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艺术类课程探究
2020-12-22周晶,刘淼
周 晶,刘 淼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目前,整个国际环境下大多数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教育行业也同样如此。“互联网+”的参与形式对传统教育模式有着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伴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融入慢慢的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能够发掘出大量的信息资源、方便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形式等独特优势,教师可以深层次的参与到其中。怎样完善体现“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以及怎样完善的发挥教师或同行业的引领作用、研究方法和学习的渗透优势,都将成为教育者们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应性强并且科学的“互联网+”的教育模式,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服务水平。
1 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在教学模式中艺术设计类相关课程我国依旧以传统的设计理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和程式化技法训练为主要的上课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实践的过程相对比较薄弱。对于这样一门实用性很强、更新速度快的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更新去完善这一交叉学科。大部分教师在传统的教授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听课的形式开展,很多时候重视的是学生怎样习惯的去接受知识,学生被动的灌输新知识,学习效果相对不好。其实这样的形式有时会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创新能力环节的缺失,而艺术设计教学的关键很大一部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形成创新的思路艺术便不能很好的寻求发展。课程作业往往是学生完成后提交上来老师进行讲评,这样传统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路。
2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组建,需要融合当前新形式下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思想,能够把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典型特点体现出来,并且以专业课程的理论为基础,强调不同情境下的课程实践,促进学生各类基础知识的内化,提高创新能力。结合现下最流行的“抖音”微视频等这类软件平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加以应用,学生将作业形式以微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上传到网络平台,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乐趣,改善课堂作业的常规状态。利用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中的交互工具进行多形式的学习和讨论交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浏览作业,通过同学之间教师之间的点赞或者留言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把形式好的作业与建议运用过来提升自己的作业质量。并且可以通过这样的互联网平台短时间吸引同专业或者喜爱艺术设计类的人群对作业进行点赞浏览交流,这样对作业的一些评判信息能够成为学生改进的动力,形成一个对作业高质量完成的积极性和认真的态度。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抖音”这类互联网平台的交流中获得学习知识,促进学生更大兴趣的积极完成作业练习。通过平台中微视频能够展示作业过程及作业成果,互联网平台交流课程的实践也能深化学生知识的一部分,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设计能力,学生也能更多的看到优秀的作品而不一定完全局限在班级中,通过平台的广泛性能够给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提供一定的帮助,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创作方法得到了拓展。在浏览其他同学作品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更好的设计技能。平台中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学生之间的相互分享和影响,侧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模式在互相关注中使同学间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多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教学形式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教学服务的中心对象,最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平台提交的作业中不同的兴趣点可吸引大家进行互动和交流,它打破学校、班级、专业、地域构建的学习形式,大家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加入到讨论和分享学习的过程。了解好友的最新学习动态,构建专业间的人脉平台。学生在网络平台中主动探索和发现,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完成有效的学习目标,兴趣和主动性转化成学生对作业的积极展现,将有意义的知识外化。对课程的认识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台中交流和互评的反馈信息来进行理解和转化,实现自我反馈的过程。
3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实施特点
教师在这样的微视频平台中能更好的拓展教学知识,对作业的点评形式也可以由课堂上扩展到了课堂外,这样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将作业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发挥了主体性作用,教师在平台中的教与学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进行学生答疑和解惑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验进行分享,还可通过网络平台统计学生的问答、投票点赞及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可以生成每位同学的作业表现日志及分项统计信息。在平台中针对作业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鼓励学生按时提交学习作业,采用作业交流留言、点赞这样的形式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这样,课上通过教师的指导与点评完成作业的理解与掌握,课下在平台中将知识进行传递与交流。这样的课堂模式将学生的兴趣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加主动和积极。教师在监管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作业点评和留言互动,通过平台进行对应的交流,针对好的发言形式相应的计入成绩进行鼓励。做到每个人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被评价的对象,每个人处于动态进步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有利的。并且推进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跟上“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现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逐渐更新教学观念,开发并且采用“互联网+”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综合这种平台中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融入到学习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艺术类课程应用的热门平台软件使教学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借助互联网的思路和信息化的方式带动了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可见,“互联网+”中平台进行作业的提交和交流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授课模式,比起传统的作业提交方式,这样的形式更为生动和新颖。通过互联网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不再是作业的唯一评判者,随之而变的是,教师成为了学习的辅导者、服务站,作业方式从为了完成作业到喜欢完成作业,在平台中同学之间的作业点赞和讨论,增强了同学间对作业的互动性与交流。从作业提交模式角度看,教师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将作业参与到网络热门平台软件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完成作业的多样化,还可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受到监督。
4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
互联网中“抖音”这类平台与传统的学习形式深度融合,进行开放的、变革的、重塑的结合。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让学习与互联网的跨界合作,使学生完成作业兴趣更加浓厚,从作业过程到最终提交作业的形式更加新颖。从学生的角度看,提交作业也代表身份的转换,能在互联网里将课程作业成为同专业同行业的交流与参与者等身份进行专业知识的互动,更好的实现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讨论、探究启发、互动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能力。凭借“互联网+”的思维和网络平台的方式可以更好在教学中发挥课程对学生的主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平台获取学习交流心得,主动地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生将自己认真完成的学习作业进行上传的同时还可关注网上的其他同学作业、老师的讨论和评价,将有意义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分享在平台中,这些都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沟通与协作为学习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在这样的交流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内容的共享使知识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学生和学习者受益,达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体现出文化和艺术自身的价值魅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信心和兴趣。
这种利用互联网形成学习环境,学生不在受班级和地域的局限,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如同同学之间形成小组进行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将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更加深入有效的进行扩展和讨论。在一定程度中摆脱了知识的权威和学生从众的心理,在互相讨论中形成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中,根据想法和疑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习效率有了更大的提高。平台中不同的资源和建议形成了知识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在交流中获得教育,这样逐渐就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
5 结论
“互联网+”这种模式深刻的更新着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体现出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对学校、教师、学生是好的机会和新的挑战。从教学模式角度看,教师能够在课程中调动学生参与到平台中来进行学习、交流、讨论,教师监督学习的表现、检验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对教师来说是也新的挑战。把传统艺术类课堂形式推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这样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探究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深化教育改革,在平台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间对作业的留言增进学习兴趣,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互联网+”与教育结合在一起时,这不仅是教育行业在技术手段上的更新,更是对教理念深层次的理解和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加自由自主的去获取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服务的中心对象,最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的教学模式将纳入互联网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将更智能化、信息化、自由化为一体的学习形式,必将会成为“互联网+”教育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