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探究
2020-12-22董林傲琦
董林傲琦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 454010)
网络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正在以惊人速度影响着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给高校的发展建设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作为聚集了丰富信息资源,同时又担当着人才培育重要任务的高校来说无疑走在了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也成为了一个前沿阵地。伴随着校园网络的日益完善以及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的上网人数也进一步上升,网络给高校学生思维、行为、价值观、政治思想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影响也逐步增大。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必须审时度势,在政治教育当中思考创新性的工作方法,保持政治工作的预见性以及前瞻性,立足实际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政治教育新模式,开创政治教育全新局面。
1 网络环境为高校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网络环境为高校政治教育和学生成长提供的环境和以往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的政治教育模式,不对教育思路进行变革的话将会被时代淘汰,也会影响网络手段价值的发挥。要适应网络环境,把网络作为重要平台优化高校政治教育,首先就需要认识的网络环境给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机遇与优势。一是网络资源共享性有助于促进高校改革传统政治教育方式。网络最为突出的优势是能够促进资源共享,进而为高校政治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支持。而在传统政治教育实施当中,教育主体在掌握资源方面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源少且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在网络化环境下,政治教育主体不仅可以获取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还可以把各种资源进行融合与利用,拓展政治教育内容,促进教育方法与手段现代化与科学化。二是网络平等性能够增加高校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信任度。网络信息具备平等性特征,能够为高校政治工作带来更大的亲和力与人情味。在网络平台的应用当中,教育主体和客体间的地位与关系较以往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教育主体不再是权威,而是信息传播者与政治教育指导者增加了二者关系的平等性,有助于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三是网络虚拟性有助于掌握学生思想脉搏。网络的匿名性优势能够促使人们以平等地位进行有效交互,促使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使得教师及时获知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政治教育当中的优势与薄弱点,保证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四是网络的超时空性能够拓展高校政治工作舞台。网络提供的系列传播技术与交流工具均显现出超时空的特征,这样教师就可以基于网络平台挖掘教育资源,并借助不同的网络工具传播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拓展工作舞台。
2 网络环境为高校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在看到网络环境给高校政治教育带来的系列积极影响的同时,还需要看清网络发展为高校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为针对性教育措施的提出提供必要依据。一是挑战政治教育内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的政治教育内容是固定的,不过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从网络平台上获得的对政治素质发展有影响的信息已经超过了高校政治教育要求的内容。再加上高校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较强的信息辨别力,在价值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又弱化了政治教育的效力。二是挑战高校学生。网络有着虚拟性特征,部分网民在脱离了现实社会束缚之后,很容易放纵行为,遗忘社会责任,失去道德约束。高校学生思维与心理都不够稳定和成熟,容易在网络平台上寻找精神寄托,有可能又发一系列的不良网络行为给高校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与坚定信仰的建立带来挑战。三是挑战政治教育方式与手段。传统的高校政治教育具备灌输性特征,而在网络化时代条件下,如果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不对教学手段进行拓展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降低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真正适应网络化环境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和手段,才能够让政治教育获得突破。四是挑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在高校政治教育当中作用突出,担当着重要的教育使命,面对网络环境,有着压力也有动力。目前高校政治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不能够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优势,需要通过提高综合素质来适应新局面。
3 网络环境下高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策略
3.1 扭转政治教育观念与方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创新的关键点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所以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做好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政治教育创新,首先就要解放思想观念,变革传统的思想认识,用新型教育观指导政治教育,同时还要积极适应如今网络迅猛发展的形势,探索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政治教育的规律,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作用。只是在思想观念上转变和创新还不能够让网络的优势在政治教育当中得到全面体现,所以在转变了思想之后,还要在实际行动上进行积极探索,思考适应网络环境的政治教育新方式。教师要用好网络技术,把网络平台作为开展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比方说利用电子邮件、校园新闻、网站等创新政治教育,激励学生主动投入网上实践活动,促进网络信息的多元互动。
3.2 建构政治网络教育的平台
网络为当前的高校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机遇,教师可以把网络平台作为重要依托,促进政治教育的优化改善。教师在用好网络工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政治教育的要求把建构专业化的政治网络教育平台作为着力点,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政治教育网站。为保证网站建设更具针对性,需要对网站定位进行把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网站服务对象的原则;将提高学生素质作为重点,服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平台;重视双向互动,构建学生参与讨论、表达意见以及沟通思想的平台;强化导向,在栏目设置,信息收集与发布等方面弘扬主旋律,构建网络舆情强势,把握网络舆论话语权以及主动权。比方说,学校可依托校园网组织,优秀学生的网络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投票,并借助网络平台发表各自的看法。
3.3 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力度
为了给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活力,提升教育吸引力以及感染力,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首先,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根据政治教育要求选用音乐、动画、图片、直播等多样化手段,让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发生变化,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转变为动态,有效期演学生网民的注意力,让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得以提高。其次,网站上的网络信息必须做到及时更新,注意信息内容健康积极,富有时效性以及思想性,为学生传达积极正向的信息和观念。最后,网络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和学生网民的平等对话,讲求网络语言的方法以及艺术性,有效增加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优化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
3.4 重视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
网络文化类型多样,网络文化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的黑色文化、暴力文化等给高校学生的三观建立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抓好网络德育教育并增加网络德育教育在高校政治教育当中的比重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构建相应的法律与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法律与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作用,避免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产生。二是构建长效网络道德教育机制,优化网络德育教育环境设置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促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转变,讲网络道德,远离网络污染,并在思想层面上构建防火墙。三是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自律氛围,借助教师教育、学校媒体宣传、学生相互影响、网管部门监管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网络自律性,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质。
3.5 培育专兼职结合工作队伍
高校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高校政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适应网络化环境,开展网络政治教育,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就需要专门针对政治教育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为政治教育的长效改革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一方面,高校政治教育教师要注意从网络平台上获取有价值信息,对网络政治教育资源进行丰富和拓展,发挥教师的信息优势。教师自身也要借助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补充必要的知识和工作方法,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网络信息手段构建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等,避免危害数据进入净化网络环境,防止学生被不良信息影响。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适应新时代发展环境的人才,必须要具备极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积极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化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高校在推进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对网络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组织开展多元形式的网络政治教育活动,借助网络这一途径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促进政治教育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