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饮茶语言学茶文化

王 琪

(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舒兰132600)

当前世界文化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的传播愈发广泛,使得茶文化在当前时代下逐渐兴起,因此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了解文化的差异性十分重要。“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追溯至公元前2 世纪,后传入西方,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饮茶有着不同习俗,中西方的差异较为明显,而认知语言学理论则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文化体系中的运用则更加注重环境,基于此应探索文化语言的内涵,了解文化差异给文化与语言关系带来了特别性,以此使茶文化更加深入。

1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概述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需要从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将认知语言学延伸,增强茶文化应用的灵活性,以确保茶文化国际化,为不同茶文化背景下,东西方消费人群的交流创造更多可能。

1.1 物质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茶种类、饮茶场所等层面,我国的茶涉及到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等六大不同的品类,其中乌龙茶如铁观音、红茶如普洱、绿茶如竹叶青等,其中绿茶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西方国家则对于茶更偏爱花茶、红茶、果茶等,以英国为例,由于其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人们对于红茶更加青睐。我国在饮茶过程中更喜欢搭配坚果,而西方国家则喜欢在饮茶时搭配甜品、点心与水果等,奶油、松饼等是西方饮茶的常见搭配;我国饮茶普遍在家中、茶楼、茶馆等地方,而西方饮茶的场所则较为随意,可能是野外或办公楼内,物质文化层面的差异应当着重关注以确保相关文化要素的全面呈现,深入解读中西方茶文化[1]。

1.2 精神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茶文化体系在发展起源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因此出现了一些差异性从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差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精神差异主要体现在中西方茶文化的理念上,且在茶文化元素的运用环境上也存在明显不同。例如我国的饮茶时间往往不受限制,但会对沏茶、敬茶、茶具等进行规定;而反观西方的茶文化,其饮茶时间相对固定,如美国的下午茶时间在15 点-16 点之间,而英国的下午茶时间则基本在16 点-17 点之间,已经基本形成了饮茶休闲的习惯,此类茶文化在我国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深圳等地区便会有“下午茶”时间。由上述可知,中西方在茶文化上存在一定的精神差异,如我国更注重饮茶的过程及仪式感,西方对于茶的则更加注重时间、格调、饮食搭配等[2]。

2 中西茶文化差异的特点

2.1 品饮方式的不同

英国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袋装的速溶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而中国人习惯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加入调味品后,用茶匙搅拌,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碗的背面[3]。

2.2 茶具的使用不同

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有紫砂壶冲泡普洱茶,要求茶叶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选择。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由此可以看出,东方人讲究茶道,西方人饮茶也有一套礼数,我国茶具多为陶瓷制品,西方茶具多为银器,而中国茶是品其最纯正的茶香,不会在茶中加任何调味品,而西式茶则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要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

2.3 滤茶器的使用不同

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如陈年普洱,需要用铁壶作为烧水工具,再将开水注入茶壶直至没过茶叶,倒出第一遍水后,再向茶壶中注入开水静置直至泡开茶叶,方才取小杯品尝。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比如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4]。

3 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具体内涵

3.1 茶文化传播背景

明清时期,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家。特别是在明朝时期,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在这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到19 世纪,我国的茶叶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到268万担,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文化直接或间接地都。

3.2 认知语言学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过程便属于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可以说语言认知理念决定了文化差异。文化是人们劳动结果的产物,通过语言不仅可以帮助文化的传播,还可以给文化提供一些方便,通过研究和应用语言认知理念,充分了解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具体内涵,以此进一步深化了解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5]。如荷兰17 世纪初期很多贵妇也对饮茶情有独钟,她们组织创建了很多饮茶俱乐部,在俱乐部中机进行文化交流,而到了17世纪下半期,随着茶叶输入星的增加,茶叶开始在荷兰的食品店里销售,荷兰人开始形成喝早茶、午茶和下午茶的习惯,荷兰人在当时利用文化、心理以及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去拓展茶文化内容,使茶更具文化性和差异性,为东西方茶文化传播与融合奠定了基础。

4 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思路

4.1 文化发展与传承

茶文化对于世界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已经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西方茶文化理念的融合应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了茶文化理念及其价值内涵,通过对文化元素差异的了解,避免形成理念上差异,以此对周围的环境资源进行很好的融合吸收。在文化体系这个层面上,语言是比较重要的,体现在语言使用形成的一些习惯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表现出来其内涵与价值,因此需要对中西方茶文化的文化理念及其不同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通过创新而赋予他们新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并使这些文化元素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使文化多元化能够更好地融合与发展,促进中西方茶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4.2 茶文化融合创新

当前茶文化已经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当前西方国家茶文化体系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理念,因此若想推动自身文化发展,需要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西方茶文化体系进行研究,通过语言对所有事物之间进行描述,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进而形成更准确的认知。对于文化来说,语言只是文化展现的一种工具,要想充分的了解文化内涵,完善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体系并融合,深化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及文化理念,通过融合与创新了解到了不同的文化体系下的元素内容,形成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文化。

4.3 茶专有词汇翻译

考虑到我国茶叶种类较多,为更好地强化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翻译人员需要针对性地做好茶叶专有词汇的翻译工作,深入了解我国茶文化以及过往翻译规则,例如对红茶、绿茶、白茶等茶叶专有名称的翻译环节,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框架,既能够传达专有名词的特殊含义,又减少错误认知,在尊重过往翻译习惯的基础上,对专有茶叶词汇做出翻译,确保专有名词的翻译,以提升茶叶翻译的吸引力以及辨识度。例如熟茶、生茶专有词汇翻译过程中,使用fermented and unfermented 等翻译方式,可以便于消费者了解两种茶叶之间的区别,对于各类认知有着指导性作用。

4.4 提高茶文化认知

茶叶传入西方,是从17世纪中国明朝末年开始的,当时海上强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一东南亚为中心的整个亚洲贸易。1610年,荷兰人将第一批茶叶从澳门运到了欧洲,欧洲最古老的茶叶市场就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茶叶刚传入荷兰时由于价格昂贵,只有皇室和贵族的人才有能力享用,是上流社会用于社交活动的奢侈“饮料”,是能够显示个人品味的一种方式,使得饮茶之风在荷兰的上层社会中发展到了几近狂热的程度。从迎客、就座、敬茶、品茶到寒暄送别,都遵循严谨的礼节,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茶文化早在17、18 世纪就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东西方精神文明的融合。因此,为了更好地认知语言,以此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知道了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所在,强化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4.5 茶文化背景深化

认知语言学由很多的基础文化元素拼接而成,但理论比较系统化,能够体现理论的全部概念。例如人们在交流时,更好地用语言进行表达对茶文化的理解,可以对交流内容进行一个更准确的答复,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反映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通性,使语言交流摆脱当前障碍感受下文化方面的差异性及共同性。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的理解要更加深入,将语言认知理论进行充分的应用,了解茶文化体系中构成茶文化的基本的文化元素,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达到认知语言理论的最佳效果,提高其在应用中的效果。

5 结束语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及茶文化这种元素已经具有了世界这种特性,在当前茶文化传播背景下,需要通过对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研究,更好地了解茶文化体系,结合茶文化所处的文化元素,了解了语言体系差异,从而推动文化融合。

猜你喜欢

饮茶语言学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