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基础下高校专业社团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探索
2020-12-22黄鹏
黄 鹏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黄石 435000)
本文通过调研我院专业社团的相关建设和运行情况,将从学生专业社团管理、运行的这一角度进行摸索,探索专业社团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成果导向下的专业型学生社团
我校的成果导向针对学生第二课堂要建立“非正式课程体系”,目的是把二课的相关内容课程化,也就是说专业社团的实践动手也要进行课程化管理和运行,“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已经自成体系,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在成果导向“非正式课程体系”下的大学生专业社团可以作为高校专业建设与专业实践创新的专业建设试验田。一些好的专业建设点子,可以先在专业社团的运行和管理中进行试验试行,在专业社团建设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检验正确与否,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新的想法和专业建设的不足。
大学生专业社团能将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有机的融合。专业社团能够解决以往专业课教师仅仅是在上课期间在课堂上授课而课后学生却很少能够与专业课教师相互交流的难题,聘请专业课教师参与专业社团的管理和运行,指导专业社团日常活动,同时让专业课教授抽空对专业社团的技术技能竞赛进行专业性指导,学生不仅在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在专业社团中进行拓展创新,在课余时间学生专业社团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技能技术上得到提升,还能够让老师在专业课讲授上结合实践进行改进,实现教师理实一体化、双岗双责,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完全实现一课与二课相结合、相融汇。专业社团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发挥专业型社团在科技创新、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二、成果导向下专业型社团的发展和建设现状
1.专业社团指导老师精力有限,指导受限
专业社团和其他通识类社团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专业课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是建立在专业课程一课与二课结合的基础上的。专业课教师受聘到专业社团做指导,专业社团社员可结合对应专业进行拓展,并向指导老师请教,指导老师应该对社团的建议提出着实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指导老师参与的时间、参与活动的次数、指导专业社团取得的竞赛成果就决定了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和其影响力。专业社团会员如没有参加技能创新性活动并不是代表着他们缺少创新创造意识,社团会员们缺乏的创新创造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专业社团要发挥专业社团指导老师的作用,在专业知识创新创造意识上加大方法指导,会员参与创新创造的项目、竞赛等就会有大大增加。专业教师的指导受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专业社团的指导老师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准备相关课外拓展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授课量排得满满的专业教师在时间上受限是一个主因;2)专业社团指导老师指导专业社团都是出于一种自愿和奉献,在经济上和对应的专业社团竞赛回报上却又寥寥,所以指导力度和深度会有所折扣;3)专业社团的学生成员来自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管理和教学上有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地点的不稳定性,专业老师面对这些重新组合的“课堂”指导难度比较大。
2.专业社团活动资源有限,没有经费保障
在学校专业社团的指导老师和社长组织的座谈中,专业社团社长与指导老师都提到了社团要有发展和有专业拓展成效,都认为社团活动资源太缺乏,也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专业社团活动经费往往来自于每年学校的经费拨付,但是往往专业社团经费都是有限的,与专业社团相关的活动都有相关的动手实践所需的实践材料,有些材料还不是很便宜,需要一定的教学经费支持;另外一个就是专业社团也很缺少固定的活动场地,学校往往由于房舍紧张不会安排固定的社团活动场所,专业社团开展活动还需要在专业实训室中与专业课教学穿插组织。应该来说,专业社团是一个学生专业建设和专业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学校学生最有科技创新源泉的一个突破口,因为活动场地的不确定性、经费来源的不稳定性,往往限制了专业社团的发展和专业社团创新活动的开展。
3.专业社团运行管理有欠缺,仍需进一步加强
