数量。截至2019年末,三明市内销售干毛茶4900 t,销售额为5.48亿元;市外销售干毛茶30500 t,销售额为20.99亿元。三是销售渠道。三明市茶叶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但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占总销售量的93%。线下销售主要是以生产企业销售给茶叶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主,连锁加盟店渠道为辅。二是国内销售。三明市茶叶销往省内的其他8个地市,省外销往广东、山东、安徽、北京、浙江、陕西、河南、北京、上海、辽宁、重庆等11个省(市)及台湾、香港地区。四是出口情况。2019年,三明市出口茶类有大宗炒青绿茶、大宗红茶、低档乌龙茶和美人茶等,合计出口2605 t,主要出口欧盟、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及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直接出口茶企业少,出口渠道均为企业自行挂钩,供给出口公司或企业代理出口。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品牌影响力不足

三明市茶叶品牌多而不精,存在品牌分散、知名度不高、品牌带动力不强、宣传力度不大、对消费者的引导能力不足、市场占有率较低等问题。比如,茶叶品牌缺乏像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知名公用品牌。茶叶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缺少营销战略与策略规划,营销人才匮乏,销售网络体系建设滞后。

2.2 企业竞争力不强

三明市茶叶企业多而不强,没有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仅占我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的11.1%,茶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在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各大主导产业中占比最低,与我市茶叶面积和产量规模不匹配。

2.3 产业链延伸不长

三明市的茶叶产品还停留在加工干毛茶和精品茶上,茶叶食品、饮料、保健品、茶具研发等领域仍是空白。茶旅融合产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茶产业与本地文化产业、具有优势的旅游产业结合仍不紧密,茶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茶旅融合程度不高。

3 发展对策措施

三明茶产业应立足“林深水美茶香”优势,通过持续打品牌、抓龙头、新营销和强保障等措施,推动三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3.1 打品牌、育文化、创特色 一是打品牌

深入挖掘茶文化与茶产业有机结合点,持续打造三明茶品牌。坚持市县联手、政企联手、协会联手,立足大田美人茶独特的优势和气质,集中资源全力提升大田美人茶公用品牌影响力,突出“江山美人”企业品牌打造,通过建立大田美人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路径,引领三明市茶产业品牌化发展。尤溪县应着力打响有基础有优势有市场的“尤溪绿茶”“尤溪红茶”品牌;沙县可主打“红边茶”、宁化则重点发展“孔坑茶”等历史名茶,泰宁、建宁县等武夷山脉地区要着力提升闽北乌龙茶品质。二是育文化。把茶文化作为打造三明茶品牌的重要抓手,引领三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三明茶历史文化,突出三明茶叶“好生态”特质,把三明茶产业这本好书编好。围绕“风展红旗如画”宣讲活动,融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理学文化,丰富三明茶品牌内涵,讲好茶文化故事。持续开展“林深水美茶香”茶文化活动,举办茶王赛、茶艺比赛,推动制茶水平提升和茶艺队伍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茶叶品鉴、茶艺展演活动,培养茶行业爱好者;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引导市民知三明茶、喝三明茶、说三明茶。三是创特色。注重茶叶品牌包装设计,突出“林深水美茶香”生态特色和“风展红旗如画”苏区特色,设计一套风展红旗如画的茶具系列产品,充分体现和展示三明生态茶和三明红色茶文化特色。设计一套大田美人茶系列泡碗,作为消费茶叶的配套赠送品,增加大田美人茶品牌的宣传载体。

3.2 争优势、抓龙头、筑链条 一是争优势

认真实践“有林无茶林不秀,有茶无林茶无根”的茶叶生态理念,保护好大生态。建好生态茶园等小生态,改善茶园生态;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效改良土壤,增强地力;全力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茶叶品质。建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好产品,有好质量、有安全。二是抓龙头。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重点扶持产销、品牌一体的龙头茶企,努力打造有发展活力、有闯市场潜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茶企。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引导茶企与华祥苑、八马茶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嫁接联营,走企业联合、资本运作、股份制的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三是筑链条。持续深化茶旅融合,鼓励支持龙头茶企以茶为媒,把茶园变景区、把茶厂变展馆,开发茶园体验游、茶园养生游、茶区自驾游、茶业专业游等茶旅融合产品,吸住游客的眼,粘住游客的嘴,绑住游客的腿,让游客留下来。开展茶叶深加工,开发速溶茶、特色茶、茶饮料等系列茶产品,支持茶食品、茶药品、茶用品等产品开发,开发茶多酚、茶碱、茶黄素(茶氨酸)等高精产品,延长茶产业链条,培育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新营销、走新路、重市场 一新营销

适应后疫情时代、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创新宣传的载体平台、方式方法,推进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提高三明茶品牌宣传营销效果。线下营销,用好“沙县小吃”名片,在重点城市的沙县小吃门店,通过设置三明茶销售专柜或免费品尝和赠送茶叶等营销方式,宣传推介销售三明茶。线上营销,发挥抖音、快手、淘宝等新媒体营销和“带货力”优势,讲好“三明茶故事”,做足内容营销文章,帮助茶企拓宽销售渠道。用好《大田后生仔》积累的网络流量优势,大力推介销售大田美人茶。二是走新路。组建专业销售团队,参加国内外茶叶展示展销,到省内外各大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建立电商平台等形式多样、相互补充的销售网络,营销三明茶,掌握三明茶叶市场价格的定价权跟话语权。用好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找到三明茶消费群体,并进行针对性宣传营销三明茶。三是重市场。创新茶品口味,围绕不同区域市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通过工艺创新,研发符合不同时期消费需求的茶品口味,赢得市场份额。坚持特色发展,坚守三明“林深水美茶香”优势,匠心打造“大田美人茶”“沙县红边茶”“宁化孔坑茶”等地方特色茶类品牌,不断提升三明品牌茶的市场竞争力。对大田美人茶茶品进行创新,做到既保独特的果香蜜味品质,又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品味需求。

3.4 强保障、建机制、抓创新 一是强保障

组织保障,成立三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为成员单位,研究制定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推进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发展难题。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大田美人茶等品牌建设,为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定向培养本土茶学专业人才,充实茶业技术人才队伍,推进三明茶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制茶技术培训和“十佳制茶大师”评选、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一批制茶工程师、评茶员、茶艺师,提升茶叶加工技能。挖掘民间制茶大师,建立传承人制度,推动茶叶制作加工技术传承与创新。二是建机制。积极构建市政府牵头抓总、部门合力推进、协会服务、企业主体的三明市茶产业发展工作格局,整合市县资源,有计划、针对性推进三明茶产业发展。重视发挥茶叶协会、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和创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吸纳更多茶业从业人员,加强互学互鉴,领头(抱团)发展生产、提升质量、开拓市场。引导各类茶事主体用好用足支持茶产业发展各项政策举措,不断激发茶事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种好茶、制好茶、销好茶,以茶增收、靠茶致富。三是抓创新。在资金投入上,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形成茶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在品牌运作上,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进茶叶品牌运营专业团队,对三明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进行评估、重塑,提升三明茶叶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三明大田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家里的缝纫机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三明:姐妹发展有愿望,增收有门路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悦读·家@万家”活动三明首秀惊艳亮相
杨三明:上善若水,求变者通
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