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执政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2020-12-22李强
李 强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1 列宁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思想
执政党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而执政党的文化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共)布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列宁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同时,当时的俄国也需要从战争的状态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就需要俄(共)布调整当时的战略政策,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来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执政党的文化建设方面,列宁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文化建设政策来巩固政权,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1.1 提高执政党的自身素质
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列宁首先提出执政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十月革命之后,为了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俄(共)布的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这也带来一定的隐患,一些共产主义信仰不太坚定的人员也混入了俄(共)布的党员队伍,这对党员队伍的坚定性和纯洁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一些参加领导过战争的老党员存在这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管理当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列宁甚至用“低于资本主义文化”这些词语来形容当时党员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这一现象。1922年3月23日,列宁在《就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提纲给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全会的信》中指出:“我们所缺少的主要的东西是文化,是管理的本领……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1因此,列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当时苏维埃政府所面临的任务,提出了“学习是党的首要任务”这一重要结论。列宁认为,当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还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来丰富马克思主义,来提高党员的文化素养,以达到更好的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目的。
1.2 执政党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无产阶级原则
在执政党的文化建设需要坚持的原则上,列宁认为,执政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遵循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的原则。为此,他提出两项措施:第一,要加强党对出版社、报纸、图书馆等的新闻宣传这一类机构的领导。其中主要有成立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分派党员到之前留下的艺术局中担任政治委员等等。第二,充分保障文学写作者的创造活力。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业中写作事业这一部分,不能同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业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来。”2要充分尊重文学创造者的积极性和自身的艺术色彩,使其能够创造出更加符合广大劳动群众审美和欣赏标准的文学作品。在党的出版物和文化写作上,列宁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文学作品的写作者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是要与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相一致,文学写作是无产阶级的远大事业中的一部分,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
在怎样对待和认识资产阶级文化和俄国的旧文化的问题上,列宁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辩证的去看待资产阶级文化,要清除掉俄国旧的文化因素对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劳动群众的消极影响。当时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文化是与资本主义文化水火不容的,学习资产阶级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列宁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强烈的批评,他提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文化建设不是抛弃一切人类历史先进文明的文化建设,而是需要对包括资产阶级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的批判继承,要充分吸收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先进的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这其中也有需要无产阶级在执政党学习和借鉴的部分。俄国的旧文化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传统、奥勃洛摩夫习气以及狭隘的民族心理的消极影响,要想进行无产阶级在执政党的文化建设,必须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1.3 执政党的文化建设要遵循规律的作用
在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下,列宁清楚地知道俄(共)布急需强化自身的文化建设,来巩固来之不易的苏维埃政权。但是列宁经过调查研究得出,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人任何组织是不能通过违背文化建设的自身规律来促进执政党的文化建设,如果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执政党的文化建设任务任重道远,它是与政治革命和军事革命不同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周期。他曾明确指出:“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有害的。”3但是,这也表明执政党的文化建设也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不过需要在规律的引导之下,充满必胜信心,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不断发展,最终打破文化建设的复杂环境和建设缓慢的消极影响,最终实现执政党的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1.4 文化建设应该服务于广大劳动群众
无产阶级执政党的目的是为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幸福而奋斗,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文化建设作为无产阶级在执政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这一点在文化建设中也是适应的。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执政党的文化建设要做到真心了解人间疾苦,鼓励广大劳动群众服务于无产阶级的社会建设。他十分反对把文学创作作为某些写作者的牟利工具,和将文化作品提供给那些特权阶层作为他们的消遣工具。他鼓励那些将普通劳动群众作为主要创作背景的创作者和作品,他曾称赞《国际歌》和高尔基,认为这些创作者和文化作品真正做到了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
2 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代名词,除了我们最常听到和看到的经济全球化以外,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各种积极地或者消极的文化思想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流。文化全球化为我党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对话和学习的机会,文化的竞争在国家的竞争中不断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执政党也是更加的重视自身的执政党文化建设与发展。虽然目前世界上的不同文化能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平等、合作的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互动,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在制约着文化的世界性发展。首先就是文化霸权主义的不利因素,他们将“人权”、“普世价值”、“民主”等进行曲解,利用一些渠道向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输送”,阻碍正确的、积极地文化在全球的发展和交流。其次,就是利用宣称以个人文中心的个人主义、以私有化为主要思想的新自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一些错误的文化思想进行文化干扰。这些错误的文化理论对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们党的集体主义思想、平等自由等社会主义观念产生了消极的腐蚀影响。
