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茶道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启示
2020-12-22曹磊
曹 磊
(江南大学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自2015年起,“互联网+”一词成了快速传播并延用至今的网络热词,其快速发展态势,使“万物互联”成了社会联动发展的现实写照。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发展与之愈来愈密切,虽然传统教育模式遭受一定冲击,但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变革。因此,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已经与互联网的运用紧密相连,而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茶道思想利用互联网优势有效融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推动高校教育的持续性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逐步呈现了新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加速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1.1 网络化的教育教学方式
互联网+时代,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不仅可以立足课本内容,同时能够在繁多的网络素材中进行摘取,使之与书本知识相辅相成。尤其通过一些网络典型案例分析、视频观摩等形式,将现实的社会素材与思政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兴趣点。此外,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克服时间、空间局限,让学生感受思政教育的理论成果,提高了思政教学的时效性。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涵盖的内容错综复杂,受众面广,如何选取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的素材,并且在面对学生提出不同案例进行质疑时如何正向引导,对教学人员也是一项严峻挑战。因此,思政教学工作者既要利用好网络数据,也要科学的加以辨别,去伪存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多样化的教育载体功能
当前,电子产品、软件程序、交流平台等广受学生喜爱。例如,APP等小程序,包含的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依靠一部手机可以轻松获取资讯。在如此背景下,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载体功能,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改变教育内容的切入点与关键点,引导学生在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中摘取出符合自身发展与时代发展的思政因子,既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检索与辨别能力,从而达到学习形式多样化,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1.3 快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
长久以来,大学生思想状态相较而言更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出现波动。随着时代发展,快捷化信息传播与获取渠道越发丰富,大学生轻而易举便可以获得想要了解的相关信息。例如常见的手机“越狱”浏览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司空见惯,而在浏览时,收看到一些所谓的“解密”信息,容易受其影响,从而对当下现实社会问题产生疑惑,更甚者产生抵制情绪,并对高校开展具体的思政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大学生长期沉溺在不良信息的持续影响下,思想波动起伏变化势必增大,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带来阻力。也正是如此,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正向导入与反向分析,帮助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氛围。
2 茶道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路径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依然存在难点问题,而茶道思想蕴含的包容并济、含蓄自信等特点能够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提供借鉴之处,有利于理清思政工作重点内容,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1 茶道思想与思政教育内容相融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容易忽略学生实际生活。一方面,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化、高效性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代入感不强,难以深入学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思政教育的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社会动态发展与教学内容易出现断裂,从而导致学生的现实思想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难以产生普遍认同感。因此,结合现状以及学生特点,将茶道思想巧妙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感悟茶道思想中体现的思政教育魅力,从而增强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
2.2 以茶道思想的含蓄自信特点培育大学生信息化素养
大学生既是“互联网+”时代的普遍受益群体,但也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易感”人群。尤其在碎片化信息时代,一旦大学生失去了辨别信息真伪的科学素养,就容易出现“自伤”与“伤人”的行为,例如,近年来常见的“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其背后折射的正是网络时代的信息化素养缺失的表现。同样,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果缺乏文化自信,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低,不仅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潜在问题,也容易陷入垃圾信息的侵扰,从而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而茶道思想蕴含的文化含蓄与自信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网络文化中坚定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认同,从而去伪存真、抵制诱惑,培育良好的信息化素养。
2.3 以茶道思想的包容并济特点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与传播
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信息化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存在滞后性等现实问题,往往只是投递了当年度的重大事件、时事政策以及简单文化标语等内容,且模块设置混淆,更新不及时,出现间歇性的“停滞状态”。而信息化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不单单只是为了简单公示信息,更重要是彰显和弘扬文化的精神内涵。传统茶道思想讲求文化的包容并济,平台建设要立足文化的互融与弘扬,让学生在利用平台进行交流时感受茶道文化的魅力,促进茶道思想与思政教育传播和影响力。
3 茶道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茶道思想具有重要的地位。茶道思想中“怡”“和”“真”的精神内涵,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1 和谐与共,强化“大思政”联动工作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需要依托思政课堂教学的贯彻实施,同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打造校、院、系、部门之间联动协作机制,形成行之有效、和谐与共的“大思政”工作团队,并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在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政教育工作贯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繁多且重,且学生的思想波动起伏大,仅靠单方面的书本知识灌输,不仅很难收到实际效果,而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高校要立足“大思政”团队,通过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2],在常态化工作中利用不同平台将茶道思想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并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数据互通的思政教育工作格局,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运行。
3.2 怡情养性,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在当前阶段,学生创新意识、自我服务意识、个性化意识都比较强烈,敢于在网络上表达自我。而学生在快捷的获取信息资源时,一旦缺乏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就容易在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中无所适从,进而使思想遭受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基于此,高校思政工作者既要有熟练掌握网络思政平台的能力,又能够将茶道思想中怡情养性的精神内涵引入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中去,一方面做好对信息资源的甄别和筛选,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运用网络时自觉提高网络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的在网络上遴选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需要提升和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只有思政教育工作得到创新才能体现其实效性[3]。
3.3 求真务实,培养高校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深入发展,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也愈发深入,并逐步成了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快,同时面临诱惑多,尤其社会上的一些虚华之风以及学业上懈怠情绪对大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此,弘扬茶道思想中的求真务实的德育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寻求真理和突破自我[4]。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巧妙的把茶道思想运用到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中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互助交流等需求相结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向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高校而言,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需要高校结合国情、社情以及校情,深入分析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发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实际出发,把中国传统茶道思想的文化精髓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相融合,找准发力点,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