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地区饮食文化研究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辽西食物文化

杨 蕾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们从古至今沿袭下来的最稳固的一个文化。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这是一种调动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审美规范。辽西地区的饮食文化便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它代表“辽西味道”,更是“辽西文化,辽西韵味”的象征,从这里出发,提升本地区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的传承文化传统,维持和传承“辽西特色”。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周边文化:餐桌文化、交友文化、家风文化、民族文化、商业文化等等。从经济发展来讲,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更倾向于接近“小众美食”,求新意求独特,辽西地区饮食都刚好印证了市场的需要。

1 饮食文化的具体特色与形成原因

对于人类来说,食物是必需品和消耗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辽西地区的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五市(锦州、朝阳、阜新、葫芦岛、兴城(县级)和盘锦的一部分(辽河以西部分))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这是历史因素、地理因素和民族因素所导致的。由于辽西地区地貌不同,各地的自然环境也不一样,因而所盛产的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就自然有差别。

由于锦州葫芦岛、兴城市是渤海湾地区的沿海城市,朝阳阜新属于内陆,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食物资源,种类繁多。内陆部分农作物主要是耐干旱、耐贫瘠的高粱、大豆以及玉米。其他杂粮种植面积也很大比如如谷子、糜子、小豆、花生等。此外,山区盛产野生的动、植物及各种水果,诸如鹌鹑,榛蘑、山楂等。除满足本地区珍味的提供外,还打开了国内外市场。此外,水稻产区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大。水产品,目前仅发现并已利用的鱼、虾、蟹类就有70多种。其中咸水鱼类有带鱼、黄花鱼等不胜枚举;淡水鱼类有青、草等。

降水量低,冬季周期持续长,物产种类等因素影响,辽西人有自己独特的的口味嗜好:嗜肥浓,喜腥膻,重油偏咸。此外,追溯历史,辽西地区祖先多为满足和蒙古族,他们过着游牧生活,放牧牛羊,饲养鸡鸭,因此,食物也多为牲畜和家禽。

辽西地区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聚居在辽西的阜新一带,朝阳喀左是蒙古族自治县。此外,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人数也散布在辽西各处。受共同的地理条件和食物种类的影响,饮食结构上没有太大差别,各族人民长期在一起和睦相处。但因各自的传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饮食习俗和喜好产生了差异。

地理条件上讲,辽西地区处辽冀蒙交界处,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促进了辽西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沟通交流,食物来源互通有无,饮食文化也互相交融,体现了辽西地区饮食文化的包容性。

2 辽西地区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却也深入细微的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人。这对于良好家风的传承有着推动作用,餐桌礼仪,交友之道丰富了它的社会内涵,推而广之,促进民族共存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得益于此。辽西地区正是一个缩影,代表了辽西文化特色。

2.1 文化活动

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人类社会的出现造就了饮食文化,人类文明的丰富自然也使得饮食文化逐渐完善。由此,满足了人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也保证了精神层面的升华。再者,饮食文化,不只一种生存手段,还保留了为人处世的哲理。

2.1.1 年俗文化

年三十菜品数量最好是十二道菜,意为一年十二个月,月月圆满吉祥。菜名及用料取福瑞呈祥等好意头,“葱”意为聪明伶俐,“蒜”意为来年精于算计,“芹菜”意为一年勤勤快快。大鱼大肉自是绝少不了。一到初五,顿顿不能少饺子,且除夕夜的饺子不能吃光,必须剩下一些留做初一早上吃,寓意“连年有余”。年三十有吃在饺子馅里放钱、碳块、糖块等习俗,作为预示来年的运势的一个兆头,如果吃到包了硬币的饺子,这意味着来年将会“有财运”,吃到糖块就是“甜甜蜜蜜”等。

2.1.2 孝道文化

逢年九月初九,都会有子女为父母买切糕的习俗。切糕,由糯米和大枣以及豆子做成,整体如“玲珑骰子安红豆”的感觉,口感筋道,味道淡雅。初九当天早上,街上出小摊,保温的布一掀开,热气腾腾,挑好切糕的大小和部分,装入袋子或放入兜里,给子女的祝福“保温”。糯米或者黄米都是粘性食物,寓意子女父母之间的亲情绵延,其中红色的豆子和大枣吃起来甘甜味美,象征着子女一颗丹心,祝福父母福寿绵延。

2.1.3 祭祀文化

少数民族之中回族祭祀活动时,“油香”作食,“四海碗”为菜。并且,一提到回族食物和文化,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清真”。油香的面要提前发开,对于面发酵的酸碱度要“心中有数”。此外,和面时,要点一支香,保证做的过程中干净清新。面饼下锅后,要守锅浇油,面饼吃油开始慢慢鼓起来,意味着逝者得到纪念也表明后辈人受到了逝者的祝福。

梦见逝去的亲人的时候,会在第二天早上买糕点,茶叶,送给逝去亲人的朋友,让他们吃掉,代逝去的亲人也吃到家人买给他们的食物。

2.1.4 婚嫁文化

新郎去新娘家里接亲时,要在丈母娘家吃一顿饭,此时,新娘母亲一方准备一碗面,新郎新娘各咬住面的一端,对向吃,寓意长长久久,相敬相亲。新娘进家门之后,会有门童手里捧着大枣、栗子、艾草,意味着“爱意绵绵”、“早立子”。这与中原等其他地区相似,体现了辽西地区文化的包容性。