2.2 我国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国七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改革,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骄人成绩,这就需要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不断革故出新。在我党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方面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在经济上,市场的作用不断凸显,市场成为决定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我们党不断进行执政党文化建设的经济根源,我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建构,防止市场的“利益性”对我党进行利益腐化,影响党员、群众的道德标准和道德目标,坚守集体利益、共产主义的价值信仰。在政治上,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权力下放、党政分开也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结构上,随着经济进步,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宽,出现了一些新的职业和阶层,改变了收入分配的格局和间距,也使得党员身份更加多元、党员的差别不断加大,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党员进行再教育,使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初心。
2.3 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我们的党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自身的建设,并且通过党自身的建设将执政理念、执政思想贯穿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新时代以来,我们必须加强党的文化建设,以此来不断适应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坚守理想信念的教育,紧紧抓牢宗旨意识,增进党员的思想和理念教育,坚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牢牢把握住“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克服党内不良亚文化对我们党执政的影响。目前,部分党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缺位,思想和实际要求不同位,意志不坚定,道德信念缺失,腐败问题还存在于个别党员干部中,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3 列宁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思想对新时代的启示
3.1 充分认识执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列宁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是在俄国取得革命胜利,坚持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认为,建设执政党的自身文化,是对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党自身的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要想达到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进步。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就需要对这些已经被利益、权利、金钱等“腐蚀”的分子,进行再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回头是岸。目前,世界上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交流,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政治层面,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晰,此时,不断强化党的文化建设,是对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3.2 建设学习型政党
自从学习型政党提出以来,经过党的领导人的多次明确,现在已经上升为全党的共识,执政党的文化建设就是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使其更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另一个代名词,互联网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大背景、手段和建设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条件促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促进执政党的文化建设。互联网为学习型政党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革新了党员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党员的学习效率、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转变了党员的学习体制等等。建设学习型政党,毫无疑问必须重视学习,利用“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社”等网络学习平台和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作用的发挥。要坚持全面性、发展性、全员性、终身性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将学习与工作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3.3 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
执政党的文化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指导下才能进行,坚持和遵循党的领导是建设党的执政党文化的根本指引。要充分利用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的文化建设。要辩证、统一、一分为二的看待一切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成果。在对待传统文化上,要吸收积极地、健康向上的历史文化,包括“人性善”、“德才兼备”、“任人唯才”、“崇尚正义”、“诚信仁爱”等一系列包括道德、历史、文学等在内的先进的、积极地、优秀的历史文化。从建党、建国以来,我们党从始至终都根植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将传统文化与党的文化建设相统一。在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方面,我们要坚持吸收和摒弃相结合,对于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科技发展、文学艺术、民主思想、管理方法等具有积极意义、对我们建设执政党的文化有借鉴意义的要充分吸收。
3.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遵循。文化艺术作为精神追求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必须要解决的就是文化艺术的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劣势,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就充分说明人才队伍是全民推进党的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层次、领域、需求的不同,培养出合理优化的文化人才队伍。首先,要充分发挥文化领头羊的作用,不断充实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使其充分发挥文化攻坚作用;要充分发挥文化专业工作者的专业作用,重视其在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成果;要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4 总结
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积极利用一切机会和实践去建设我们自己的执政党文化,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在“中国梦”的推动之下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注释:
1.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25页.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页.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