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创新路径探析

2020-12-21李瑜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融媒体技术

李瑜

摘要:“融媒体”是当下媒体发展的热门研究,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融媒体”的概念也在不断随之变化,特别是5G商用时代的到来,媒介环境如何随之变化带来新的生产力也是众多研究者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在此基础上,作为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已然受到更大的挑战,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打破传统新闻报道局限,加快新闻报道形式整合与转型,创新传播方式,在大环境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传播渠道加快融合创新。本文将以传统媒体成功融合的实际报道案例为参考,从内容、技术、形式三方面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创新路径进行分析,为新闻报道更好适应融媒体时代大局发展以期提供一定的思考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报道;创新;技术

一、内容驱动

1.深耕细作原创为王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體带来的冲击已然成为现实,报业是最早被“唱衰”的行业之一,在此过程中,一部分报业集团因营业额下滑、成本上升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最终宣告停刊,但也有一部分报业集团借力新媒体冲击,抓住机遇,趁势媒介融合,实现成功转型。如新华社在2014年底推出“新闻15秒”产品,成为传统媒体中率先进军短视频领域的代表,紧随其后的还有浙报集团的“浙视频”、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视频”等。在众多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成功案例中,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尤为具有代表性。

新京报“我们视频”于2016年9月正式上线,以“新闻视频看我们”为口号,强调“只做新闻,不做其他”,着力于短视频和直播两大领域。集团在人员配比上均采用原有社会新闻部突发组记者,保证了传统媒体记者专业稳准的采编能力,且不断向各大新媒体视频客户端挖掘人才,从而构建了一支素质高、专业强、技术过硬的新媒体团队。团队一经组建,以捕捉热点为目标导向,且秉持新闻专业主义,坚持优质内容生产。目前,“我们视频”在新浪微博粉丝数已达1000多万,选题多种多样,涵盖民生、社会、法治、科技等。在各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均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独家采访、后续追踪报道等,既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又秉持了新闻的专业真实性。如2016年11月,河北保定男童坠入40米枯井的救援直播引起1000万人在线收看,虽然结果以悲剧收尾,但直播中体现的媒体专业素养和新闻职业道德,得到多方认可[1]。同时“我们视频”还打造了《局面》《有料》《世面》等各种短视频栏目,坚持原创,勇于创新,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加快报业集团转型升级。

2.互动化和社交化

“纸媒将死”是大多数研究学者在新媒体萌芽期所进行的预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猜想,是因为纸媒一定程度上缺乏互动性,受众难以与之产生社交互动。因此,纸媒在转型升级之路应注重互动化和社交化,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如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设置了“问吧”栏目,将用户关注的话题分为“目击”“焦点”“教育”等16个类别,在每个类别中涵盖当前热门话题,用户可以在话题版块提出问题,由专业人员给予回答,用户也可在自由分享观点,提出建议,大大加强了纸媒的互动性,增加用户粘性。同时“澎湃新闻”还在新闻末尾设置“追踪”按钮,用户可选择对此新闻后续报道持续追踪①,这一设计避免了“烂尾新闻”的出现,满足了用户在新媒体碎片化信息特点下对实践后续追踪报道需求。

二、形式驱动

1.H5交互传播

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新闻报道手段已不具有传播优势,各种新兴技术下的报道形式应运而生。以HTML5(以下简称H5)为例,凭借其低成本、跨平台、易传播、高互动性的特点更适当前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H5集合音乐、图片、动画与链接等多种元素,通过各种元素的组接,打破纯图文的传统局限,通过创新新闻页面内容,使新闻报道变得可视化。以国务院客户端和网易新闻联合推出的H5《360°总理记者会》为例,打开此则H5,用户会收到国务院发出的“邀请函”,邀请用户“进入”金色大厅,参加李克强总理的答记者会。用户滑动屏幕,会看到记者举手提问,通过点击举手记者身边出现的关键词,用户即可看到总理回答记者的完整文字稿,也可点击文字稿上方的音频收听。这则H5将视听相结合,通过打造虚拟的会议场景,增强用户的临场感与参与感。严肃的信息经过场景化,以直观、生动的H5为载体,有利于与用户进行深度交互,使其更有效地接收与理解信息,提升传播效果。

