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22宋晓英
宋晓英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98)
引言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涵盖了英美等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广而庞杂。在当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上好这门课却并不容易。这门课程既是知识理论课,又具有实践性;既是外国文化,又加入中国的视角;既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英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关注社会现状,客观评判问题,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等?
1 西天遇险——问题所在
这门课程被认定为识记性的课程,传统上老师上课时一般是分模块介绍英美等国的基本情况,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参与感不强,能够学到多少似乎更多的是看学生本身的兴趣和态度。到目前不算双学位和专科的相关课程教学,本科阶段的该课程笔者已经教授了六届。一开始笔者将大量的精力投入PPT的制作和资料的搜集及备课的活动中,没有过多的思索其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慢慢意识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那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太低;另外一个问题是考试形式,传统上考试就是出一张试卷,以选择、判断、填空、论述等形式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情况。这样的考试形式是不是太单调了呢?是不是有更好的考核方法既能达成该课程让学生更多的认识英美世界的目的又能够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呢?
2 路在何方?——探索阶段
为了能够改善教学效果,笔者曾经诉诸几个途径去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第一,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上有关本课程的研究实践成果,发现自2006年的合作教学法至2008年开始涉及多媒体教学一直到近年的合作、任务、模块教学法等,总体上的趋势是多媒体必不可少,要求学生的参与越来越多。第二,笔者去旁听过本专业其他老师的课程或者是校级的公开课以及外研社等单位组织的教学比赛,有一个感受就是好的课堂一定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越深教学效果就越好。但是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程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以什么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更合适呢?很明显,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英语专业课程的特点就是它的教学中心不是听说读写译而是让学生更加了解英美等国的社会背景知识以及辩证客观的思考其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那么像其他课程那样提问回答的模式应用于本门课程就会显得单调而薄弱。此时翻转课堂这一词汇进入了笔者的视野,自2007年美国两位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 Aaron Sams在现实教学中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充分实践,2011年此概念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以来国内的相关研究逐年递增。那么什么课程适合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呢?Sams&Bergmann认为具有说教性质的课程,记忆理解类课程非常适合翻转课堂教学。而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是极适合此种教学方法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曾经提前布置任务点让学生提前学习,寻找问题,并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与所讲授内容的某个知识点的PPT的制作、资料的搜集及课堂讲解活动,并根据其质量给出相应的平时分。经过两届的摸索之后,笔者发现这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1.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大部分学生是参与不到这个活动中的;2.很多学生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从资料搜集到制作PPT都存在困难,最终呈现的作品差强人意;3.绝大部分学生从未讲过课,讲课时存在过度紧张或节奏把握不好等等问题;4.这部分活动平时分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比并不高,很多学生并不在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下一届的教学中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的方法,并要求在课堂展示前要和老师沟通,按照老师给出的建议补充修改。经过一轮教学之后,除了以上的问题外笔者还发现了新的问题,当小组合作时,从资料搜集到PPT制作到课堂展示每个环节都会有同学存在依赖的想法,认为法不责众,即使做不好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并且认为对最终成绩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3 路在脚下——解决方案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呢?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笔者将依旧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形式,但是参与的质量要有所保障,上述所提到的情况应有所改善。恰逢这次疫情期间全国都采取了线上的方式,很多老师参与了建课或寻找在线资源结合自己讲解授课,笔者受此启发计划在下一届的教学中做出以下调整:
3.1 课堂活动改革
1)将布置任务的时间节点提前,明确小组任务,提供参考资料
