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菜薹名优品种——洪山菜薹

2020-12-22聂启军李金泉董斌峰胡志伟任志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洪山菜薹武汉市

聂启军,李金泉,董斌峰,胡志伟,任志勇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

洪山菜薹(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 var. purpurea)是武汉市特产蔬菜,与武昌鱼齐名,被誉为“金殿御菜”。紫菜薹即红菜薹,由原始的菘(中国古代指白菜)从中国南方向北至长江流域逐渐演化而来的一个变种[1]。洪山菜薹是紫菜薹中的一个名优品种,是经过长期栽培驯化而形成的地方品种,因原产于武昌洪山一带而得名。据清同治八年(1869年)《江夏县志》记载,“芸苔菜俗名油菜苔,与城东宝通寺相近其味尤佳,他处皆不及”,塔影钟声映紫崧,紫菘即洪山菜薹。本研究介绍了洪山菜薹的栽培历史、生长环境、特征特性、开发利用和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

1 栽培历史

洪山菜薹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相传,早在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到洪山索取菜薹以孝敬母亲,由此洪山菜薹就被人们称为“孝子菜”;北宋时期,苏东坡兄妹为了吃洪山菜薹曾三顾武昌才如愿。可见,红菜薹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栽培和食用,距今已有1 000 多年的历史。关于洪山菜薹,民间有“梅兰竹菊经霜翠,不及菜薹雪后娇”的说法,入冬以后,天气变凉,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合菜薹的生长,此时洪山菜薹紫茎黄花,披霜戴雪,色泽鲜艳,脆甜可口,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咏诗称颂。清代文人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写道:“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归元消夜好,鳊鱼肥美菜薹香。”清末江夏诗人王景彝在《琳斋诗稿》中写道:“甘说周原荠,辛传蜀国椒。不图江介产,又有菜薹标。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晚菘珍黑白,同是楚中翘。”由此可见,洪山菜薹早已是武汉地区的名产蔬菜。

长期以来,洪山菜薹只在武汉市有少量种植。据洪山区志(1989 年)记载,武汉解放初期,红菜薹的种植面积不大,60 年代扩大到333.3~400.0 hm2,70 年代突破式增长,1980 年达到1 135.1 hm2。虽然建国以后武汉市红菜薹种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洪山菜薹大面积种植仍然较少,主要分散在农户自留地里。到了21 世纪初,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洪山区一带洪山菜薹种植面积一度萎缩,原产地种植面积已不足2.7 hm2。为保护和利用洪山菜薹这一珍稀品种资源,2004 年起,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对洪山菜薹原产地实施保护,洪山菜薹开始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洪山菜薹年种植面积达到333.3 hm2以上,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海外。2005 年12 月31 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洪山菜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 年洪山菜薹正式被登记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 生长环境

洪山菜薹原产地位于亚热带气候带,四季分明,地势略有起伏,湖泊众多,北有洪山,阻隔寒风,南有南湖,气候温暖湿润,小气候具有明显的垄岗效应、湖泊效应,为洪山菜薹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资源。洪山区的土壤,地层发育良好,地质结构中蕴含着长期沉积的矿脉,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中国地质大学对洪山菜薹原产地洪山宝通禅寺一带的土壤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洪山菜薹原产地是灰潮土,系长江碱性冲积沉积物[2]。这类土质耕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富含Ca、P、Mn、Fe、Zn 等多种矿物质元素,pH 在6.5~7.5。适宜的小气候与矿物质元素丰富的土壤环境,造就了脆甜可口、风味独特、与众不同的洪山菜薹。

洪山菜薹耐寒,适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冷凉地区栽培,气温偏高,品质下降明显,但气温在-3 ℃以下时又会冻伤;洪山菜薹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菜薹色泽鲜艳,品质更佳,在栽培上应选择光照充足、避风向阳的地块;洪山菜薹不耐旱也不耐涝,栽培上应及时排灌。

3 特征特性

洪山菜薹栽培品种有大股子、胭脂红等,主栽品种大股子又称喇叭头,薹基部形状似喇叭,在表型特征上与其他品种有明显的区别,植株较一般品种高大、开展,营养生长旺盛,生育期更长,菜薹更加粗壮,品质更好,抗寒抗病能力更强。

在武汉市,洪山菜薹秋季开始种植,可露地越冬,一般8 月中下旬至9 月上中旬播种,11 月中旬前后采收头道薹,元旦前后采收二道薹,春节前后采收三道薹,采收期可到第二年3 月。3—4 月开花结荚,4 月下旬—5 月上旬种荚成熟。从播种到采收主薹一般90~120 d,最晚可达150 d,株高70~80 cm,开展度80~90 cm,植株有蜡粉,基生莲座叶片大,多为阔卵圆形,叶片绿色带紫,叶面光滑,叶宽20~25 cm。叶柄及中肋呈紫红色,叶柄长15~25 cm,宽约2 cm,叶柄厚。菜薹表皮紫红色,有蜡粉,薹基部粗壮,横径平均为2.5 cm,粗的可达5 cm 以上,薹长35~50 cm,单薹重可达100 g,平均为60~80 g。花为总状花絮,黄色花。果实为角果,种子褐色,千粒重约2.1 g。

