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高职教育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改革研究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职

武 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3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教育正在兴起,泛在教育对每个教育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可借助智能终端开展在线教学。泛在教育使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加宽泛和自由,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处处皆可学习。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消解。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类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改革是大势所趋。

1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不同的教育理念往往体现为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教学模式相对稳定但又非常灵活,教学模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需要。传统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形式

传统的人文素质课程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不管教师讲得怎么样,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听,不管学生听懂了多少,也不管学生存在多少疑问,教师都会严格按照授课计划一节一节地把课上完。长此以往,教师习惯了一人唱独角戏,而学生则习惯了听,习惯了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老师讲的都是重点,老师没讲的也不过多了解,学生习惯了闭上自己的嘴、关闭自己的思维,被老师牵引着走。

1.2 学习时间

传统的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时间主要在课中和课后。课中的时间主要用来听取新知识,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拼命记笔记、抄板书,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到底有多少地方没有搞懂,学生自己也不太清楚。课后的时间主要用来做练习,老师布置了大量的习题,学生完成这些习题已经非常辛苦了,所以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

1.3 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希望尽可能地多讲,希望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生怕哪里讲得不到位,甚至经常出现知识讲不完、下课拖堂的现象。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考虑这些知识是不是学生需要的,是不是学生没有掌握的。而学生不仅不体谅教师的用心良苦,反倒觉得有些知识书上有,或者有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老师没必要在课堂上讲解。

1.4 学生角色

在传统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不喜欢也得听,懂了还要听。正因为老师一手包办,把重难点都准备好了,所以很多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老师讲了就知道要学生,老师不讲,就不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

2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目的

传统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评价目的主要是看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是否理想,这种评价只重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因为有些课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绩也不太理想,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置了情境,进行启发引导,师生之间思想碰撞、讨论热烈,课堂氛围非常好,不能说这就不是一堂好课。相反,有些课通过强行灌输、死记硬背,也许学生成绩比较理想,但却抹杀掉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能说这是一堂好课。

2.2 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

传统人文素质类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有些学生记忆力好,知识掌握较牢,但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却比较欠缺,不能活学活用。

(2)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对学生的了解有限,有些学生在人前和人后是两个样,教师所见只是片面现象。因此单凭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未免出现偏颇。

(3)评价指标

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两部分,考试成绩占的比例较大,评价的重心在最终的考试成绩。有些学生天赋较高,但平时学习态度不好,参与活动也不积极,最终还是能考出高分,这种学生不一定是优生。有些学生天资不够聪慧,但学习态度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思考问题,考试分数虽然不高,但跟之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种学生未必是差生。

这种评价忽视了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等特点,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泛在高职教育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改革策略

3.1 创新教学模式

(1)教学形式

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泛在教育环境下,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可以观看重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可以无障碍地与老师一对一沟通;还可以自我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看自己的学习轨迹,了解自己在所在班级的排名以及自己学习的综合情况。线下可以跟老师讨论理解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发散思维、拓展延伸;可以动手操作,开展实践活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创造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环境,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良性互动。

(2)学习时间

泛在学习打通了时空的限制,学习者的学习时间除了课中和课后之外,还充分利用了课前的学习时间,把原来传统教学模式下花在课上传授知识的时间,调整到了课前,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初步掌握教学内容。课中就用来与老师沟通、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课后也不再单纯地完成海量习题,而是在适当练习之余,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实践性的尝试。

(3)教师角色

在泛在教育环境下,教师从灌输者和传授者变成了引导者,从主演变成了导演,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前教师设定驱动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探究;课中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充分发挥学生爱动手的优势,让学生多实践,实现做中教、做中学;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4)学生角色

泛在教育环境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开放、协作学习环境,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课前,学生通过自学,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课中,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展开思想的碰撞;课后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学习不再是孤独的事情,而是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3.2 改革评价方式

(1)评价目的

对教学而言通过教学评价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师而言可以发现教师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而言可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2)评价方式①评价内容

就对学生的评价而言,除了预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以及学生的成绩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提高,学习态度的转变,价值观的塑造,素质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

②评价主体

对学生的评价,除教师评价之外,还应该把管理者、家长、学生都纳入评价主体,这样才会更加客观、公正。

③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把学生课前在线自学的情况(包括资源学习、微课视频学习、驱动任务完成情况等)、课堂参与的情况(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答问、小组合作的情况等)、课后互动的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在线互动等)都纳入评价指标。

4 结语

通过对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了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泛在教育时代,人文素质类课程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高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