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话收集
2020-12-21刘淑妮
刘淑妮
2020庚子新春,不同寻常,谁也未曾想到,起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汹涌肆虐,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役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天使们成为了当下中国最亮丽的一抹色彩。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唯有“宅”在家,不给防控添乱。虽然每天刷着疫情让人心焦,宅家日久也难免烦闷,但是静下心来,选择主动地学习、思考、科研,为未来的工作未雨绸缪,的确不失为时间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如此这般,才不负韶华。
手中捧着放假前从图书馆借阅的一本档案书籍,一时间突然思绪翻涌:想到疫情虽然带来了病痛、恐惧、悲痛之外,也留下了一幕幕感人至深、鼓舞人心的鲜活故事,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而“疫情防控档案”无疑成为了这段难忘历史的真实记录。疫情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建设的相关档案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天拔地而起,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档案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也让我们不禁重新思考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没错,我是一名档案收集人。“您好!我是档案馆收集指导室……”,这句开场白,工作日几乎每天都要被自己重复好多遍,但是,收集人到底是什么?我是一名称职的收集人吗?怎样才算是优秀的收集人?心中一连串的问号不禁让自己深陷深思。
还记得十年前,自己和喜欢追梦的年轻人一样,凭借着心中那份奋斗的热情和心中的韧劲、闯劲成为了一名职业档案收集人,初涉岗位的我,面对以前未曾接触的档案,非科班出身的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如同一块海绵,深深地扎进档案知识的海洋里和日复一日的收集实践之中。起初接触的是基建档案的收集,专业性极强,除了恶补档案基础知识之外,基建相关知识的补充也是工作之需。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会大量查阅文献资料,虚心向前辈请教;为了早日和档案员熟悉,主动深入各归档单位,面对面倾心交流,以增进了解;为了早日摸清校园内建筑物的区域分布情况,入职之初转遍校园里的犄角旮旯;为了每一次和兼职档案员的高效沟通,自己竟会缜密地事先打好草稿,并仔细聆听学习前辈们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和与档案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熟悉了档案工作的流程,较快地融入了工作岗位和集体之中,工作的任务也是不断地扩充和延展。档案收集赋予自己的那份幸福、满足与苦乐,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在心头。
年复一年,桌前案头,档案环绕,墨香四溢,源源不断。初征集来时杂乱无章,经收集人妙手,变得整洁美观、科学有序。时间流逝,日积月累,不断延展和扩充的是档案延长米、信息存储量,不断丰盈和传承的是深藏其中的精神、历史、故事。而这些训练有素的案卷,无一不经收集人的手眼脑阅多遍,无不凝聚着一代代收集人的智慧和心血,收集人始终如此这般低調,静守兰台,默默走在档案工作的最前端,为档案资源的充实与丰富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一晃十年,长期浸润其中,档案收集不仅是我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成为了我永远追求的美好事业,早已与我的生命相互交织在一起,习惯了彼此相依相伴、相互成就而互不辜负。十年,自己从一名档案新兵逐渐成长为业务纯熟的档案职业人,也见证了档案收集对象从纸质到电子的逐步跨越,档案管理从传统向数字化的变革,档案服务方式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迈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从单一转为多元。对这个职业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敬畏,心怀想要做的更好的信心和决心。正因如此,内心愈发隐隐觉得惶恐,虽然,已可以相对游刃有余地应对日常的档案收集,但是很难有突破和提升,每前进一步,不再像以前刚入门时只要学习就会产生显著的效应,我清醒地知道,这是工作进入了平稳期、瓶颈期和攻坚期。此时,也最容易让人陷入职业倦怠和自我满足之中,自己时常也在不断地自我警醒和思忖:一名优秀的收集人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难道我们要在循环往复、按部就班中让自己的热情消耗殆尽吗?难道我们要被动地禁锢在习以为常的归档范围内吗?难道我们不可以在所收集的内容上和档案交融的更深入吗?
静心细思,我们不可以甘愿被外界认为因循守旧,缺乏主动和创新,我们收集人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想,我们要坚守初心、回归本心、守护真心,呵护它如自己的孩子那般,躬身入局,置身其中,一点点发自本能地去投入和付出,以此来回应职业所赋予的那份使命和责任。更重要的是,不断修炼自己从容应对工作的底气,这份底气,应该来源于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地触碰档案前沿知识,同时来源于对业务实操规范细致入微的了解和实践,对归档单位职能的了如指掌,保持对归档范围和内容的敏锐性;还来源于不断修炼让人如沐春风的沟通艺术;以此不断地用学习、思考和创新来缝合自己与档案世界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不容置疑,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不断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这是我们收集人永恒的初心,在学校平台的赋能中,如何收集的更全、更准、更优、更广?如何在档案墨香的耳濡目染中沉淀自己,如何挖掘所收档案的价值并进行传播,是我们收集人要用一辈子去践行和思考的,可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虽不是历史的制造者,但我们是历史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正如“疫情防控档案”会因我们的科学高效收集而发挥其相应价值。而且我觉得,我们更可以成为挖掘者和传播者,“卷里有金须人炼,案中墨田要常耕”,我们收集人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是有最多的机会与档案进行深度触碰和交流的,在注重档案本身形式的整理之外,可以更多去关注内容本身。徜徉在档案知识的海洋里,相信一定会欣喜地发现,深藏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它,并传播出去,分享档案之美,感受档案之趣,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涵养我们的心灵,想着肯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知道,自己离这些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始终笃定地相信,“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就会拥有怎样的底气和信心”,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心常向往之,在绵绵之力久久为功的行动中,日久也许会欣然而至。
这场疫情,让所有之前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一切变得弥足珍贵,因为有过切肤之痛,所以更懂珍惜,那就不敷衍当下,不辜负未来。我是一名档案收集人,择其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