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采茶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2020-12-22杨春越

福建茶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间体育教师舞蹈

杨春越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00)

要想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保留,必须对民族的文化进行传承,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之中融入文化传承相关的内容,能够对高校学生群体产生诸多积极影响。采茶舞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文化内涵,还呈现出体育特征,因此有必要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之中得到传承,同时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1 教育之中的文化传承内涵

1.1 文化传承的概念及其作用

文化在民族共同体的成员之中,开展纵向交接的活动,就是文化传承。在此之中,文化的民族性问题就是传承的核心问题,其原因是文化的诞生来源于人类对周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是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文化传承的作用有其特殊性,特征鲜明,例如稳定、延续和整体的性质。

其一,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个再生产文化的过程。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文化也会相对应进行发展与积累,与生活资料和人类的再生产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整体生产过程。

其二,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一个民族进行群体自我完善的过程。文化是人类创造和传承的,文化能够为人类的发展进行服务。人类在不断自我发展以及完善的过程中,文化也随之而传承,而且此类传承并非简单地将文化传递下去,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与规律组合起来,为社会的再生产活动提供文化主轴。

其三,文化的传承过程,是权利和义务的和谐统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与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因此文化的传承是不可以被选择的,而且用有明显的社会强制性。

其四,文化传承的过程,构建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文化,只有通过文化的不断传承,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精神再生产,以及民族共同体不会中断。

其五,文化传承的过程,具有特殊的“血型”以及模式。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受到文化生成机制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制约,从而使文化的发展具有生物学中基因和根的属性。由于基因这一属性的存在,使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虽然不断复制生产,却始终保留着牢固的根基。

1.2 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关联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宗旨是对人进行培养,用以对人类的生活、文化、生产等多个层面进行传承。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之间拥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文化的传承能够帮助人类掌握知识和生存技能,并且影响人类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从而有效培养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凝聚力;其二,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教育的过程,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选择民族文化,并且完整地保存自身的民族文化;其三,教育的具体内容会对文化的传承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这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传承民族文化,同时文化传承为教育活动进行服务。

2 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传承民间采茶舞的原则

2.1 应当遵循地域文化相关原则

民间采茶舞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它的形成与发展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有关,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在传承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采茶舞所在的地域文化规律,将舞蹈中的茶文化内涵得以体现,帮助学生们了解到采茶舞当中所具备的独特性,从而让学生们在舞蹈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扇子花”是我国民间采茶舞当中的标志性动作之一,来源于我国古代制作茶叶的工作过程,古代人并没有现代人所研发的高科技设备,因此在炒茶的时候需要用扇子扇风控制温度,如果扇子扇动速度太快,会把茶叶从炒锅里面扇出去导致浪费;但如果扇子的扇动速度缓慢,茶叶会因为承受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口感不佳。因此在做“扇子花”动作的时候,应当合理地掌握力度。如果学生们不理解“扇子花”背后的历史文化,将无法掌握动作的要点,自然也不能达到舞蹈的相关技术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在正式授课前,带领学生们理解采茶舞的背景文化。

2.2 应当遵循体育学科强身健体原则

体育训练的根本目标就是强身健体,因此在传承民间采茶舞的过程中,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对这一原则进行充分遵循与尊重,不仅要带领学生们利用舞蹈休闲娱乐,还要训练和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民间采茶舞部分动作的强度,让采茶舞体现出运动特有的美感,还要借助运动科学相关知识,对不同的运动幅度产生的人体负荷进行掌握,从而对民间采茶舞应当表现出的力度进行详细分析,在保证学生们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们的身体超负荷运动。

2.3 应当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

我国高校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案,必须从高校学生的年龄、体质、接受与理解能力等方面入手。当前,我国民间采茶舞已经获得完善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专业性质,其舞蹈动作也较为复杂,如果高校学生没有任何舞蹈功底,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很困难,从而打消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承采茶舞的时候,应当对学生们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对民间采茶舞进行适当改编与调整。

例如,在民间采茶舞当中有一个经典动作“矮子步”,该动作难度较高,分为高、中、低三个桩,要想掌握精髓,必须长期进行练习。但是高校学生的体育课程时间有限,课余时间也不可能全部花费在采茶舞研究上,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必然会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在适当范围内改编舞蹈动作,在不影响连贯性和美观性的前提下,改编出容易被学生们接受的舞蹈动作,从而真正实现对民间采茶舞的传承。

3 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传承民间采茶舞的策略

3.1 传承舞蹈当中的特色动作

民间采茶舞是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舞蹈动作充满文化性以及地域性特色,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首先以特色舞蹈动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由于受到体育课时长、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采茶舞动作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不可能通过课堂教学完整地传授采茶舞,所以,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师应当对舞蹈的代表性动作进行细心筛选,然后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这样做既能够使民间采茶舞得到传承,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茶文化、热爱茶文化。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民间采茶舞当中的正采、倒采、蹲采、单手采、双手采、端茶、送茶、敬茶等较为简单、学生们容易掌握的动作,在教授高难度动作之前,教师应当进行适当改编,从而满足学生们通过体育课强身健体的要求。

3.2 传承舞蹈当中的地域和民族文化

民间采茶舞集中反映出我国茶叶产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理念,而民间采茶舞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传承至今,是因为采茶舞自身具备文化内涵。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采茶舞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其中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通过历史典故讲解、视频音频播放、茶文化博物馆展览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通过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茶歌、茶舞、茶诗、茶画、茶道等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积极引导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汲取与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民间采茶舞当中,频繁出现的正采与倒采动作,就是种茶人对茶叶生产活动无比热爱的体现,同时展示出我国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劳动中获得满足与欢乐。通过上述教学,学生们能够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从而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绪。

3.3 在传承过程中适当调整舞蹈动作

现阶段,我国很多民间艺术形式濒临失传,其原因是它们与我国当前的时代特色“格格不入”,难以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艺术源于生活,最终应当回归到生活之中,而不是与生活脱离。民间采茶舞的来源是种茶人的日常生活,节奏舒缓,动作富有美感,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但是与节奏较快的、高校学生的生活却并不适应。

在高校内部,学生们不仅要专心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自身的业余爱好之中,很难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专门研究民间采茶舞。因此,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师应当对民间采茶舞进行深入钻研,对采茶舞的动作与表现形式进行适当改变,保证采茶舞既能够体现出艺术气息,又能够保证高校学生顺利掌握动作,从而符合高校学生的生活观念。

4 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又能够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因此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之中,开展对民间采茶舞的传承,以及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高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况,运用多种策略对民间采茶舞进行传承,使高校学生群体受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熏陶,产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民间体育教师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