2.Vlog+新闻的新探索

视频博客(VLog)作为短视频的形式之一,在2019年两会报道期间被广泛使用。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以视频日记的方式,展现两会记者的日常工作状态和工作之余的花絮,既有创新又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以微见大,彰显报道力量。也由此可见,在媒介融合实践过程中,传统媒体已经历炼出了对新技术产品敏锐的嗅觉,和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康辉发布自己的第一条Vlog,以轻松愉悦的叙事风格和第一人称视角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常,以替代以往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严肃、刻板的叙事风格,通过Vlog的形式,增强互动感和代入感,重新塑造了新闻媒体报道的品牌形象,拉近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技术驱动

媒体融合时代,技术支持是媒体报道中传播力提升的要点。敢于拥抱新技术,善于运用新技术,能够从技术角度思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已经是媒体人的必修课:5G技术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流畅快捷的网络道路,AI、VR、AR、MR等技术推动了新的报道形式和用户体验,中央厨房的再升级也重新融合了媒体报道,毫无疑问,技术驱动已经成为推动媒体融合的支撑和保障②。

1.智能化媒体发展

移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工作、沟通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改变。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加真实、客观和准确的社会洞察力。大数据的出现对于社会领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也正在影响和改变传媒领域,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媒领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变革。

在内容生产方面,人工智能使内容生产更创新、更高效便利,压缩了原有了新闻生产编辑时间,使效率大大提升。人工智能使得智能化内容生产成为可能,机器人新闻写作是典型的代表之一,智能机器人介入媒体日常工作中,使重复性任务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媒体人重复工作的过程,从而为创造性决策性工作提供更多时间。国内较早出现的智能写作机器人是腾讯的Dreamwriter,而新华社、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机器人新闻写作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其次,数据新闻的发展也是智能化媒体发展的新兴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的采写编流程,面向新技术传播平台,借力新的传播手段,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提取洞察并形成文章等步骤,使新闻报道增添高级感和专业感。

2.5G技术革新

随着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在2020年两会中,新华社首次启用5G技术持续传输8K超高清信号,为两会现场直播的画面清晰度和稳定性奠定技术基础,大大提升受众画面观看体验。此外,新华社还使用5G+8K手机设备进行网络直播,既保证了高清晰度画面质量又兼顾了稳定的信号实时输出,提升了网络直播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展现出更多细节,增强观众的现实体验。

同时,5G技术的出现还将减少新闻生产升本,迅速处理大容量信息,提升新闻生产效能。比如算法新闻,依靠技术和数据支撑,运用智能算法工具生产新闻,推动媒体产业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发展。例如在2017年九寨沟地震中,中国地震台网“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用25秒生成了全球第一条地震的有关简讯,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形、历史地震和震中天气等十几项内容。同时,“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生成一篇1628字的详细版报道,配以9张图片,极大方便了救灾工作的开展。可见,5G将为新闻报道技术手段应用和优化带来更多可能。

四、结论

媒介融合时代,瞬息万变,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必须打破传统传播壁垒,接受新变化,创作新内容。对于内容,深耕细作、坚持原创、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报道,同时要注重与用户间的互动传播;对于形式,开放多元,与时俱进,借助形式外壳助力内容发展;对于技术,拥抱变化,合理应用,使技术成为媒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和保障。媒介融合发展进程中,唯有“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才可以使新闻报道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注释:①南方传媒书院:澎湃新闻:专业报道引领,互动融合深化的新闻聚合平台②兰传斌苗义程:媒体融合的三种驱动方式——从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看全媒体时代的发力点.青年记者.2019.5.

参考文献:

[1]柳莹.“视频转向”背景下新京报“我们视频”的突围路径[J].新闻世界.2018(10).

[2]郝丽婷.Vlog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点及作用——以2019年#两会Vlog#為例[J].新媒体研究.2019(8).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融媒体技术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