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产业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22徐子涵周芯蕾
黄 洁,徐子涵,周芯蕾,黄 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1 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及融资现状
1.1 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拥有着优越的种茶自然条件以及丰富的茶叶品种,茶产业早已成为福建九大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为201.03千公顷,2017年增长至207.11千公顷,这说明茶叶的发展前景良好,茶农开始增加种植面积。同时福建省2013年的茶叶产量为34.7万吨,2017年45.2万吨,增长了30%,茶叶产量的增长增强了茶农的种植信心。2011-2017年,福建省的茶叶产量一直居于全国第一,且茶叶种植面积与茶叶产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茶企业数量来看,目前福建各类茶企业已达到1.6万家,其中大型茶企业170余家,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有180家,持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有12个、省著名商标的有57个,如武夷山大红袍、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等。特别是安溪、武夷山、宁德等茶区在茶产业集群区表现优异,经济效益也呈稳步增长态势。
1.2 福建茶产业融资模式
然而,随着福建茶产业产量及规模的不断增长,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链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由于缺乏担保物和信用评价,茶户和相关中小企业普遍处于融资困难的境地。即使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也往往因为规模较大导致茶叶生产到销售之间的周期增长,再加上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融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福建茶产业的融资需求。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将产业供应链看作一个整体,围绕其中的核心企业来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借款难度和成本,也大大减少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目前,供应链金融在福建茶产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生产环节中的订单融资模式、加工环节的应付账款转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销售环节的融资模式。这三种融资模式分别把融资重点放在茶叶供应链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不同的环节,各有优劣,能够满足茶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
2 福建茶产业融资面临的困难
2.1 信息以及生产技术的缺乏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间很难交换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使得各企业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整个供应链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我国农产品市场仍存在农产品滞销,消费者却买不到的情况。此外,由于消费信息收集和反馈的延迟,新产品的开发滞后,影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持续发展。其次,在我国目前的茶叶种植中,从事生产经营的主要是茶农,农户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茶叶生产技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很多茶农都缺乏现代种植技术。若相关合作社和科技公司不对这些合作的茶农进行相应的科学技术辅导,这会使得他们没有抵御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也会给茶产业供应链上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运营风险。最后,个体茶农由于经济落后和环境闭塞等问题,而且操作互联网平台也存在难度,不能对外部有效信息进行汲取和整合,导致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难以很大程度帮助到个体茶农的种植活动,茶农自身学习能力也有限,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很难做出正确抉择,从而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供应链上其他的企业。
2.2 物流问题对交货造成损失
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主要采取的是自营方式,第三方物流组织较少且规模不大。整条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流通过程,包括农资原材料的采购、运输、装卸、储存、搬运及包装等过程,可以帮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与库存控制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在供应链上过从原料到成品的流通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天气、管理等方面出现异常问题,造成不能按时交货的损失。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有流通品种多,流通领域广泛,操作单独大,环节繁杂等特点。而且,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起比较晚,没能形成完整规范的组织与管理。较差的流通环境不但会造成农产品物流不通畅,交货期延长,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中有一些龙头企业,但它们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与世界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也没有很大的优势,再加上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及分销范围很有限,对消费者的需求也不了解,商品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农产品的挤压,而且周转率低。
2.3 上下游企业间的道德问题
道德风险发生主要的对象是合作社以及主要核心企业的管理层。从企业的结构来看,这些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高,也建立了具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已制定完备的企业发展战略,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因此,如果产企业的管理层存在道德问题,或是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选择损害企业整体的利益,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损害农户利益,除了对农户和茶企业自身造成较大损害外,会导致供应链资金出现缺口,影响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更会降低茶企业的信用度。另外,如果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不严格,供应链金融的货押监管也将成为潜在风险。例如,物流公司对在运输途中因自身操作或疏忽等问题造成货物的损失,并不承担相应责任,损失将只能由茶企业自己承担,对下游企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供应链总体的稳定性。
