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性的浅析

2020-12-22张红斌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张红斌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国家越来越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和社会风尚,更重要的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场所和思想保障。

1 高校大学生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分析

1.1 教材内容理论性和抽象性过于凸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其强大的理论性对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和指导性,但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像一些通俗课程那样易于接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逻辑思辨力,而且对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有一定的了解和领悟,这无疑是对于接受者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如果教师不能深入浅出,将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多元化价值观带来的冲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同学热衷于网络和手机的使用,以往在中学时期树立未稳的价值观念受到了西方价值观甚至腐朽没落思想的冲击,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等,不少学生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不够重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局限于理论上的学习,缺乏现实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与其花时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不如把时间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这势必导致他们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忽视和抵触的消极情绪。

1.3 传统课堂的固有缺陷

在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仍然相对落后保守,授课教师在课堂所讲的内容与现实距离太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生硬、缺乏创新,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被习惯性忽视,因此难以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4 课程考核机制不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多采用考查,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书写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考试多以开卷的方式进行,或写一篇课程学习心得给出成绩。导致很多同学认为只要按时去教室并完成作业,这门课程肯定能通过。无形中降低了思政类课程和思政教师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源泉,在举国创新的良好氛围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迎难而上,将创新因子运用到思政教学当中。如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将本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于发生在国内外的时政要闻和社会热点有良好的的兴趣,只有教师能用心不断尝试创新教学内容,将反映学生或者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事件引进课堂,旁证鼻音,理性分析,积极引导,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自媒体传播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网络道德?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道德是迄今为止最为崇高的道德”等等这样的问题。从思想,道德,法律,修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层面,进行既有基础理论的分析又有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也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性。另外,针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的新闻事件,也不应该刻意回避,应当因势利导,尽可能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这样不仅增强了理论知识的指导性和说服力,也提高了思政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

2.2 提高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事实上,每一门教学既有其科学性,也有其艺术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不例外,甚至更需要艺术性。“科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严谨、更寓于理性;艺术使思想政治教育美化、生动、更富于激情,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2]在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应接不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完全有必要将互联网、投影仪、手机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手机。手机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手机作为一种媒介,恰当利用一些教学App,非常受学生欢迎,会有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在思政教学当中,结合所讲内容,将当下的时政要闻和社会热点事件、通过视频和图片有机结合起来,将所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另外,从教学方法而言,其重要性已毋庸多言,教师应该尽量灵活多样,将常见的诸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尽量发挥每一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尤其在偏理论性的课程当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2.3 实践教学的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而实践教学一直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来,从而也就谈不上实践教学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甚至是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之后写观后感;对职业道德、公民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等问题组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参与暑期社会调研及“三下乡”活动,完成科论文或调查报告,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

2.4 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加强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3]当今世界,世情、国情、党情、社情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亟需一支能够适应新变化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来应对网络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新特征,这支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获得感和课程的实效性。

2.5 从思政课程扩展至课程思政

多年以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都是截然分开的。思政课有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专业课有专业课的教学体系,各自为阵,这样一来,思政课教师长期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而专业课教师只是承担了专业知识的讲授,并未承担起育人责的任,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和推进思政育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不同岗位的老师都可以做出表率,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

3 小结

思政课重引领,更要触及灵魂,因此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艺术性,加强实践教学和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素质,对于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时代感,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