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人士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020-12-21张迪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互联网

摘要: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各国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愈发重视,国家之间的斗争已经从以往的明抢暗夺变为现在的意识渗透,意图从内部去影响对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以及网络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擂台”,我国互联网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相应的监管措施没能及时到位,导致现行的互联网环境十分复杂。在今后意识形态工作中,应打破传统的单向沟通模式、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人士;互联网

一、研究背景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也将近百分之六十。这一新形势对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已成为了目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新兴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逐渐提出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相关看法、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社会理想思想及其时代价值》付晓旭)

二、我国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考验

当社会大众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这份便利带来的困扰。由于互联网具有的信息源头十分庞杂,信息来源难以溯源的特点,互联网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往往控制性相对较低,正因如此互联网也常常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一小撮异见分子常常通过对网络信息进行片面选取、扭曲二次加工,通过网络传播迅速广泛的特质妄图追求负面效应的最大化。这些负面消息通过网络这个高速渠道瞬间就会传送到广大网民手中,又由于大多数网民缺乏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在广大网民信以为真时这些负面虚假信息往往能够点燃广大网民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发酵为巨大的网络舆论声潮,表现出大量“民愤”的表面现象,在社会上造成坏的影响。在这些网络负面舆论的背后常常能看到一些西方国家的身影。

网络法律体系还需继续完善,监管力度还需加大。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虚假信息传播的方式与途径也在不断地改变,这些不良信息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起点较晚,并且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国家在对网络制定法律法规和决定监管手段方面相对滞后,这导致了我国对互联网平台的管理缺乏经验,一些西方国家趁虚而入,利用互联网向中国广大网民输送自己的价值观、传播自由主义意识,夸大、捏造虚假信息危害网络空间纯净。因此,网络法律体系的完善与监管力度的加大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國网络意识安全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官方媒体开设官方账号作为宣传端口,通过在新媒体渠道发布官方消息,使广大网民能够更容易、快捷地接触到官方主流媒体的消息,避免被一些虚假信息干扰视线。随着各大传统官媒在新媒体舆论阵地扎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逐步确立,官方媒体的权威形象已经树立,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崇高地位,且打破了以往的单向沟通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双向沟通渠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在近几年我国关于网络安全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我国在2016年11月7日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我国网络安全发展形势浅析》凌燕《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7年7期)填补了我国法律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空白,这同样也是我国法律在网络方面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后续,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办法等来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我们一定要从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入手。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不太容易理解,也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要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教师运用学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阵地,用直白、精炼的语言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并增加生动丰富的案例来加深理解,激发青少年的情感意志,让他们能够听得懂,理解到。

继续深入加强网络监管。管理网络就要利用网络的手段,利用现代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平台技术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的舆情收集、判断、处置系统,确保在面对突发重大的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各方问题,掌握处置事件的主动权,特别是应对负面新闻,一定要主动发声,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说明事情原委,还原真相,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其次,针对继续深入加强网络监管,还要依赖国家对互联网相关制度的完善,加强监管要做到权责清晰,范围明确。

参考文献:

[1]刘玮.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45-146.

[2]李芳.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7):31-33.

[3]邱柳.如何守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大门[J].人民论坛,2019(19):116-117.

[4]杨光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9(11):256+255.

[5]李黎丹.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挑战及其应对[J].前线,2019(04):49-50.

作者简介:张迪(1995-),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干事,管理学学士。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互联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