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茶文化视角下高校理想信念培育探究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学生理想信念

崔 丹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1 相关理论阐述

1.1 中华茶文化

中华民族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培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茶作为一种植物,逐渐被人们附加了精神层面的意义,也使物质层面的茶成为了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茶文化的概念内含于文化概念之中。文化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突出表达出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存方式和本质。茶文化则是以“茶”作为载体,将各种精神层面的意义附加其中,使“茶”成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完美集合体。在种植、加工、运输等环节的“茶”还属于物质文化范畴;但到冲泡过程中,涉及到“茶”的一系列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时,就上升到了精神文化范畴,茶文化也应运而生。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连接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更成为人与自身的意识进行交流的桥梁。

1.2 高校理想信念培育

理想信念是一个集合词语,凝聚了理想和信念的精华内容,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理想代表着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它指引着每一个个体前进的方向,给予每个个体前进的动力;信念则是支持个体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心理状态和精神理念,带着这种信念,个体才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走在这条追梦的路上。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理想是前提,促使信念的萌芽,信念是保障,保证理想的顺利实现。同时拥有理想信念才能让个体具有强大精神动力,令他们坚定地为追求目标、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断进取。高校理想信念培育则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运用多种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

1.3 中华茶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培育的必要性

中华茶文化的是经过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而留下的精华,因此中华茶文化发展至今必定有着深刻的内涵与系统的思想体系。理想信念培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必定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不仅可以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历史厚重感,还可以将高校思政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拓展兴趣点,加强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茶文化的修身理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契合。从某种程度上说,茶文化与儒家修身理想相通,都注重通过对自身进行反省感悟,进而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质进行修正和提升。同时,茶文化也强调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遵守相应的道德法规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省和自我规范的习惯,不断修生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高度,做到慎独,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加强自己的信念,以在当前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茶文化的礼仪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契合。中华民族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但现如今,高校教育中关于礼仪的教育却没有得到重视。中华茶文化是十分重视礼仪的,强调人们之间的彼此尊重与理解,比如沏茶、饮茶是十分讲究程序步骤的,如丢失掉其中某个步骤,就会被对方认为不尊重或不重视。因此,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帮助学生在学校中涉猎关于礼仪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步入社会之前学习到一定的社交礼仪,帮助学生在未来追求理想的途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减少烦恼。

茶文化的利益观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契合。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社会的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不良文化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而中华茶文化中蕴涵的公平正义、正直善良、自我反省等观念,能够帮助完善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面对是非黑白是增强高校学生的辨别能力,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坚定信念,不被不良思想所荼毒。因此,将中华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2 高校理想信念培育存在的问题

理想信念培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理想,坚定信念,引导成长方向的重要方向标,近年来高校理想信念培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理想信念培育效果不佳

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以传统教育方法为主为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培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灌输,对于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和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引起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相关知识的了解兴趣,且由于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小,不利于学生将理想信念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且理想信念教育属于高校思政课,而高校思政课一般采用大班额公共课教学,以致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平常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活动也不易开展,更加不利于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自觉性。

教师队伍理想信念培育能力有待提高。高校教师承担着引领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影响理想信念培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但在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自身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极容易在当前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自身,何以做到言传身教?这些教师由于长期担任同样的教学任务,很容易出现“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即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从不根据国家的理论热点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案,无法把握教学改革的精神内涵,导致自身的理论知识不完备,影响理想信念培育的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一些教师只采用理论灌输的学习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且很少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讲解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认为理想信念的相关理论知识机器枯燥的现象,影响理想信念培育的质量与效果。

2.2 家庭理想信念培育氛围不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之中,可以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比学校影响程度还要深远。并且家庭教育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是学校学教育所做不到的,但当前家庭理想信念培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家长的功利心过重。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无可厚非,但家长有些过于重视物质方面的需求,认为赚足够的钱就是实现人生目标或人生理想,并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将这些观念无形中灌输给孩子,使孩子形成错误的“理想信念”,造成只重视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财富的现象。其次,家长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部分家长可能在初期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培育,但在培育过程中,由于困难较多,影响因素较复杂,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同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言行,也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的不坚定、不明确。这就极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理想信念,背离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初衷。

2.3 学生理想信念自我培育欠缺

自我培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如大学之后,教师的引导只能给学生提供大致的方向指引,学生具体能接受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知识,最主要的还是看学生的自我培育。因此,教育学生树立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既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个人的自我培育。但现实却是,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复杂化,学生自身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等各类因素影响学生的自我培育,破坏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

首先,高校学生自我培育意识薄弱。高校学生刚刚从紧张繁忙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进入教育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的大学生活,很容易出现自我约束力度差,放纵自我的现象,再加上学生自学能力较弱,缺乏合适的自学方法与自我教育方法,极易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出现偏差,影响学生自我培育的质量和效果。其次,高校学生对自己实现理想缺乏信心。在信息社会中,高校学生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但信息质量却良莠不齐。低质量的信息很容易对高校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破坏他们本就岌岌可危的自信心。再加上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社会环境恶劣,就业市场不景气,更加容易打击高校学生实现理想的信心,对理想信念的培育意识更是不感兴趣。甚至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高校学生更难将艰苦奋斗的良好品格坚持下去。

3 中华茶文化视角下高校理想信念培育路径

3.1 高校层面

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茶文化教育。高校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必须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但当今社会,信仰缺失已是常事,错误价值观的表现更是比比皆是,高校学生一直在单纯的学校环境中生活,还有在复杂的社会中摸爬滚打过,缺乏社会经验,更容易在社会混乱的价值观中迷失自我。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经过历史检验的内涵与价值,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不仅能够帮助高校学生自觉反省自身,对自我有更加客观的认识,更能够使广大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其中感受理想信念的作用与力量。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注重校园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建设,重视茶文化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影响。

创新关于茶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课程使教学的核心,茶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培育离不开教学这个环节。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蕴藏其中的内涵和意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将茶文化填入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开设有关茶文化的选修课,并多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与茶亲密接触中感受茶的魅力。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定期开展茶话会,通过“话茶”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加入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

3.2 社会层面

在文化自信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也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首先,社会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将其融入思政课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之中,比如将沏茶、品茶、饮茶等活动与思政课的理论相融合,激发广大同学参与思政课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同学们在实践操作之中体会茶文化中包含的理想与信念,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其次,社会也应加大对于茶文化普及的经费投入。经费短缺也是茶文化得不到更大程度普及的重要原因。政府可以尽量放宽对于申请关于茶文化的课题申请标准,用来鼓励更多的教师踏上研究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道路;还可以倡导校企合作,为学校开展茶文化、研究茶文化、宣扬茶文化、推广茶文化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3.3 学生个人层面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无论社会和高校如何营造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理想信念培育的环境与氛围,最根本的还是要看高校学生自身。首先,高校学生要树立反省的意识。茶文化中包含修身理念,倡导对自我进行反省,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高校学生正处于最富有活力的阶段,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烈,这种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拓展高校学生知识面,但也有可能使高校学生堕入深渊。所以高校学生应自觉践行茶文化中的修身理念,定期对自我进行反省,明晰自己的定位,不断地了解自身。其次,要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在反省之后,高校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反省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确立符合实际的理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以增大实现理想的可能性。最后,高校学生要提高辨别能力,增强实现理想的信念与自我教育的信心。如今,社会环境趋于复杂,高校学生应像茶一样,在五千年历史沉浮中慢慢沉淀出自己的价值,高校学生也应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坚定信念,武装头脑,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与信心。

4 结语

总之,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我们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理应受到重视。而将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历史厚重感,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普及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促进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高校学生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