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山方言程度范畴的词法表达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罗山词根范畴

张 倩

(信阳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人类的认知工具。客观世界及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总是以不同程度的状态和性质呈现的,加之不同的参照物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当人们对这些差异和性状进行概括、测定、评价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程度,投射到人类的语言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范畴。说到“程度”,对于英语这种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可以通过词形变化来体现。汉语因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程度范畴的表达在词法、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均有体现。罗山县是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处于豫鄂两省的结合部,罗山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又带有江淮官话的某些特征。罗山方言中也有很多程度范畴的表述方式。本文主要从词法角度来谈罗山方言的程度范畴表达,不再对“程度”的层级做具体的划分,笼统地概括为较高程度义。

关于罗山方言高程度范畴的词法表达,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2 词缀构词

词缀是合成词中附加式的附加成分,根据附着于词根的前后位置,可以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词缀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其次,词缀只能黏附于词根,没有词汇意义。综合当地的语言实际与前人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罗山方言通过前加式构词法来表达程度范畴的形式几乎没有。某些含有程度义的语素构成的词如“稀(稀烂)”“齁(齁咸)”“精(精光)”等,我们还是倾向于把这些语素看作是词根,属于程度副词类[1]。

罗山方言中表程度范畴义的词语后加式,多是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加上方言中的“拉”“吧”“嗒”“吧唧”等,具体如下:

2.1 “V/A+拉”

“拉”缀跟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一般读作轻声[la]。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有很多,扒拉、布拉、踢拉、拖拉、披拉、挂拉、耷拉、趿拉等。如:

(1)布拉:稍微搅拌。青菜好炒,布拉下,就可以起锅喽。

(2)耷拉:下垂。他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3)踢拉(拖拉):穿鞋时,鞋后跟没提起,用脚跟踩着。他踢拉(踢拉)着鞋,一副不着调的样子。

(4)划拉:随便写,不认真。划拉两笔,就可以交了。

张志伟(2013)认为动词后加“拉”,具有“减势”的作用,同时含有动作状态随意、动量较小、不认真,多含有贬义且有夸张的意味,这些在以上的例子中均有体现[2]。“青菜好炒,布拉下,就可以起锅了”,有些时候,在罗山方言中更习惯与在“布拉”的后面加上“两下”或“几下”。此处,“两下”“几下”都是虚指,含有极言其少的夸张意味。“踢拉着鞋”“拖拉着鞋”都表示很随意地穿法。“耷拉”和“低”都有“向下垂”的含义,然而,“耷拉”显得比较随意,同是,我们可以说“他深深地低下了头。”,却不能说“他深深地耷拉着头。”原因在于“耷拉”所蕴含的“动作较小”之意与“深深”所体现的“高程度”义相冲突。正是因为这种“不认真”“不严肃”的义项,也使得该词具有“贬义”色彩。用在形容词后面的“拉”,据调查在罗山方言中,也仅有一例“稀拉”。这种用法,跟普通话相同。

2.2 “A巴”“A巴巴”“AA巴巴”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巴”做后缀,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如“干巴巴”“可怜巴巴”“凶巴巴”等。跟“拉”的“减势”作用相对,“巴”缀含有“增势”的作用,例如:

(5)这些年,她日子过得很紧巴。

(6)这些年,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7)这些年,她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因为“紧巴巴”“紧紧巴巴”涉及到语言形式的重叠,本身已经含有程度较深之意,所以前面不能再有程度副词修饰,而且,“紧紧巴巴”要比“紧巴巴”所表达的语义程度更高。“可怜”“干”“凶”等本属于性质形容词,但与后缀“巴”结合后的形态变化,使得改词含有表状态之意。

2.3 “A嗒”“V嗒”

在文字形体上,“嗒”还可以写作“跶”“哒”。罗山方言中跟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嗒”也常含有“减势”作用,是一种低程度的表达方式。在罗山方言中,有句熟语“秋后的蚂蚱——蹦嗒不了几天。”“蹦跶”一词有挣扎的意思,同时含有戏言、不认真、鄙夷的意味。再如:

(8)没事别在这里蹦跶,看着都烦。

在该句子中,“蹦跶”一词的核心义与“晃来晃去”“走来走去”相近,但是在感情色彩上,与“晃来晃去”“走来走去”相比较,却含有鄙夷、贬斥的意味,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是对对方含有轻视、不尊重的感情,同时也体现了说话人烦躁、不胜其烦的心境。

在该地方言中,能与“嗒”缀结合的动词和形容词不多,如“晃嗒”“悠嗒”“嘀嗒”(唠叨)“慢嗒”“呱嗒”(说话,含贬义)等。

在罗山方言中,“嗒”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跟在动词后面的“嗒”,有时候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或持续;跟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了”,表示状态的完成,且含有说话者不满意的意味,如:

(9)站嗒!别动!

