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棵”移动应用交互设计研究
——以茶树为例
2020-12-22龚又泉宋明冬
郑 敏,龚又泉,宋明冬*
(1.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311300;2.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300)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有效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科普”成为了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数字科普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更能吸引受众。发展数字科普是数字时代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形式,发展前景广阔。然而,不少浙江居民对在浙江的特色植物没有机会更多深入了解,对其中的特色植物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过,缺乏这方面的途径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例如浙江省作为产茶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在全国范围内知名的茶叶便有“西湖龙井”等十数种。虽然茶叶在该省具有明显产业优势,但是就其“茶树”植物本身,民众对其整体了解程度却并不会高于其他植物。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加强民众对浙江特色植物的更多了解,我们充分发挥上述内容,创造出一个方便、实用的个性网络科普互动平台——“浙棵”APP。基于该应用作为科普的平台,辅以三维数字视觉技术吸引用户。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立体图像信息,并由此更好地识别植物特征。该技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激发用户对植物学习的兴趣,也有便于数据统一的管理存档,更好地发挥科普价值。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种途径认识了解到更多植物的生态环境,开始重视对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的探索,进一步来解决生态环境的恶化,了解到植物对自然生态系统起到的重要作用。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更简便的向用户传达植物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发挥科普的功能,帮助人们轻松的了解到感兴趣的植物。
1 “浙棵”APP的设计背景分析
1.1 科普平台的缺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降临,科普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当今大多由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主导的科普活动,大多停留于较为传统的形式,如讲座、板报等。这类形式一般都局限于固定地点,如某地的图书馆;或固定时间,如特定节假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两者加之,则不难推出,通过传统形式所能面向的对象也是很有限的。
近年来,为了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大潮,探索更为高效,能惠及更多受众的科普平台建设方式,一些科普人士转战线上,如“果壳网”,或是科普期刊开通社交媒体账号,如“博物杂志”。但是其成效却不尽人意,“果壳网”移动应用于App Store 仅有190个评分,而在近两周的连续观察中,“博物君”账号于某社交媒体的每日互动数也往往不能超过1 万。这些流量与人数庞大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相比,显得不足一提。
容易看出,在全国范围内,能与受众广泛互动的科普平台寥寥无几,更遑论专注于植物的科普平台。这就更需要我们基于诸类互联网技术,面向受众推广产品,进行有效的互动以及提供多种类高质量的服务。
1.2 生态破坏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象愈演愈烈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保护特色植物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本质要求与核心内容之一。中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全球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拥有无尽的秘密亟待人类探索。
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原有的自然平衡不断被人类所打破。总体而言,即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减少。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而在1990-2020 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15000到50000个物种。
基于此类现象,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转变公众的想法便显得至关重要。而通过列举一系列浙江本土特色珍稀植物,以直观的方式传达浙江省物种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公众对于生态文明的危机意识。
1.3 植物科普类移动应用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
总体来看,当下的科普类移动应用开发水平参差不齐。能够保持稳定流量以及长期更新的大型移动应用较少;而更多体量较小的公司或组织所运营的移动应用则很难提供可靠的专业知识,在服务方面很难满足目标群体。国内不少科普类应用都处在如此尴尬的局面,使得用户的选择十分有限。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科普类移动应用,尤其是植物类科普应用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发展前景。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而随着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乐意去选择一款或数款与之相关的科普应用,并在这些平台上获取知识以并与他人进行互动。手机终端的使用主体往往缺少空闲时间去图书馆或是其他更为专业的数据库获取一手讯息,而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移动应用的开发者更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吸引用户。
