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2020-12-21杨雪梅
杨雪梅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本文论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并提出了音乐兴趣培养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另一种方式。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同时又兼顾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的塑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烈火,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审美的能力。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来为孩子们讲解。如:把高音符号说成蜗牛爬墙,把低音符号说成小鱼跳水,把各种音符比作球拍、蝌蚪等,把钢琴说成一个大玩具,把十个手指练琴说成五个小姐妹和五个小兄弟在键盘上跳舞,使孩子们在游戏般轻松愉快的心境里学习音乐。
二、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师要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氛围。首先,要从组织教学开始。比如:教师亲切的眼神、语言,轻柔的动作、热情的赞语等等都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产生良好的心境。其次,根據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教具、语言环境,教学环境环环相扣,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情景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平等对待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感情的反应是极为敏感的,如果上课时教师过于严肃,往往会使孩子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敢表现,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这样就很难看到孩子的真实性格和他才能的体现,甚至会使他们逐渐畏惧、厌烦,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孩子,尤其是小的孩子要主动的亲近、鼓励他们。教师对学生信任和鼓励都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使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课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用亲切的语言和态度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也会喜欢、尊敬教师,并喜欢上该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活跃于个体接触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兴趣之中蕴藏着求知、探索、发掘才智和开创新天地的巨大生机,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智趣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课堂教学中引发和逐步培养的。因此须针对学习音乐的孩子首先注重兴趣、情感的培养。有兴趣的孩子无论在他们学习哪一门学科,在课堂上的态度都会认真、主动、求知欲强,有充沛的精力。多让孩子们听音乐、多看其他人的演奏,多与别的小朋友比较,以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音乐表现的欲望。用我们的热情、用必要而适度的口头与物质上的奖励,对孩子们学习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微笑的进步,也应予以褒奖。
五、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调节、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是不可能稳定不变的。人的大脑需要不断得到调节,才能更好地运转和休息。如: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容易掌握的技巧联系和乐曲,一般是不会引起学习兴趣的低落和情绪上的波动。学习低潮通常是发生在他们遇到困难后,自己又难以摆脱,而这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这时很容易逐渐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失去信心和兴趣。这样只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是不会带来好效果的。老师在这时是起着关键作用,要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效率,尽可能地让他们缩短练习时间。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及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利用课余活动时间成立合唱团、乐团等活动,通过各种有益的课余活动,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眼界,促使更多的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展音乐特长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兴趣是人们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音乐学习,兴趣为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自信心,这样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源檠.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6).
[2]周梦姣.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乐,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