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原外国领事馆历史发展沿革考

2020-12-21刘汝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哈尔滨

刘汝佳

摘 要:自1907年俄国驻哈总领事馆成立至1962年苏联驻哈总领事馆关闭,共计有20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林立在四周的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透露出这是一座曾享誉世界的国际都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由于中东铁路的建设,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仅次于美、英、德等国家,居世界第四位。

关键词:外国领事馆;哈尔滨;历史发展

一、哈尔滨外国领事馆的历史沿革

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通车,作为铁路枢纽的哈尔滨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便利的水陆交通、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得哈尔滨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为了扩大经济利益,管理在哈侨民,许多国家纷纷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自1907年俄国驻哈总领事馆成立至1962年苏联驻哈总领事馆关闭,共计有20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这些国家分别是俄国、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拉脱维亚、葡萄牙、意大利、爱沙尼亚、苏联、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

1907年1月14日,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开馆,馆址设在中东铁路管理局,毕夫?留巴被任命为总领事。俄国政府在1908年9月任命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兼任总领事一职,领事馆也迁到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宾馆(今南岗区红军街龙门大厦贵宾楼)。1909年7月鲍培接替霍尔瓦特担任俄国驻哈总领事一职,领事馆也随之迁到了哈尔滨铁路技术学校(今南岗区公司街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在1911年,俄国驻哈总领事馆迁到了秦家岗要紧街的霍尔瓦特宅邸(今南岗区耀景街俄罗斯驻哈总领事馆,目前尚未开馆),俄国驻哈总领事馆的办公地点也像其自身的角色地位一样,终于固定了下来,直至1920年闭馆。

1907年1月21日,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正式开馆,馆址位于秦家岗新买卖街(今南岗区果戈里大街),费希尔任首任领事。3月4日,日本驻哈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馆址位于秦家岗新商务街(今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川上俊彦为首任总领事。同年的5月18日,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也正式开馆,馆址位于秦家岗齐齐哈尔街(今南岗区龙江街),首任领事为彼列斯克。1909年,西班牙和德国驻哈领事馆也正式开馆。而到了1911年1月,当时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也在哈尔滨正式设立了领事馆,馆址位于秦家岗大直街(今南岗区东大直街),首任领事为义思德。

1913年比利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馆址位于埠头区商铺街(今道里区花圃街)。荷兰 1915年也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馆址位于埠头区水道街(今道里区兆麟街)。1916年1月1日,另一个欧洲国家丹麦也宣布在哈尔滨成立领事馆。1920年,坐落于埠头区田地街(今道里区田地街)的馆舍建成,丹麦驻哈领事馆终于有了固定的“居所”。1917年,丹麦的“近邻”瑞典也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1918年3月8日,瑞典驻哈领事馆正式开馆,馆址位于埠头区斜纹大街(今道里区经纬街),副领事克来门斯基主持日常工作。1919年12月,拉脱维亚驻哈尔滨领事馆正式开馆,馆址位于秦家岗比利时街(今南岗区比乐街)。

到了20世纪20年代,葡萄牙、意大利、爱沙尼亚、苏联、立陶宛先后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1931年,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又分别将驻哈外交代表和办事处改为驻哈领事馆。此时的哈尔滨拥有18个外国领事馆,这是哈尔滨历史上的最高峰。在当时的中国,拥有如此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城市可谓屈指可数。在1943年,匈牙利驻哈领事馆正式开馆。一些外国领事馆等级得到提升。在清末建立的外国驻哈领事馆中,只有俄国和日本是总领事馆级别,其他国家都是普通领事馆级别。民国时期,由于来哈外侨以及商贸业务的增加,很多领事馆的等级得到提升。1918年在哈美国侨民仅为33人,到了1929年上升到108人。以商人为主的美国侨民能量巨大。美孚石油洋行几乎垄断了哈尔滨的石油市场,而信昌洋行、贸大洋行等美国商业机构的实力也非常雄厚。因此,1921年12月美国驻哈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同时,美国驻哈总领事馆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25年后逐渐增到9人,仅少于苏联和日本总领事馆”。1923年和1925年,德国、法国驻哈领事馆也先后升格为总领事馆。1929年4月1日,英国驻哈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1924年10月5日正式成立的苏联驻哈领事馆也为总领事馆一级。

经过日伪十四年的殖民统治,抗战胜利时哈尔滨已经没有外国领事馆的身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10月20日,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总领事馆正式成立。这是当时哈尔滨仅存的一个外国领事馆。苏联駐哈总领事馆最终于1962年9月25日关闭。自此,哈尔滨这座曾经的国际都市,再也没有了外国领事馆的身影。外国领事馆彻底退出哈尔滨的历史舞台。

二、哈尔滨外国领事馆的历史影响

由于领事馆的最主要职责是维护本国经贸商业利益,因此在外国驻哈领事馆成立后,外国商会也纷纷成立。在领事馆及商会的支持和保护下,哈尔滨的外国企业、外国资本获得迅猛发展。1913年,外国侨民在哈创办的工商企业仅一百三四十家,到了1929年,哈尔滨的外国商店达1809 家,外国工场达129 家。俄国秋林洋行、德国西门子洋行、美国美孚石油洋行、捷克斯洛伐克斯克达武器机械工厂等国际知名大企业都在哈尔滨设有分公司。

外国驻哈领事馆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大多集中在秦家岗(今南岗区),尤其是秦家岗的圣?尼古拉中央大教堂附近。由于这些外国领事馆的聚集,一个区别于传统中式街区的欧式城区逐渐形成。这给哈尔滨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欧陆风情。到1931年,秦家岗至少有15个外国领事馆,27栋领事馆建筑。而在秦家岗的主轴线——圣?尼古拉中央大教堂附近的车站街(今红军街)、大直街一带,外国领事馆及领事馆建筑的密度更高,苏联、美国、日本等13个国家的领事馆均云集于此。

秦家岗地区的外国领事馆建筑美轮美奂、风格各异。例如,曾是俄国驻哈总领事馆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宾馆(今红军街85号,龙门大厦贵宾楼)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位于大直街的原美国驻哈总领事馆(今东大直街289号,华美金店)属于文艺复兴风格;位于车站街的原日本驻哈总领事馆(今红军街108号,哈铁对外经贸公司)属于折衷主义风格;位于吉林街52号的原苏联、捷克斯洛伐克驻哈(总)领事馆属于巴洛克建筑风格。因此,当时的哈尔滨流传着这样一句民间俗谚:“南岗是天堂、道里是人间、道外是地狱”。

三、余论

自1907年第一个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俄国驻哈总领事馆成立到1962年最后一个外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苏联驻哈总领事馆关闭,总计有20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外国领事馆与哈尔滨这座城市一同见证了民国时期的繁荣,也一同经历了沦陷时期的苦难。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丞待妥善修缮与保护,同时期盼北陲名城哈尔滨——这座昔日国际都市能够早日重现风采。

参考文献:

[1]李述笑.哈尔滨历史编年(1763-1949)[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辽左散人.滨江尘嚣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赵可金.外交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石方,高凌,刘爽.哈尔滨俄侨史[M].哈尔滨:黑江人民出版社,2003.

[5]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市志?外事?对外经济贸易?旅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哈尔滨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哈尔滨“大雪人”落成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刘派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