(10)搁嗒!别乱拿别人的东西!

(11)石头上刻嗒几个字。

(12)饭凉嗒(得热下才能吃)。

罗山方言中“嗒”作为动态助词的这用用法,在某些方言中也有体现。李润生(2002)介绍到“嗒”在四川苍溪中是一个用得比较普遍的动态助词[3]。然而罗山方言中的“嗒”作为动态助词的用法显然没有在苍溪方言中那么普遍,而且这个问题也不是本文所谈论的重点。

2.4 “A+(了)吧唧”

在现代汉语中,“吧唧”常做拟声词,形容脚掌拍打泥泞地面等的声音,也可以作为动词讲,表示用嘴唇开合做声,或抽(旱烟)。在罗山方言中,“吧唧”的用法更加广泛,更多时候后黏附在词根之后表示一定程度的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已经虚化。在“A+(了)吧唧”这一结构中,词根若是单音节形容词,通常需要加“了”构成一个四音节结构,若是双音节形容词,“吧唧”直接附着在词根后。这些单音节或双音节的词根都可以单说,但加了“吧唧”后缀后,使得词汇意义加深,多含有贬义,如:

(13)晕了吧唧:糊涂,脑子不清楚。他整天晕了吧唧的,做事总是丢三忘四。

(14)甜了吧唧:比较甜,含有贬义。这奶茶甜了吧唧的,不好喝。

(15)傻了吧唧:傻。别人几句好话,他就傻了吧唧地给钱了。

(16)可怜吧唧:可怜。他家里可怜吧唧的,吃了上顿没下顿。

“A+(了)吧唧”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变式,如“A+不拉唧”“A+不唧唧”“A+拉吧嚓”等,大都表示人的状态、事物的形状或是一种主观感受,暗含对所说人或事物不满的否定态度。张志伟(2015)认为“A+不拉唧”“A+拉吧嚓”是“V/A+拉”的变式,但是我们认为,在这两种格式中的“拉”属于语气词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具体形式的差异。“晕”“傻”“可怜”都是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而“甜”的贬义色彩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体现的,因“过量”而致。

3 重叠法

重叠法就是将整个词重叠或者将词中的某个语素语素进行重叠。重叠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在普通话中有关重叠的构形方式和方法大体有AA(儿)/(的)式、ABAB式、AABB式、ABB式、A里AB式五种,其中形容词、动词、名词和象声词的重叠形式最为丰富,重叠能力最强,且以ABB式和AABB式为主[4]。李宇明(1996)认为所有词语的重叠都与“量”的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5]“程度”范畴是“量”范畴的层级体现。在罗山方言中,各类词语的重叠也有跟普通话相同之处,介于篇幅的原因,以下内容主要介绍罗山方言中常用而不通话中没有或不常见的重叠形式。

3.1 “搞搞儿”

“搞”是罗山方言中常用的一个词,可以泛指一切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干”、“做”。如:

(15)你搞么子?

(16)他(是)搞么子勒?

熟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常常会用“你搞么子?”,意思是“你在干么?”询问工作,说“你搞么子的?”意思是“你做什么事儿的?”。在普通话中,“搞”也有“做、干、从事”的义项,如“搞科研”、“搞建设”。然而,在罗山方言中的动词“搞”,在很多时候会使用它的重叠形式“搞搞儿”。在“搞搞儿”这种结构中,后面一个重叠的音节读作轻声,而且还有卷舌色彩,同时词性由动词变为程度副词,既可以表示频率较高,也可以表示与之对立的频率较低的意思,如:

(17)他搞搞儿去一次。

例(17)是有歧义的。语境是言语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语言形式,放在具体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语义。“他搞搞儿去一次”这句话的歧义也可以靠不同的语境区分开来,如:

(18)他和他老娘家离得近,他搞搞儿去一次。

(19)班主任最近很忙,班里他搞搞儿去一次。

在具体的语境下,很明显前者表示经常去,后者表示不经常去、偶尔去。在罗山方言中,与“搞搞儿”用法基本相同的还有“搞下(儿)”一词。王东(2010)曾对比分析了罗山朱堂方言点中两词用法上的之处——都可以表示动作经常发生或动作不经常发生,以及二者的差异,并从汉语“反训”的角度对这种“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语句”的特殊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6]“搞搞儿”一词作为程度副词讲时,既可以在句子中做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在答句中,单独作答。它不仅体现了罗山方言中的特色,也体现了罗山方言对古汉语的继承。