由此可见,植物科普类移动应用内容广泛前景向好,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2 “浙棵”APP总体设计
2.1 整体策划
首先这款软件是款科普应用型的软件,其中分为五个模块:首页、我、发表、图鉴、社区。我们团队为了区别于目前市场上其他科普APP,主要运用了三维动画和手绘插图,并辅以一定的虚拟现实技术,同时数字影像技术脱离了二维图片的束缚,将用户直接投入到虚拟的三维空间中去,与交互环境融为一体,使用户可以在三维立体空间清晰的看到植物的全貌与部分细节。
2.2 功能设计
浙棵APP 使用了Axure RP、Photoshop、3D MAX、ZBrush、Adobe Illustrator 等软件。APP 界面的低保真设计运用了Axure RP 软件,完整界面的设计与植物手绘主要用Photoshop 来实现。ZBrush 配合数位板用来建植物的素模,随后植物的贴膜运用3D MAX来更好的展现效果。
2.3 浙棵APP详细设计
浙棵APP 的logo 以清新谈雅的湖绿色为主色调,以叶子为基础形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呈现山体形状,下半部分是水流,突出了浙江绿水青山的理念。APP 整体界面设计主要采用了绿色、白色与灰色,它包括“首页、我、发表、图鉴、社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着自己的功能与特色。
2.3.1 注册登录界面
首先如果要使用这款软件要先输入账号密码登录进去,新用户可以采用注册的功能,注册一个新账户,同时也可以通过QQ、微信和微博第三方渠道登录进去。
2.3.2 首页界面
首页主要包括了文章、科普号、诗画、领养、签到、在线监护与植物图鉴。
其中文章部分会根据用户最近查看的图鉴来推荐延伸阅读内容。如某用户若近期查看了山茶科植物茶树,则系统将会为其推荐茶文化或品茶技巧等文章。另外,科普号的创建者可以发布有关于植物学界动态、植物学科研进展,同时设有植物分类鉴定与鉴赏等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普及植物知识的平台。
2.3.3 图鉴界面
图鉴主要包括了植物文字资料、植物手绘、植物建模以及浙江地图。文字资料通过翻阅文献资料,搜集并整合出来。在植物手绘上我们团队通过对植物的本身了解,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集中、简化、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及在植物建模上我们采用了3D 技术,使用户可以全方位观看到植物的全貌。在浙江地图上用户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每个地区的代表植物。以茶树为例,在“茶树”的词条上便标注了该植物在浙江省的分布和栽培情况。
2.3.4 社区界面
社区我们设计了话题、积分商城与农产品基地。话题中包括了热门话题和推荐话题。该APP 以公益和科普为主,经济效益为辅,所以在积分商城中设计了原生产品和衍生产品两个模块,通过积分兑换可带动农产品及农业衍生品的外销,入驻扶贫商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入驻我平台,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具体而言,如农产品“茶叶”可以同植物图鉴“茶树”一章相辅相成,使得使用者能在其他维度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经济价值。农产品基地中设计了领养与监护,用户可以在这一模块中领养属于自己的植物,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在线监护。
2.3.5 发表界面发表中包含了领养、出售、拍照等。在发表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来识别花草树木,获取它的相关信息。
2.3.6 我的界面在此界面中可以收藏喜欢的植物图鉴及文章,同时也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编辑,也可以选择退出登录和切换账号。
3 “浙棵”APP的优势
3.1 易读性
与权威的植物类专著内容晦涩难懂不同,浙棵APP 通过三维动画等数值化形式将比较抽象的专业知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普通大众更容易接受理解。对APP内每一种植物的简介、生态习性及价值等板块我们进行精心的语言编排,以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此外,每一种植物还设立诗画浙江专栏,对植物历史典故、名称来历、古诗词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增加阅读时的趣味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该植物的理解认识,有助于激发读者后续对该植物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例如在“茶树”词条下,便有陆羽《茶经》节选以及黄庭坚《品令·茶词》的文章,从文学的角度来加深用户对“茶树”的认识。
3.2 交互式体验
“互联网+”时代,科普表现出自由化、自主性的特征,增加科普的互动性可以有效强化用户的自主学习兴趣[1]。浙棵APP 中的智能定位功可为用户提供导览服务,对于用户感兴趣的植物进行实时解说;通过三维动画辅助以一定的手绘插图的形式,本APP 能全方位展示植物各个器官,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和放大缩小其感兴趣的植物器官,从而在三维立体空间内清晰的看到植物的全貌与具体细节;用户可以在社区模块中参与话题谈论,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并可得到一定数量的积分以换取精美礼品。此外,本APP还提供用户个性化设置、领养植物和分享分布等功能,这些也极大增强了用户的交互式体验。
3.3 多样性和科学性
传统出版物的核心优势是丰富而优质的内容,这点也是数字化衍生产品的基础[2],因此植物类科普APP首先要确保其科普内容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本APP的内容主要来源中国珍惜濒危植物系统、iPlant 植物智、中国植物图像库等数据库平台,并参考《浙江植物志》等文献书籍,较为系统性地介绍浙江省常见的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及省内分布的珍惜濒危植物。
4 结语
最后我们希望我们的“浙棵”APP 这款移动应用能够唤醒钢筋水泥森林之中的人们的生态意识,通过互动的方式向人们进行有效的科普。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人们能同这些物种和谐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