洪山菜薹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高档时令蔬菜,深受人们喜爱,其特点在于优良的品质,天气越寒冷,生长越好,味道越甜。洪山菜薹花茎粗壮,色泽鲜艳,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氨基酸,维生素以维生素C 含量较高,矿物质元素以Ca、P、Fe、Zn 含量较高,可炒食、凉拌,肉质脆嫩,食味微甜,风味独特,清香可口。洪山菜薹亦可腌制、干制。

洪山菜薹茎、叶呈紫红色,含有丰富的花色苷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突变、抗癌、抗炎及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3],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

4 开发利用

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市场对特色蔬菜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洪山菜薹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了更好地对洪山菜薹这一珍稀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和产业化开发,在市、区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武汉楚天洪山菜薹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菱湖尚品洪山菜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正丰洪山菜薹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和社团组建成立了武汉市洪山区洪山菜薹产业协会,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洪山菜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采用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模式,扩大洪山菜薹种植规模,与盒马鲜生等各大超市、餐饮名店实施订单农业,以及电商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以品牌经营为策略,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发展壮大企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洪山菜薹产业不断升级。

目前,洪山菜薹年种植面积为333.3~533.3 hm2,除集中在武汉周边的种植基地(洪山、九峰、青菱、花山、左岭、八吉府、天兴乡等)外,鄂州、襄阳、宜昌、利川等地也在发展种植,年产量0.5 万~0.8 万t,年产值1.5 亿~2.0 亿元。其中,武汉市销量最大,除武汉市外,产品还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大中城市以及港澳地区,并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洪山菜薹产业已在原种繁育、标准化种植、保鲜、加工、销售、科研、广告宣传、文化餐饮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1)原产地保护。利用GPS 卫星定位系统对原种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划保护红线,对整个园区实施挂牌保护,保护面积约2.0 hm2。

2)原种繁育。在洪山乡洪山村和九峰乡新洪村建设洪山菜薹原种繁育基地,针对洪山菜薹两大核心品系大股子、胭脂红,通过选优去劣去杂、提纯复壮、株系繁育、网室隔离扩繁,提高原产洪山菜薹品种特性和纯度,为种植基地提供优质原种。

3)标准化生产。制定洪山菜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在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栽培、施肥、灌溉、采收、分级、包装、贮藏等环节,实施统一的标准化操作规范,产品质量达到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准。

4)文化挖掘。收集洪山菜薹历史典故、趣闻轶事、传说等文史资料,汇编成册;在保护好原产地的基础上,通过园艺景观改造,建设文化长廊,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文化赏析于一体;通过举办洪山菜薹文化节,传播洪山菜薹文化,促进洪山菜薹品牌建设。

5)产学研合作。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武汉市内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在洪山菜薹种质资源提纯复壮、贮藏保鲜、深加工以及高山反季节栽培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目前,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已获得洪山菜薹双单倍体纯系;利用新型保鲜材料和保鲜技术使洪山菜薹保鲜期延长至30 d;首次在宜昌、利川等海拔1 800 m 的高山地区成功种植洪山菜薹,利用高山夏季冷凉气候条件可实现洪山菜薹在8 月即可上市,商品供应期延长2~3 个月[4-6]。

5 栽培要点

5.1 地块选择

洪山菜薹适宜在土壤疏松肥沃、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因此宜选择避风向阳、土壤疏松、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洪山菜薹。

5.2 种植茬口

洪山菜薹晚熟,生育期长,可露地越冬。一般8月中下旬至9 月上中旬播种,9 月上中旬至10 月上中旬定植,11 月中旬至翌年2 月下旬采收。

5.3 播种育苗

播种前20 d 准备好苗床,每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机肥4~5 kg。播种时撒播苗床播种量约0.5 g/m2,条播苗床用种约0.3 g/m2。出苗后视苗情浇施20%稀粪水或喷施叶面肥提苗,每平方米宜留100~120株幼苗,也可采用穴盘基质育苗。

5.4 整地施肥

定植前15~20 d 翻耕炕地,耕层25~30 cm。洪山菜薹需肥量大,底肥要充足,底肥每公顷用量有机肥22 500~30 000 kg 或饼肥1 500~2 250 kg,加复合肥600 kg。按深沟高畦或平畦宽厢进行开沟作畦。

5.5 定植

幼苗苗龄约25 d、具5~6 片真叶时,选择茎粗、节间短、色紫、叶厚、无病虫害、无损伤、根系发达的健康壮苗定植。洪山菜薹营养生长旺盛,植株开展,株幅大,适于稀植,株距50~60 cm,行距70~80 cm。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缓苗期间及时浇水促进秧苗成活。

5.6 田间管理

洪山菜薹水分消耗量大,但根系较浅,不耐旱、不耐涝,田间水分管理上要及时排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田间积水。养分管理上要及时追肥,定植成活后7~10 d 追肥1 次,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25 kg,或者稀粪水15 000 kg,封行前追肥1 次,每公顷施复合肥225 kg。采收期每采收1 轮菜薹追肥1次,每公顷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各45~75 kg,需追肥2~3 次。

5.7 采收

洪山菜薹较一般品种更加粗壮,采收薹长宜为30~45 cm,可带花采收,采收时尽量靠近薹基部采摘,采收切口光滑,略微呈斜面。

猜你喜欢

洪山菜薹武汉市
仪征的紫菜薹
家乡的蕻菜薹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百年洪山香 幽幽复异彩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
邯郸市紫山-洪山区域地下水中高硅成因分析
浅谈洪山菜薹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