3.2 “A头A脑”“A头B脑”“A里A气”

在罗山方言词汇系统中,这三种特殊的构词方式,在普通话中,我们也能找到符合该形式的词语,但是这些用法在罗山方言中体现地更普遍、更典型。在该地方言中,这三种构词形式大量存在,如:“鼠头鼠脑”“虎头虎脑”“贼头贼脑”“有头有脑”“没头没脑”“胖头胖脑”“鸡头鸭脑”“洋里洋气”“流里流气”“侉里侉气”“傻里傻气”“妖里妖气”“烧里烧气”“飙里飙气”等,它们在句中的表现如:

有头有脑:有根据,与没有没脑相对——这事说得有头有脑的,肯定是真的。

(20)胖头胖脑:形容人比较笨、傻的样子——长得胖头胖脑的,一看就不是管事的。

(21)流里流气:不正派——他现在在外面学得流里流气得。

(22)飙里飙气:说话不实在,爱夸大掺假——他说话飙里飙的,你别都当真。

通过以上所罗列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罗山方言中,“A头A脑”“A头B脑”“A里A气”结构的词常与语气词“的”结合,充当补语,对中心语进行恰如其分地概括和描述,多含有贬义色彩。

4 固定短语

与“自由短语”相对,固定短语是习用而定型的短语。固定短语可以分为专名短语和熟语两大类,其中熟语有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现代汉语中,本身就有很多固定短语它们的词汇意义中包含有一定的程度义,如跟“悲伤”这一义项有关的成语有“痛不欲生”“万箭穿心”“死去活来”“椎心泣血”“黯然销魂”“五内具崩”等,都是形容悲伤到极点,含有较深的程度义。陶瑷丽(2012)从“千~万~”“大~大~”“一~二~”三个方面阐释了固定语作为一种词汇手段在程度范畴表达上的体现[7]。在罗山方言中,也有很多固定短语与程度义有关,我们主要谈的还是罗山方言中较有特色的。

4.1 来不及

罗山人习惯用“来不及”一词做补语来表示较高程度,也可以用“不行”、“不得了”、“很厉害”来替换,如:

(23)早晨没吃饭,现在饿得来不及。/早晨没吃饭,现在饿得不得了。

(24)这事给他拐(羞)得来不及。/这件事让他拐(羞)得不得了。

(25)迟到五分钟,老师给他口(批评)得来不及。/迟到五分钟,老师给他口得不得了。

“来不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因时间短促,无法顾及或赶上”。在罗山方言中,“来不及”一词也有这种用法,如:“还有一个钟头就开车了,来不及看他去了。”而“谓语+得[ti]+来不及”这种形式,“来不及”表示的是,因为谓语表示的情况“高量”以至于“不能够”对目前的情况有一个比较从容的反应。“口得来不及”表示“批评得很厉害,基本上没有机会对此进行反驳或辩解”;“瞌睡得来不及”表示“已经很困了,没有可能再继续坚持不睡了”等等。所以,我们认为罗山方言中“谓语+得[ti]+来不及”这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是“因情况紧迫、严重,以至于不能够、不能再”。

4.2 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出自《论语》。但是在罗山方言中却另有新义,表示“受不了”,也跟程度范畴有关,如:“过年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给他忙得不亦乐乎。”严兆厚(1989)也曾对信阳方言中“不亦乐乎”一词进行了描写和分析[8]。周晓燕(2017)对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不亦乐乎”除了可以表达经典中的本来意义“不也是很快乐吗?”,还可以表达“程度”意义,而且在文章中周晓燕还列举了文学语言创作中用“不亦乐乎”来单纯表示程度的具体事例,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罗山方言中“不亦乐乎”表程度的用法[9]。

5 小结

程度的性质上有强程度,有弱程度,所谓的“强弱”其实都是相对而言。日常生活中,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人们常常会自主选择更具有主观性、感性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各种语料的分析,以及与普通话和周边方言的对比,我们发现信阳罗山方言在程度义的表达中,在选词用字上,既有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相似之处,也有该方言自身的特色。罗山方言程度范畴的表达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罗山词根范畴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珍珠寺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北人食菱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
词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