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区中让材料更好地支持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020-12-22包宇洁
包宇洁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江苏张家港)
科学区域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体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一些科学现象,因此,教师提供并投放材料的策略至关重要。在组织开展科学区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准备的材料比较单一,幼儿没有选择的空间,不是争抢材料,就是模仿教师的操作,玩一会就结束了,幼儿缺乏主动探究的兴趣,想象力、创造能力很难得到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的特点。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地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1 营造环境,萌发幼儿创造思维
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和活动内容,是培养幼儿维持探索热情、活动兴趣和发展创造力的前提。老师们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空间、营造舒适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科学区环境的创设中,材料摆放、区域设置需相得益彰;既可以方便取放、又便于收拾整理。教师在创设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些便于识记的标识,并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孩子独立观察、记载的能力。做好的标记,我们可以将其长期投放、张贴在区域环境创设中。虞永平老师曾指出“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有别于中小学环境,幼儿园主要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因此,环境中越丰富多彩,幼儿的活动就越多样,幼儿获得的经验就越丰富,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 有效互动,提高幼儿创造欲望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尊重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积极地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投入到活动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幼儿都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的信息来源于思考、判断、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幼儿的潜能,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客观评价和反省自己的教育策略。
例如: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许多不同规格的木块、硬币、磁铁、钢尺等操作材料,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寻找“硬币站起来的秘密”,小凯刚开始用两块积木叠加垒高,当硬币放上去的时候,硬币立刻就倒下了,于是我说:“别灰心,再试试,一次次地增加积木,看看能否成功。”由于孩子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所以对“硬币站起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并没有打消孩子的积极性,经过几百次的操作,他居然将两个硬币一起叠起来了。《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老师采取的不同态度,导致的效果相信也会截然不同。如果我们采取热情、耐心的态度,那么孩子的好奇心就会持久、深入,逐渐发展为求知的欲望。相反,如果我们采取冷淡、遏止、急躁的态度,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压制和挫伤,从而对科学失去兴趣。孩子在观察、探究过程中,为了弄个明白,看个清楚,难免会出现“损坏”、“拆开”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先分析、找寻“破坏”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究、运用经验、思考和创造的空间,从而提高幼儿创造欲望。
3 多措并举,提升幼儿创造品质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是在其不断地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如果幼儿有广泛的可供选择的学习环境、材料、内容,幼儿就能自己选择材料,并决定用材料干什么,使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尽情地使用不同的材料来活动,可见,材料的提供对决定幼儿可能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能起到积极作用。
3.1 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游戏中的问题也是启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探究的最佳切入点,是孩子发展的契机。例如,在科学游戏“旋转的纸圈”中,我们投放了纸条和回形针,引导幼儿用各种纸条做“八字纸圈”,看看不同的“纸圈”下降的路线有什么不一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当纸条的两端放置在一个方向时,“纸圈”下降时不会出现“旋转”的现象,如果稍微调整一下纸条的折叠方向或者回形针的位置,“纸圈”下降时就会像“翻跟斗”一样,这种神奇的现象让幼儿很兴奋,激发了其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种“玩中学”的方式,不仅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比较,还让她们通过探索操作,了解了一些影响“纸圈”下降的因素,从而让孩子喜欢探索,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3.2 在失败中学会坚持
坚持性是指不怕挫折、失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科学区投放的材料不同于一般的操作玩具,它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能激起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还能培养幼儿的一定的坚持性。例如:科学游戏“扑克叠高”,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游戏成功后,教师可层层递进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设计师想设计一个有弧形的高楼,他还能成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一起设计建构吗?这对孩子又是一个提高,又是一个挑战。扑克叠高的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地操作,有时一个“不小心”会让所有的努力回到起点,这对孩子的打击非常大,需要不断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从愤怒、失望到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再次专注于操作中。因此,这个看似简单的叠高过程,反而有效地增强了幼儿的抗挫能力,培养了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
4 巧用指导,迸发创造思维火花
4.1 发挥榜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当教师为幼儿投放一大堆新材料时,幼儿可能感觉不知所措,不应该从何入手来操作这些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找到合适的介入契机,调动幼儿操作新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幼儿一起玩玩具,探索材料的新玩法、新功能,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进而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与材料进行互动,挖掘材料的更多功能。
4.2 适时引导,引发幼儿的探究主动性
幼儿年纪尚浅,他们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对幼儿的引导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如果教师在幼儿进行探索时就提问幼儿,可能会让他们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但是没有提问的话,又无法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所以教师要以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如果看到幼儿向自己求助,教师要进行积极地介入;如果幼儿的探索有了一定的成果,教师要进行介入,表扬幼儿的努力成果,引发幼儿的成就感;如果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矛盾时,教师更应该积极介入,缓解幼儿的矛盾,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以更好的面貌参与到活动中。
4.3 结伴游戏,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所以教师应该让幼儿一起合作,实施结伴游戏,让幼儿学习彼此之间的优点,实现共同成长。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游戏材料,分享游戏经验,一起完成游戏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能开发他们的更多智能,并体验到与同伴一起合作的乐趣,这对促进他们的未来成长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在幼儿的科学区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但是我们也要定位好自己的职责,要予以幼儿具体探索的空间,为他们投放合适的材料。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教师要找到合适的介入契机,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让他们的努力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