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稻生产概况及产业发展展望
2020-12-22王亚楠孙立永贾文冬许春张启星
王亚楠,孙立永,贾文冬,许春,张启星
(1.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河北省科技厅,河北 石家庄 050011;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2399)
河北省是华北地区优质稻米主产区,尤其是唐秦滨海盐碱稻区地处我国水稻生育期最长地带,可满足生育期175 d 品种生长,且灌浆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土壤富含多种离子,大面积平整连片,利于机械化作业;采用滦河水、蓟运河、潮白河水灌溉,且毗邻京津两大高端市场,具有得天独厚规模化生产营养食味俱佳优质米的自然和生产条件。通过优质品种培育和新技术研发推广,打造优质特色米优势产区,助推河北省水稻产业由生产小省向效益强省迈进[1~3]。
1 河北省水稻生产现状
1.1 种植区域、面积和生育期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9.33 万hm2左右,主要集中在冀东的唐秦滨海盐碱地区,种植面积(7.33 万hm2左右)占全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近80%,分布在曹妃甸、滦南、丰南、乐亭、芦台、汉沽、滦县、古冶、抚宁、北戴河、昌黎、卢龙等县区,水稻生育期165~175d。承德市水稻种植面积为1.33 万hm2左右,分布在隆化、承德、滦平等县,水稻生育期130~140 d。保定市和邯郸市水稻种植面积为0.67 万hm2左右,分布在唐县、白洋淀周围、阜平、涿州、涉县等县区,水稻生育期165~175 d。
1.2 品种和产量
唐秦保稻区常规水稻主要种植盐丰47、垦育38、垦育60 等中早熟品种,以及津原89、津育粳18、津育粳22 等中晚熟品种,单产10 500 kg/hm2左右;优质稻主要种植津原E28,单产8 250 kg/hm2左右;香稻主要种植垦香48、冀香粳2 号,单产9 000 kg/hm2左右;糯稻主要种植冀糯1 号、垦糯6 号、垦糯8 号,单产9 750 kg/hm2左右;香糯稻主要种植冀香糯5 号,单产9 000 kg/hm2左右。承德稻区主要种植优质香稻品种五优四号、稻花香、松粳,单产8 250 kg/hm2左右。
1.3 生产技术
河北省水稻生产技术主要有水稻机械插秧、机械化旱直播水管、乳苗抛栽技术。其中,机械插秧具有适宜所有土壤,大幅度降低秧田面积和育秧成本,节水显著的特点,是河北省水稻栽培的主要模式,推广应用面积达到80%以上;同时机插水田作业稳定性好、易操作,栽插效率高,利于抢抓农时,减轻栽插劳动强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可以人为地量化调节,实现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满足了高产群体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质量,并结合“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实现高产稳产。以插秧机为载体,机手或者机插秧公司、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供秧、统一机插等服务形式,促进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水稻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也为机手或育秧公司、专业合作社开辟了一条增收渠道;与人工插秧相比,降低插秧成本1 500~3 000 元hm2,深受稻农的青睐。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水管技术和乳苗抛栽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本作用,但受品种生育期、土壤等方面限制,仅在适宜条件地区推广[4,5]。
1.4 技术支撑效果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河北省最新审定了(2020 年)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滨稻8 号”(国优2 级米)和“垦育25”(国优3 级米),产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现有主栽品种,较目前主栽优质米品种津原E28 增产2 250 kg/hm2以上,实现了优质品种超高产;研发出水稻化学农药化肥减施增效集成技术、水稻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稻田小龙虾高效种养等新技术[6],并彻底解决了秸秆随机收粉碎全量还田伤苗的技术难题,为将河北省稻区打造成优质安全特色优势产区,实现河北省水稻生产由生产小省向效益强省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以高效种养生产优质绿色米和有机米的唐山曹妃甸区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以水稻规模化育秧、种植、加工、销售等三产融合的河北省良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唐山久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为优质新品种、研发新技术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助推作用。
“柏各庄大米”2017 年8 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认定,成为地理标志保护,涌现出“良牛”“唐丰”“牛氏”“和为贵”等多家年产10 万t 大米的加工企业,为优质大米知名品牌创建创造了有力条件。
2 河北省水稻生产存在问题
2.1 受自然因素制约,水稻生产规模化效应无法实现
目前,河北省水稻无法靠规模和价格竞争。2006年后由于条纹叶枯病暴发,高产优质米品种冀粳13 和冀粳14 号被淘汰,加上2001~2003 年干旱少雨,生育期160 d、品质一般的盐丰47 品种成为主栽品种,河北省育成的垦育38和垦育60 等品种品质提升有限,育成的金穗16等优质米品种产量优势不明显。水稻主产区为经济活跃区和旅游区,劳动力成本高,土地租金贵,虽90%以上实现了机械化栽培,但随着政府保护价下调,单位面积收益一般为3 000~4 500 元/hm2。只有依靠节本,发展优质稻、特色稻和高效种养等新技术,打造安全优质特色米优势产区和知名品牌,才能提升河北省水稻的生产效益[7]。
2.2 优良食味稻等特色品种匮乏或空白
随着人们水平生活和个性化需求的提高,优质食味、优质高产香稻、非转基因型抗除草剂等特色大米品种空白或匮乏,急需选育和审定一批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
2.3 种植模式单一,培育新品种和研发新技术尚未得到大面积应用
目前北方稻区仅有稻蟹一种模式获得较大面积普及,配套技术成熟。2016 年河北省开始推广稻田养殖泥鳅、2017 年开始研发稻田养殖小龙虾,其集成配套技术刚刚形成,稻蟹、泥鳅、小龙虾多位一体养殖技术研发刚刚启动。水稻主产区冀东稻区生产成本高,稻农为了追求高产普遍过量施用氮肥、磷肥,为了保证稳产超量施用化学农药习惯尚未明显改变。
3 河北省水稻产业未来主攻方向
3.1 创制粳稻理想新株型,培育超级粳稻新品种
创制出结合杂交稻优势与常规稻优点新的理想株型,实现“穗数、穗粒数、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完美结合,培育超高产粳稻新品种。优质超高产品种、优质超高产香稻品种实现新跨越,优质高产非转基因型抗除草剂品种、优良食味稻品种实现零突破[8]。
3.2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河北省水稻生产要以优质、高产为出发点,迎合市场多元化需求,加快选育一批优质、特色、食味品质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引进适宜河北省种植的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稻进行试验示范;研制集成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和推广,做到良种良法一起推广。
3.3 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督导、技术指导和信息引导,努力建立促进全省水稻稳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全省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专家,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把成果落实到千家万户;各水稻重点生产市、县要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根据农时不定期为农民讲解水稻生产技术,宣传推广节水栽培等多项节本增效技术措施[9,10]。
3.4 推进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水稻加工、转化和流通能力,使水稻产业的整体效益得以提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主产区稻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