2.2 饮食文化的社会功能

食物是最温暖的治愈,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正月十五的元宵,清明节的杏花酿等。辽西地区尤甚,立冬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大年三十也吃饺子。孩子的“满月酒”,结婚的“喜宴”,老人的“寿宴”,学生的“谢师宴”、“升学宴”。再有,串亲戚看朋友不好意思空手去,总会带上些吃食。其中的意味并不在于几块点心,传递的更是份礼数和尊重,也就是隐藏其中的文化内涵。

现在的人们吃,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的需要,更意识到吃的文化早已经超出了吃本身,有了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送食物是有讲究的,有的就很在意“谐音梗”,比如,苹果象征平安,枣糕意味“早早高中”等等。此外,更加追求食物本身所蕴含的实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送出的不仅是心意,更是健康。这体现了饮食文化的情感交流和审美情趣的社会功能。

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赋予饮食抒情功能。一个桌子,相对而坐,给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甚至是洽谈业务都提供了最佳的机会和场所。同桌共食本身就意味着和睦、团圆,在心理上拉进了距离在情感上自然也会提升温度。在饮食活动中提升品味,在色香味的享受中,获得和谐美观,积极向上的文化情调,从而去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这也就是从食物的美味提升到人性的美好的过程。

2.2.1 交友

同学之间聚餐,男女朋友约会,相亲对象谈话,吃饭是首选。从饮食之中,了解对方的饮食习惯,判断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从而对对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2.2.2 团聚

饭桌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契机。当今社会,人大都忙碌,辽西地区农村地区大多年轻力壮的人都离开了这片土地,去外地打工或者是学习,年节回家团聚。可能只有这个时间段才能有机会聚一聚。家文化,始终给人以归属和温馨之感,家中的滋味,妈妈的味道,给人一年的劳累一个安慰。

2.2.3 商业洽谈

辽西地区重工业多为水泥、钢铁厂等,轻工业多为小商品、泳衣、配饰等。生意上的洽谈,大多是餐桌文化。东北更崇尚“感情深一口闷”,喝酒作为饭桌上的必备品,使得豪爽之情蕴含其中。

2.3 传统饮食文化的现实价值

经济的稳步发展,保证了人们最初吃饱穿暖的生存需要,文明开化,思想也变得前卫而独具个性化,饮食文化也有了与时俱进的改变。

旧时习俗中刻板思想的打破,使得饮食文化发生了质的改变。老一辈人所坚守的饮食规矩在“隔辈亲”的影响下有所改变。旧时吃饭,老一辈不动筷,小辈人不能吃饭。如今,大多数家庭早就摒弃了这一旧俗,一家人只讲合乐,不极度追求老幼尊卑;男尊女卑思想的冲破和人人平等思想的重构,女人也大多从“下得厨房”中解放出来,一家人平等和睦,夫妻举案齐眉。

但是,饮食文化中孝文化内涵之中精华部分还是被延续下来,继续传承的。吃饭时安静,不掉饭粒的习俗依坚持。吃饭安静表示为人讲究,做事规矩;而不掉饭粒是为了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辛苦付出和劳动果实。

3 总结

“天上明月,人间烟火。”在中国,饮食不仅代表着人对于生的渴望,更是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此外,它也维护着社会的和谐相处、民族的和谐共生,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代表了优秀的中华文化。饮食文化是人类的衍生物,更是人性的缔造者之一,因此,了解辽西地区的饮食文化及其意义,对于辽西地区的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必将产生积极的、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美食就是是我们生活当中永远的话题。菜肴和小吃都是具有一定辽西地区文化底蕴和独特地方传统风味,能体现辽西地区特有的餐饮文化、地域特征和传统技法,具备大众和地标性。主要食材为本地特色食材,在本区域范围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良好市场口碑的地方传统菜肴,是较好的市场发展潜力的菜品。它极大丰富人们日常饮食文化生活,充分展示辽西地区特色美食着力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服务理念,更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别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文化。这些,却也夹杂着辽西地区人民的淳朴和热情的性格,从食物、食材、烹饪技法中又反映出辽西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追求。辽西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其文化的挖掘和发扬,无疑给振兴辽宁,甚至是振兴东北都提供了精神力量,饮食文化作为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是最容易发展和产生作用的。

目前,随着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餐饮市场表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的餐饮市场中,正餐依旧是以中式正餐为主,不可忽视的是西式正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之中。西餐在保留其原有的烹饪技法之外还加入了中国元素,肯德基早餐中就有油条。挑选的多为城市的繁华地段,很容易受到青少年的喜欢。我们提倡饮食文化的交流碰撞,但也希望在这过程中,找出本土美食的竞争优势。这也要求本土美食保证其原有的品质,不能在竞争中迷失自我。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口味及食品安全关注程度的提高,小众美食反而有了生存空间,这是一个机会更是一场“硬仗”。但,辽西地区特色美食由于众受到多因素的制约,旅游开发还存在开发不完善、食品知名度低等问题;如何去占领那部分市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辽西食物文化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史前勤求索 辽西秀芬芳——纪念索秀芬先生
谁远谁近?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在辽西遇上一场雨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