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马古道 教育新论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模式研究

2020-12-22倪俊伟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活动

倪俊伟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情况施展青春才华的重要环节,更是大学生毕业前的一次锻炼。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充分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对于大学生成长非常必要,在新时期探索社会实践新模式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积累知识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与新的知识相结合,同时,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也减少了理论知识的枯燥性[1]。这增加了大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1.2 有利于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社会现实和发展方向,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可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使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现实的符合个人特点和实际要求的职业规划,从而明确努力和发展的方向,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2]。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有助于了解社会,适应日益变化的就业形势,从而提高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

1.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从策划、准备到正式开展的每个环节,团队成员都需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面对挑战,大学生要学会处理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3]。

1.4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实践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然后根据实际问题,利用自身才能为百姓做实事,解决遇到的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了使命感。

2 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2.1 活动区域受限,专项团队成立受阻

受疫情防控影响,学生假期活动区域受到限制,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不能像以往一样成立专项实践团队开展实地调研,这就使得像往常以社会调查为主的实践活动只能以人数相对分散的方式开展。活动区域被限制会造成大学生所调查的内容和涉及的地区减少,这也造成调研不具备普遍性和科学性,形成的调研结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团队成员的减少也会造成社会实践团队知识的局限性,难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 活动形式单一,个人实践活动为主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形式多以个人实践活动为主。目前,大学生仍以社会调查作为主要的社会实践方式,家教、勤工助学等方式也有,但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宣讲为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高校有针对性的组织少数学生进行特定社会实践活动只应成为广大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引领示范行为,还应为更多非针对性的个别学生创造实践和展示机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2.3 活动内容减少,实践活动成效不佳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内零星病例的不断出现,许多像往常一样的调研活动无法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被限制,社会实践开始以单位实习,社区志愿者的方式开展。内容单一化让学生产生回报感不强、枯燥等感觉,久而久之积极性便受挫,甚至把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一种负担。家长也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能达到真正目的,便也不在各种渠道上给予应有的支持。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难以实现,实践活动本身应达到的效果也随之减弱。

2.4 保障能力不够,基地建设数量不足

大多数高校缺少长期稳定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部分学生通过亲朋好友自己寻找的实践场所不能够充分锻炼自己,达不到开展社会实践的预期。当前,多数高校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社会实践保障制度,最主要是缺乏组织模式和监督模式,加上激励措施的缺乏,与实践基地难以找到利益连接机制[4],这就造成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预期效果不匹配,也就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5 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开展不顺畅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还存在着敷衍了事、走过场的现象,部分大学生不认真开展实践活动,这违背了开展大学社会实践的目的与初衷。加之受疫情影响,又有部分大学生以疫情防控、上网课等借口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顺畅。

2.6 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活动要求

经费不足极大的限制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受疫情影响,开展跨区域社会实践时,各地有各地的防控要求,很多地方需提供7 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学生们做核酸检测是一笔大费用,再加上差旅费、保险费、防疫物资等各类费用,导致活动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开展常规社会要求。

3 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优化措施

3.1 运用互联网开展“云组队”

加强实践前期调研,了解学生和基层需求,选拔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建“云团队”。根据需求组建专项团队,帮助服务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层层发动,积极动员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立足自身专业,从自身视角出发,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重要前提下,积极进行线上、线下队伍组建,结合专业特长、学生和社会基层需求,选定队伍适合的实践主题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富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3.2 借助大数据建立“返家乡”实践项目库

运用好学校的生源数据库,为同一地区、不同专业的同学建立“返家乡”实践项目库。一方面,将同一地区的不同专业的同学汇聚起来,建立沟通群进行交流,这可大大减少实践活动中的人员流动,既满足防控防疫的要求,又能达到社会实践预期目的,同时能够在实践中实现学科融合,可发挥不用学科优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队合作带来的积极力量[5];另一方面,对实践区域进行调研,积极对接各地区团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内容,真正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科技服务、政策宣讲等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3.3 依托各类网络平台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在“云组队”的基础上,团队学生部分实地实践,部分远程参与、分享、承担实践任务,依托腾讯会议、抖音、微信等各类网络平台丰富社会实践内容[6]。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包括扶贫志愿服务、理论普及宣讲、教育关爱服务、国情社情调研、爱国教育体验、文化艺术服务、就业创业见习、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

3.4 通过高校资源扩大长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高效通过自身资源联络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长期合作,达到既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有效保证学生们疫情期间实践安全的目的。

3.5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辅导员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力争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现在的大学生多为00后,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所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6 加大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的投入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众多常规计划,以往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涉及到购买防疫物资、做核酸检测等防疫费用,因此,高校需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的投入。通过调研,了解费用增加额度,对全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实践团队的类别,科学精准的分配活动经费,同时对经费使用情况严格把关,做到有活动计划、实施有方案、结束有总结。

猜你喜欢

疫情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战疫情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