2.4 核心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
经营决策风险主要是指供应链主体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做出偏差性决策而产生的风险,包括产品生产及经营决策风险和市场预测风险。由于企业的产品生产及经营决策是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做出的,市场预测风险可能会导致产品生产及经营决策风险。在整条茶产业供应链中,上游的农户由于对市场信息掌握较少,且具有生产惯性,会持续种植收益较高的茶叶,从而造成茶叶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使得茶叶价格降低,造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受损。而市场预测风险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引起的。一方面,由于茶叶种类和品牌的日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空间逐渐变大,对茶品牌的忠诚度也会下降,而造成需求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分散性的特点,茶产业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使得预测变得更加困难。
3 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茶叶产品信息平台并提高质量安全监测技术
茶叶种植需要严格的自然环境和讲究的生产技术,茶叶存储的要求也很高,如果茶叶生产出来却出现滞销情况,将对茶叶的价值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茶叶建立专门的产品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茶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在产品信息平台上定时发布茶叶需求,茶农则可以通过浏览需求与茶企业进行合作,茶企业也可以帮助茶农将茶叶的完整信息发布于信息平台,供下游销售商选择。另外,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也至关重要。首先,应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及安全标准,能够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相关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正常运行;再次,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行业标准,以减少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并逐步完善可追溯制度,以便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快捷的找到原因。最后,在农产品供应链企业方面,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应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对于已腐烂变质的农产品要及时处理;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种化学药物和添加剂的使用,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对于农产品销售企业而言,要合理储运农产品,减少化学品的使用。
3.2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茶叶保鲜时间短、储存环境有一定的限制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物流环节要求很高。在物流与库存方面,物流速度及服务和库存管理直接影响着茶叶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和质量安全,所以降低物流与库存控制风险对于农产品供应链来说非常重要。一是制定一系列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库存与配送策略。农产品对于库存和物流要求较高,所以制定相应的快速响应配送策,能够使农产品更加迅速的到达消费者,以满足其对新鲜度的需求。而快速响应的配送及库存策略要求农产品物流企业具有很高的库存管理能力,并且能够在配送的范围内做到优化路径,合理安排车辆和配送的时间,以降低成本。二是加快茶叶物流及库存信息的现代化建设。信息现代化是现代物流及库存管理的重要支撑因素,故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与库存管理系统离不了信息的现代化建设。核心茶企业可以考虑在茶叶产品信息平台上增加物流与库存信息,通过搜集农产品物流信息,为茶产业供应链各节点上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3.3 加强核心企业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作为供应链金融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核心茶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核心茶企业应发挥自身作用,为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农民提供资金,维持茶叶供应链整体健康发展。首先,收集相关茶农和中小茶企业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整理,评估供应链金融所有成员的信用风险,包括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借此构建准入机制。另外,核心企业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应选择稳定且信用高的核心企业来开展业务。核心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大企业的优势,建议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和销售商长期合作,并为这些企业做出担保,帮助自己上下游企业和农户获得融资,来解决他们资金匮乏,使核心企业自身的茶叶供应链更加牢固,能提高自身自己管理效率,而且也解决了与核心企业相关茶农和中小茶企业融资困境。
3.4 提升茶企业经营决策能力
在市场预测方面,茶产业要降低风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继续努力打造茶叶知名品牌,追求茶叶质量,扩大企业的影响,使消费者对茶企业的忠诚度得以保持和提高,以使企业需求的不确定性降低;二是,要整合茶产业供应链,将上游供货商的生产转向大批量集中的生产,使茶企业够准确的掌握市场信息,以提高预测的精度;三是,茶企业可以雇佣培育优秀的人才,运用先进的预测方法来进行市场预测。在产品生产及经营决策方面,则要从市场信息管理方面进行着手。要提高茶产业中农户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茶企业需要做到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使真实的市场信息能够传达到农户,从而避免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和惯性,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