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意蕴

2020-12-21杨玉连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人民

摘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新时代的人秉承历史发展的方向,具备新时代的眼光,也具备新时代的生活要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加强。美好可以是物质的追求,也是精神的享受,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完美体现。新时代人民立足于新的发展机遇期,有新的物质满足,新的精神向往,对全面发展的实现有了更高要求,这些新的要求都体现出新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的需要不断精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还意味着对环境、文化、美等各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体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特点、新变化,牢牢把握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内涵。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从这个初心和使命出发,我们党积极探索,为的就是完成人民共同富裕、精神充实的新生活,为了人民的幸福奋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时代之问,也是人民之问。

第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时代之问

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更是没有终点。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这是新起点,也是新挑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不断去解决好人民对物质生活的新需要,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价值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我们在继承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资料的同时,更应该发挥时代的思想源泉,激发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占有,这是人民的向往,也是时代的向往,是时代之问。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之问

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转变表明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在物质缺乏的时代,人民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吃饱穿暖,这是时代的体现。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期望拥有一个好的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等。在满足一定需求的基础上又有更高的新的需要,所以在满足基本温饱之后,对美好生活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会直面而来,这是一种客观必然向往。对美好生活向往成为新时代人民的追求,是人民之问。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表达了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那时候人们渴望从私有财产中得到解放,渴望实现人生自由,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马克思还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3]这证明了在之前马克思就已经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论述,说明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一种全面的需要,是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的各方面体现,是对美好生活追求。

第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

“人渴望从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中去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生价值。”[4]过去我们注重提高物质文化需要,现在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已经不是根本需求,美好生活成为主要追求。从之前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现在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出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关注环境的舒适度,学会按照美的规律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自我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价值观的向往,是全体党员为之向前的一种价值追求,是指引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指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础上,去追求本身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反过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人的全面发展方向始终如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共产主义社会所要实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向往的,向往是具有多样性特点的,有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精神品质的需要、对人生价值实现向往等等,这些向往与全面发展的方向是始终统一的。这向往也是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体现出向往的复杂性,很难达到每个人向往的高度统一,因此应以大多数人的向往作为人类的向往的方向。人的全面发展刚好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一个具体的人的自由向往体现向往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多数人的向往的普遍性体现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可知,人的全面发展是普遍性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阶段性的特殊性的发展,这也符合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辩证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时代的向往,是特殊性,但其與全面发展始终相互联系,方向始终如一。

第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美好生活向

往的最终目标取向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人是社会的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最高程度的美好生活的本质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但目标是靠实践来实现的,人要通过劳动获得物质资料,通过劳动与社会互动获得物质与精神交流,通过社会交往获得全面发展。人要在社会中实现发展,在社会交往中激发实现美好生活的潜能,进而达到高度的全面发展。因此一切的物质生活追求,需要通过现实的实践来实现,一切的审美需要,也需要通过现实来完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在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

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意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时代催生的向往,是现实的客观反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出新的价值。

第一,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

人民的幸福不是等来的,是靠创造和奋斗实现的。人民幸福是美好生活的最高概况,也是中国梦的内涵所在,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肩上的重任,这契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执政为民与谋求美好生活的实践相统一。强调这个重任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党与人民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发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6]在这目标的指引下,给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党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目标指引下更竭尽全力,为实现人民的伟大愿望不懈奋斗,充分发挥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第二,这是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的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体现的是外在与内在的关系。物质满足的是基本的生存需要,是吃喝住穿;精神满足的是人的个性化需要,是真善美。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只有当物质和精神需要都得到满足,将两者的结合提高到一定深度,才会显现出内外兼修的真善美,进而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所体现的是一种至善至美的结果,只有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这个奋斗目标,进而才是达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由此可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有“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有“人民生活更为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有“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7],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是有层次的,这更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循序渐进。

第三,是不断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时代内涵

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是思想之母。[8]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理论不断创新的时代之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在该时代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具有丰富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价值指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价值追求。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升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思想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主要概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性质的中国化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报告[R].北京:人民日报网,2018:1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8:53.

[4]李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向往及其价值[D].廣西师范学院,2018:25.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李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向往及其价值[D].广西师范学院,2018:30.

[8]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作者简介:杨玉连(1995-),女,壮族,广西靖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人民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说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