本门课程是开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往常笔者是在上课的第一周布置任务,部分小组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将时间提前到大二学期末这样会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搜集资料,制作PPT。并且受此次线上教学启发,笔者计划以班级为单位给每个班的任务是学期末完成本门课程的部分在线课程建设,老师给出所要讲的内容的框架及具体任务点[除了教师布置的知识点之外,还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同学们想要了解的与该单元相关的其他内容,选出1-2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补充资料(例如美国政治这一单元,教材中并未涉及到美国的大选,但是很多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将全班分成相对应的小组,每个组完成一个任务点,教师提供参考书目和在线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查阅相对应的资料,观看在线课程,学习其他老师是如何导入展开相关知识点的讲解的,让学生做到肚中有物,心中有数。
2)PPT制作强弱搭配
很多学生反映以前没做过PPT,为了弥补这一部分的短板,在分组时将班上较为擅长PPT制作的同学分到不同的任务组,这样既有助于不擅长此道的同学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到一定的技能,又能保证PPT的质量。PPT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不断与老师沟通,加强师生联系,老师需对学生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把关。
3)课堂展示优中选优
PPT制作完成之后要求组中每一位成员都要在小组成员面前像上课那样演练一遍,这样让所有的同学都部分的参与了课堂展示这个环节即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也能让他们更熟悉自己所要讲的内容,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情绪,最终选择一名最优秀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展示的活动中。为了督促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此项工作,要求学生将所有同学提前在小组演练的情况以视频的形式上交。课堂讲演主要部分由任务组的同学们完成,期间其余同学可就有疑问的部分进行发问,讲解人回答。如果所提问题事先没有准备,则暂时记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线上补充回答。虽然这主要是一门识记性的课程,但是“以史为鉴”是真理,学生学完这门课不应只是了解了目标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及现在的状况,更应该学会的是积极主动的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因而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讲演中,教师起着总结引导的作用,用简短的话语总结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某事件或现状0背后的原因,如美国是如何在建国100多年后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将这类思考性的问题布置成作业会促使学生们课后搜集查阅资料去更好地回答。
3.2 期末考核方式改革
前面所提的一切设想都是建立在学生态度认真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主观上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那么一切设想都只是空想。那要如何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去对待老师布置的这些任务呢?那就是将这些都纳入期末考核的范畴。关于期末考核,笔者经过综合考虑之后计划做出以下变革:
1)平时成绩60分
出勤占10分,1/3以上课时未出勤取消考试资格。
平时测验20分,要求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绝不意味着传统的识记性的内容不重要了,这些内容依旧是本门课程的重中之重,但是要保证学生学有所得不一定要将其列为最终的期末考试的内容,可以在平时每讲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测验,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此部分工作可以通过学习通的测验功能完成,即能快速给出分数方便老师核算每位学生该部分的最终成绩又能精确的检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作业10分,平时课堂的思考性问题布置成为作业,在学习通的作业功能中完成,教师批阅之后直接核算成相应的平时成绩。
小组讲解20分,每一小组最终的课堂展示按照资料搜集整理、PPT制作质量、课堂展示效果给予分数。
2)期末成绩40分
期末将不再使用传统的选择、判断、问答等形式的试卷,而是以组为单位提交一份8-15分钟的微课,微课内容就是上学期期末布置,本学期在课堂进行了讲演的任务点,学生可在课堂讲演之后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和老师的点评对内容、PPT制作、讲解等方面进行补充改善。最终全班所有小组的微课集合成一个在线课程,并在最后一节课在全班播放,同学们通过学习通投票表决排定名次,最终折合成期末成绩,排名为最后一组的微课如果经老师认定确实在资料搜集,PPT制作及态度方面都存在问题,那么不论他的平时成绩如何,将直接定为不合格,要求补考。
4 可见雷音否?——效果可期
此种针对课堂活动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如果能够得到实施,预期教、学效果都将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此种改革的好处显而易见:
4.1 成绩透明——想要分?自己拼!
每一部分成绩是怎么得出来的学生都心中有数,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浑水摸鱼,总指望着老师能高抬贵手多给点平时成绩。
4.2 学生成长——考核多样化
传统的识记性的内容通过占期末总成绩20%的平时测验的形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跳出纯粹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去更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高分值的小组任务又迫使学生更多的去分工合作,搜集、阅读、整理资料,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PPT制作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讲演的环节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3 教师成长——压力下蜕变
这样的授课考核模式不只是对学生要求更高了,对教师也是提出了新的考验,面对考验,教师必须在压力中成长以适应更新的教学方式。
结语
从开始布置任务直到最终微课的完成,跨时将近半年的时间,学生打磨出一份可保存下来的作品,并且全班同学合作制作了一个在线课程,这种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一个又一个障碍之后所品尝到的果实将格外芬芳甜美,所带来的体验将格外难忘,或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以更坚韧的毅力与更充足的耐心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