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地、企、校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研究
2020-12-22连波
连 波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1 互联网+金融行业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随着新兴技术的影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电商供应链金融、P2P网贷、众筹、大数据征信、区块链等新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出现,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国内外金融产业格局。金融业无论在市场格局、金融产品、服务流程都进入了快速更迭的时代。高职院校要培养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于自治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其专业建设必须将最新的金融资讯、最前沿的金融技能点、最新的互联网+的模式、手段置于教学实践中,方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据笔者了解,自治区范围的互联网金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新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技能在专业建设中的纳入度不高,仿真或全真的实践条件差距较大,校企合作大部分停留在浅层次,学生理论实践素质距离知行合一差距较大,距离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有较大差距。
2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2.1 国家政策导向
教育部在2018年3月,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办法》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做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主要涉及合作方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等。对于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创新合作工作模式、制定框架合作标准,鼓励特色模式合作,监督机制,保护企业、学校以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办法》的正式实施,使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有章可依,地方政府的作用发挥,结束了学校、企业在合作中权责不明的现象。
2.2 地方制度导向
2019年7月22日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包头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包头市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包人社办字〔2019〕137号),《方案》面向广大企业,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参与的原则,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工学交替等校企合作方式,组织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主要对象为企业技能岗位新招聘人员、新转岗人员。通过学徒制的培训模式,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3 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新的业态正蓬勃发展,它催生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极大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远远滞后于企业和市场需求,互联网金融人才供给缺口较大。互联网金融这个“跨学科”的行业,作为高职院校亟需在此行业中从应用出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性的教学与实践探索,地、企、校齐发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对于跨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地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3.1 政府层面要实现微观落地
要使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层面既要积极出台相关的宏观管理制度,又要大力助推实现政策制度微观落地,在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3.1.1 建立校企融合的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层面要通过建立企业库,搭建校企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企业间建立起相应的连接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吸引具有相关资质、有校企合作需求的企业进行注册,经过审核的企业纳入到企业库。在信息服务平台上,与学校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双方互选。同时,通过平台,将校企双方的合作开展情况、进度、诚信度、合作能力等记录在平台,作为可查的过程数据,作为开放的资源供大家查看。逐步建立起校企之间的互评机制,便于政府监管,同时形成扶持措施和失信惩戒等优胜劣汰机制。
3.1.2 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企业、职业技工院校开展新型学徒培养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完善具体补贴的金额、路径及保障措施,并对于其额度等进行可行性的论证,促使其真正落地实施。
3.2 高职院校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3.2.1 构建弹性化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邀请企业方专家,如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业务经理等,会同教师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指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严格按照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基于企业实际的工作需求,围绕本专业业务实际,详细分析互联网金融专业群的岗位技能点,将技能点梳理整合在相应的工作模块中,大刀阔斧的改革课程设置;在实训安排上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最大限度地弹性化,如:实训时间安排上,主要遵循企业的用工和工作实际,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弹性的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实行弹性人才培养模式。
3.2.2 实行学分制管理
结合金融行业管理和学生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数量,扩大专业选修课的覆盖面,大力推行网上选修课程,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3.2.3 联合开展学生技能竞赛
学校与企业联合设计开展金融管理专业技能竞赛,赛制设置及赛程贴合金融行业实际操作,题目选择也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操作内容,如:理财规划赛项、证券投资赛项、金融App运用赛项等。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运营手段、平台,采用全仿真式竞赛环境,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和业务水平,将学生竞赛的成绩与课程实现互联互通互认,置换学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锤炼技能,提升本领,为企业甄选优秀人才。
3.2.4 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
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如高级培训师、高级理财师)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如:如何通过互联网手段拓展业务内容和顾客量,如何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产品。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逐步具备从事互联网金融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3.3 合作企业要实现双边合作
3.3.1 建立和完善新型学徒制培训投入机制
学生在企业学徒期间,企业要按照学徒制的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学生支付工资,且工资一般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学生在心理上实现了从学生到学徒的转变。同时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向承担学校支付培训费用,所需资金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此类费用均可享受政府方面的减免政策。
3.3.2 实施全方位学徒制
在导师评价方面,学校和企业要对于企业导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进行多方面评估,如:导师的金融业务推广能力、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教学能力等,对于师徒关系实行双向选择制。导师要对于学生进行金融技能、素养的言传身教,主要针对金融行业业务水平、人际沟通技巧、金融政策法规以及职业操守等的教育引导。对于校企合作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的结果将计入导师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