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域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2020-12-21尤亮
尤亮
摘要:人是超越自然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具有完整性、自主性、独特性等生命特性。教育应为人的生命(尤其是文化生命)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学习方式、评价指标等都可体现对生命教育的观照,应在活动开展中观照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向度。
关键词: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自然生命 社会生命 文化生命
人,不仅是充满个性差异、有自身需求的生命体,还是超越自然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具有完整性、自主性、独特性等生命特性。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生命价值观模糊和价值取向趋于物质等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理应重视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为人的生命(尤其是文化生命)发展服务,引导人追求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进而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将生命(尤其是文化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综合实践活动之于生命教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重视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其课程目标是:通过实践、探究以及体验等开放性学习方式,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充分体现出了其育人的本质,对学生的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实践活动之于生命教育的意义,表现在对生命完整性、自主性、独特性的尊重,这是由其内容设计、学习方式和评价指标决定的。
(一)内容设计上顺应生命的完整性
学科教学往往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轻视学生的精神生命,肢解生命的完整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回归生活,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相关联的线索,设计综合性生活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体验和感悟人生意义;倡导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对学生生命整体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学习方式上体现生命的自主性
生命具有自主性,表现为个体独立、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活动探究与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则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我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及表现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生命自主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评价指标上兼顾生命的独特性
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不同的需要、兴趣、特长以及认知思维方式,而学科教学面对全体学生,无论是教学要求还是评价指标都是“齐步走”。对此,综合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尊重个性,评价指标涉及发展性评价,支持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兼顾生命的独特性。
二、观照生命教育向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生命包括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等因素。自然生命、文化生命和社会生命构成了三维生命观,即“活着”“活好”和“活出价值”。对照三维生命观,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主题领域“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分别对接生命观的三个维度,从而找到了生命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连接点,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按生命维度进行分类,形成了“基于生命成长”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框架(见表1)。
该框架中的每一个专题,都蕴含生命教育的元素,都指向生命教育的一个维度或几个维度,都以学生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将学生的活动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延伸,彰显了综合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生命意义上的优越性。课程内容实行横向建构,七年级到九年级都按照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三大维度进行切分和整合,每个专题设计长线或短线活动。在纵向序列上注意层层递进、逐级深入,由注重生命体验到科技文化熏陶再到社会责任担当,逐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一)面向尊重与平等,延展自然生命的长度
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生命观,既要让学生明白生存是天道,生命高于一切,自然生命的保障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前提,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与崇仰;让学生清楚人与自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任何生命面前都应保持谦卑,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从而让人的自然生命长度得以延展。比如“关爱身边动物”专题,让学生先调查身边流浪动物的生存状况,走访本地流浪动物救助站,了解本地流浪动物的救助情况;再撰写“关爱身边动物,共筑温暖家园”倡议书,设计“爱护流浪猫”公益广告;最后在小区闲置角落制作“流浪猫窝”,领养流浪猫狗。在养护流浪猫狗的过程中,学生与自己收养的动物朝夕相处,懂得应该珍惜与尊重生命,逐渐养成了关爱生命的情怀。再如“探索‘生命之美”专题,通过“亲近大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等远足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生命美好的同时,关注身边的自然与环境;通过游览太湖,参观自来水厂,学生了解自来水的加工环节,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有限,认同环境治理的迫切性,使学生从小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二)瞄准责任与担当,拓展社会生命的宽度
人的价值实现紧紧依赖社会大环境,在人与社会的不断互动中,人的社会生命才能得到拓展。而个人生命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内心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和责任,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从而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具有饱满社会生命意识的人。比如“教育成本调查”专题的学习,有的小组分头采访学校财务人员,了解学校的经费使用情况。有学生拿到了学校的决算表,了解了学校的固定资产投入情况和经费开支状况,并将每年上亿元的开支分解到每个学生头上,折算出一个学生的教育成本。有的小组开展家庭教育开支的调查,了解到一个班内每个学生平均一年的家庭教育开支、生活成本开支,结果让学生极为震惊。家庭和社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这是个体生命与家庭社会的一个重要连接点,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
(三)观照科学与人文,提升文化生命的高度
人与其他生命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在生存的基础上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因此,人同时还具有文化生命。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狄尔泰认为,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在“人这一整体事实中”,“精神生活与人心理—物理(灵与肉)生命统一体完美融合”。个体文化生命的养育,离不开知识。只有明确未知的存在,人类才会在世界面前永远保持应有的谦卑,才会产生永不停止的探索欲、好奇心与创造力。我们应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有多方面的需要,既有生理的、心理的需要,更有物质的、精神的、认知的需要。同时,还应让学生明晰,科学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人文则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没有人文的引领、协调与平衡,科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精神、价值、信仰将成为泡影。例如“探访苏州名人先贤”专题,第一阶段,让学生在语文、历史教材中寻找和苏州有关的人物和作品,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苏州地区名人先贤的故事或传说,在班级进行介绍,初步对苏州有哪些名人以及这些名人之所以有名有一定了解;第二阶段,借助春游,组织学生实地探访,走进苏州名人馆,触摸历史,感悟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学生在领略映照历史天空的苏州名人风采的同时,还欣赏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自古江南多才俊”,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蘇州名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些古今名人事迹、至理格言催人奋进,激发了学生秉承名人报效家国的情怀。
参考文献:
[1] 曹晓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化意义与实践探索[J].萍乡学院学报,2016(8).
[2] 宋紫月,闫影.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向度的几点哲学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0(8).
[3] 李婷.学校教育中的身体透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