各高校专业社团目前管理归属还不一,高校社团管理往往更多归属于团委管理,但是专业社团还有其专业属性和专业实践特色,所以专业社团管理需要二级学院和团委的共同管理。同时,专业社团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社团管理细则,对社团管理进行规范化,团委管理专业社团的社团员纳新、社员注册、社团干部选拔等基本社团任务,二级学院负责专业社团发展规划、社团实践活动的组织、社团专业竞赛、创新创造比赛的组织工作等。在专业社团管理上,在团委和各学院之间要逐步规范专业社团管理权限、专业社团发展,这一些专业社团管理上要达成统一的共识。
三、成果导向下专业社团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探讨
专业社团是“第一课堂”专业课程知识之外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以外的实践活动平台,既可以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往往就在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的融汇贯通,但是目前专业社团也有很多在社团建设方面有很多不是很多尽善尽美的地方,作者将从以下几个方而对专业社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探讨:
1.强化社团社员培养,加强社团的指导
第一,专业社团的发展除了学校老师管理外还需要社员的自我管理,社团自我管理才是社团发展的基础,所以专业社团会员的培养还是需要培养一批次有管理能力、有扎实专业技能知识的社团管理干部队伍。优秀的社团负责人的培养,可以有由社团会员共同推选选举产生,主要来自于社团活动开展和创新创造中;另一方面,团委和各二级学院要着重管理社团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切实发挥社团骨干成员的自我管理作用,有针对性的在社团骨干成员管理能力、主观能动性上进行加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作为激励,在专业社团骨干中还需要将社团管理干部的评优评先纳入到团委学生干部管理整体序列,对社团骨干的社团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也要不断激发社团骨干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社团成员活力,通过不断丰富专业社团活动、社团竞赛、创新创造活动来提升专业社团凝集力和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在专业社团活动组织和参与中锻炼社团干部能力。
第二,还要不断地提高专业社团活动组织的专业性和高层次性,专业社团指导老师在社团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专业活动开展等方面要进行指导。建议专业指导老师由团委和二级学院共同商定聘请程序,确保专业社团指导老师稳定、指导社团时间上有保障,指导社团成员创新创造及竞赛方面有成绩。在团委以及各二级学院层面都要制定一套聘请制度和奖励措施,并老师参与社团指导以及社团活动参赛获奖纳入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范畴,逐步形成管理规范、科学系统的社团指导老师指导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提供扶持政策及物质保障
第一,高校要在部门归属管理上、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竞赛支持等方面都要积极给以理顺和支持。高校社团管理运行涉及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关键衔接处,高校社团管理部门的团委、与专业社团对应的二级学院要共同一起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专业社团管理发展上的延展性。专业社团管理部门应该结合社团特点制定相应的专业社团管理制度,如专业社团的申报组建、活动开展、社团经费、会员考核等相关规范。专业社团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专业社团的活动场所保障、活动经费保障,要结合专业社团特点,明确社团发展经费和活动场所保障,每一年按照一定比例从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中进行确保。
第二,高校还要明确专业社团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责,加强对专业社团的引导和管理,保证社团的良性发展。各高校要做到专业社团管理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团委协助管理为辅的共同管理模式,既隶属于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确保社团活动的常态化和连续性;另一个层面,专业社团还要隶属于各二级学院团总支独立管理和组织活动,将专业社团的社长纳入到二级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序列,便于促进本学院专业社团的长远发展和活动开展。形成学校、学院两级分层管理模式。
3.提升专业社团活动层次,实现兴趣、创新和竞赛共建模式
高校专业社团要体现出专业性的特点,要紧扣“专业”的主题和特色。专业社团要鼓励、激励更多的学生会员发挥专业特长、发挥专创融合优势,同时专业社团要打破通识社团的常规,创新专业社团活动的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技能技术竞赛活动等学术性专业活动。所以,专业社团要体现出“专”就要做到专业社团成员兴趣培养是基础,科技创新是途径,参与竞赛是目标的一个总体目标,只有这样专业社团才能够发展和壮大,并为学校专业建设、专业创新提供新的途径。要充分发掘专业型社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把专业社团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有效推进专业社团的师资、硬件、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