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中华
——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活动的相关思考
2020-12-22姜佳梅
樊 嘉,于 辉,姜佳梅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格外关注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西方的传统节日,想方设法的以当地人的方式进行庆祝,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表现出漠视与不认同。这使许多民俗专家不禁感叹:难道中国传统节日真的会被渐渐遗忘吗?中华传统文化的未来在何方。针对此类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他表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2]”因此,习总书记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梦的最终实现。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接受了专业化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具有创新性、开拓性,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传承者、推动者,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必须从大学生着手,从高等教育着手。
1 概念分析
大学生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大学生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对学生所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3]。更具体地说,大学生课外活动是学校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编写的教材之外,根据学生特点及兴趣爱好,由官方或学生自主组织开展、自由选择参加的教育活动。[4]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分享活动、科技展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传统文化指的是通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世界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拥有着超出想象的文化财富。诸子百家儒道墨法兵、琴棋书画饮食厨艺、地域文化古玩器物,武术、茶艺、中医、戏剧都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展示着华夏民族的智慧与勤劳。
2 大学生活动需要传统文化
首先,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实现渗入式道德教育目标。自中华文明产生以来,道德教育就被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春秋战国时期以佛道儒法墨为主的思想学派分别从不同角度定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前提。秦汉唐宋时期对众多思想进行了筛选与继承,进一步明确了对公民的道德要求。元明清时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道德标准有所僵化,但从整体上来看仍处在发展与继承之中。因此,中华民族有着悠久且优良的道德教育理念,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与源泉。因此,大学生活动需要传统文化给予力量。
其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与成熟的客观需要。我国先进文化中包含着大量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孟之道、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等等都在大学生人生道德价值成熟阶段中显示出超凡的魅力。个人道德意识的发展和成熟,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在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特色与精髓后,才能对舶来文化真正做到去粗取精。文化是民族的根,只有根扎的深才能站的稳长得快。因此,大学生活动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润。
最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其全体成员均有着学习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将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活动内容中去,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百利而无一害。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需要传统文化的滋润与补给,大学生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润。同时,大学生作为最新知识的接受者、传播者,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建设者,传统文化也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青年将其继承发扬,而大学生活动不失为一片传播传统文化的沃土。
3 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漫长的的过程,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在部分高校中,大学生课外活动难以真正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文化的融入,只流于表面,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对于传统服饰、传统戏曲的理解也仅仅注重于表象。例如,某校汉服社的部分成员对于汉服的基本知识了解欠缺,内涵文化知之甚少,课外活动的开展方式仅为共同穿着汉服、拍摄视频与照片。
第二、不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急于求成,不注重基础,跟风模仿。文化的传承靠的是脚踏实地,当今社会有一些“伪国学大师”通过媒体平台以振兴传统文化的名义,哗众取宠。大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关键期,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因此很多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的活动,从内容上就出现了较大的、不可以忽视的问题,这非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还会让真正喜欢传统的人望而却步。
第三、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的活动没有注意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将传统文化中优秀且向上的知识财富作为活动的内容,而是选取了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作为分享学习的内容。例如:鬼神之说、男尊女卑等等。
第四、部分活动的开展,不能尊重学生的选择,采用强制性的措施要求学生参加,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兴趣,做到自愿加入自愿服务,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五、活动组织者对传统文化热爱不足,不能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开展活动前,不能对活动涉及到的传统文化领域有一个较为清晰与独立的理解,一知半解就开展活动,将错误的理解扩大化,产生不良的影响。
4 相关意见与建议
大学生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润,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发挥大学生活动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联系。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活动的融合势在必行,如何将传统文化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渗透于活动内容之中,如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求知欲,如何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身上焕发新的生机,如何在大学生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成分,成为了当下高校工作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从二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对相互关系进行思考,并尝试提出相关意见。
4.1 加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活动无法真正融合的一大原因就是活动参与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叶公好龙,不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之美。因此,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应该从基本着手,从源头着手,在理解其历史、发展、变迁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辨伪存真,继承发扬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跟风、不盲从,积极与老师们进行汇报与沟通。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在天文学、物理学、医药学、建筑学方面成就显著,科学家蔡伦、张仲景、沈括、孙思邈、李时珍、僧一行等等的研究成果依然造福于当今社会,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有计划的开展探索古代科学,了解古代科学家的活动。以专业为依托,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并探寻为何在当时那种重文轻理的环境中,我国科学家仍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实现自身抱负。使学生在参观与访问中,感受古代科学家勤奋、好学、求知、钻研的优良品德,并在国内外的对比中进一步的了解中国,提高国家自豪感与自信心。又比如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有特色的体育游戏,包括:蹴鞠、角力、锤丸、投壶、射箭、投石、木射、牵钩,以及强身健体的体操式运动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大学生可以组织古代体育运动的相关活动,将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发扬光大,使同学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强健了体魄,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体育文化,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各种体育活动的发展历史也会使大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人的创造力与智慧,从而对祖国有了新的认识。
4.2 增强对活动组织者的教育培训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活动无法真正融合的第二大原因就是活动组织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足,理解浅薄。同时,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心理发展阶段组织开展符合其爱好的活动,存在为了宣传传统文化而宣传传统文化,对活动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理解错误,导致不良影响的扩大化。因此,应加强对活动组织者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让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教师组织相关活动。同时增加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活动组织者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储备,能够有的放矢,专业化、职业化的开展传统文化相关大学生活动。例如:上下五千年,中国涌现了无数爱国、爱人民、敬业奉献的英雄豪杰。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西汉将领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大臣文天祥。我国有数不胜数的爱国故事值得传颂与铭记,可以开展讲爱国故事,传中华美德的系列活动。大学生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诗歌朗诵、故事讲述、歌曲演唱、舞蹈创编的形式开展学习爱国志士,做新时代大学生的活动。又比如,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部分地区至今存在着以茶带礼的风俗。学校可以组织茶艺大赛,比赛内容分理论和实操考核,从立意、原创性、文学性、礼仪素养、冲泡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面评判。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活动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但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正是由于它充满生命力的内核与永不停歇的脚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活动的大力传播下会渐渐显示出它应有的魅力,大学生活动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库后也会愈加的壮大与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