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殿云:战歌之上的坚守

2020-12-21樊庆江

共产党员·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志愿军红领巾

樊庆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一首血与火谱就的世纪战歌,跨越时间与空间再次响起。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有幸走近志愿军老战士宁殿云,采写他的英雄事迹。

宁殿云,1928年4月出生。他是战斗英雄邱少云的战友,经历了整个战争的全过程,参战及战后曾先后10次入朝。离休后,他一直以关心下一代国防教育为己任,义务为社会宣讲130多场,穷极毕生精力与心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宁老由于年事已高,甚至连完整的事件都难以回忆起,然而在他身上有一种力量,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与崇敬。鞭策、感动、激励我的不仅仅是他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更是他从战火中走来、对那段保家卫国历史生于心、源于情、恒于行的笃定坚守。我给这种坚守下一个定义,叫“战歌之上的坚守”。

正是这种坚守,超越了英雄事迹的自身价值,产生了穿透心灵、震撼灵魂的感动与力量,产生了跨越时空的人性、党性的共鸣。正是这种坚守,沉淀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许党许国许民的朴素厚重情感,诠释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不屈与伟岸,也转化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打伤击落5架敌机

血与火中激情岁月的坚守

1950年10月,宁殿云随志愿军第五十军一五〇师四四九团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成为首批入朝参战战士中的一员。

1951年春,志愿军在三七线汉江两岸展开激烈的阻击战。宁殿云所在的五连伤亡很大,150名战士仅剩下50名,12名干部全部伤亡,危急时刻宁殿云受命担任五连指导员。经上级批准,五连选派6名正副射手、1名排长、3挺轻机枪组成对空射击小组。他们设计出井式阵地,挖出2米直径的大坑,中间留出土柱架机枪,从而加快枪口转动。大家商定多打横飞的敌机,瞄准机头,打提前量。3月2日10时左右,他们击中一架广播机。第二天,又击中一架P-51战斗机,它南飞不到15公里一头栽在宫村东方山脚。3月5日,敌机扫射我军阵地,五连机步枪连续射击,一架P-51战斗机中弹,坠落在树林里,飞行员跳伞,被战士们活捉。

宁殿云率领五连以3挺轻机枪和1支步枪,仅用950发子弹,就打落P-51战斗机2架,打伤广播机、侦察机、战斗机各一架,而五连无伤亡。上级领导特为他们记集体功大功一次,师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对空射击小组“对空射击好榜样”锦旗一面,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在朝鲜的日子里,宁殿云表现英勇,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

先后10次入朝

执着守望烈士英魂的坚守

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宁老从朝鲜带回20棵树苗育成的“英雄中队林”;在他家一个干净的玻璃瓶里,有从朝鲜391高地带回的“净土”,满满战友谊,深深爱国情。几十年的时间里,宁老除了四次入朝作战,还六次赴朝祭奠战友。

2000年秋天,国家民政部与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组织全国部分民政干部赴朝鲜考察志愿军烈士陵园,宁殿云第一次在战后重新踏上了曾经战斗过的土地。此后,他又五次踏上朝鲜的土地。他托人协调林业部门为朝方提供了5000棵中国改良的杨树苗,栽到烈士陵园里;又通过朝中友好协会得到在流淌过烈士鲜血的土地上长出来的松树苗,送给学校、栽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还将当年391高地上的泥土带回祖国,送给几个学校的学英雄中队。

2013年夏季,宁殿云第十次入朝,受邀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和朝鲜“727”庆祝大会,受到金正恩的接见,参加了朝鲜人民军烈士陵园落成典礼。

2014年3月28日上午,宁殿云站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广场的队伍里,迎接韩国移交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这批遗骸发现地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作战区,这437名烈士绝大多数是他的战友,宁殿云不禁老泪纵横。

宁殿云晚年生活是幸福的,这幸福与那些烈士有关。他承诺:不让战友们孤单,陪他们一直到老。

与“红领巾女孩”隔空相见

64载温暖记忆的坚守

2017年,宁殿云了了一桩心愿。这桩在他心底埋藏了60多年的心愿,也是当年朝鲜战场上战友们共同的心愿。

1953年春天,宁殿云所在的团打到西海岸附近,战士们每天在坑道中战斗。在严酷的战斗生活中,战士们收到了从祖国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还有两张写信女学生系着红领巾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背后依稀可见“乔巧生”的字样。战士们称照片中的女孩为“红领巾女孩”。有空的时候,战士们就借着坑道口的阳光看着照片,感受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坚定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64年弹指一挥间。宁殿云向社区和媒体求助,寻找当年的“红领巾女孩”。经过不懈努力,“红领巾女孩”找到了,当年的“红领巾女孩”如今也已是古稀老人。喬巧生和同在照片上的高凤聚在一起,与宁老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

“志愿军叔叔您好,您是最可爱的人。”乔巧生和高凤两位老人笑着向宁殿云老人打招呼,好像还是64年前的活泼女孩。暖流穿越64年,当年鱼水情,今日喜相“逢”。岁月可以磨去他们的青春,却从没有带走温暖的记忆……

义务宣讲130多场

国防教育润物无声的坚守

宁老有3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档案盒和一张他亲手绘制的抗美援朝态势图。数十年来,他不顾年老体弱,心系祖国,心系国防,心系青少年,义务为社会讲课130多场。

离休后,宁老决定用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耳闻目睹的英模故事,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先用了近两年时间,分25个纲目搜集材料,书写回忆录,此后,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爱国主义宣讲。他自制了一张宽15米、高26米的抗美援朝战争态势图,将中朝边境及朝韩全境山水浓缩于其上,还用不同颜色的图例标记了五次战役区域、敌机轰炸我国范围、敌人实施细菌战区域、著名战役地点及志愿军烈士陵园地点。

宁老4次自费赴朝,曾把毛岸英学校师生们的祭文带到毛岸英墓前宣读,还把勋望小学黄继光中队叠的千纸鹤带到平壤挂到烈士像上。宁老为毛岸英学校送去松树苗,特制300枚校徽,捐赠120多株葡萄树,并为学校的“毛岸英革命生平事迹陈列馆”书写横幅。宁老不但被皇姑区珠江五校、铁西区勋望小学、沈河区岸英小学聘为德育辅导员,还应邀为多个单位宣讲战争年代我军英雄事迹。他与邀请单位约法三章:谢绝车接车送,自行往返;谢绝吃喝招待;谢绝各种形式和名义的报酬。不论节假日、雨天雪天、白天黑夜,宁老都准时到场,让人们深为敬佩。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无数个像宁老一样的抗美援朝英雄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这份难得的厚重而执着的坚守,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之所以得以延续的根本与伟力所在。

战歌不朽,祖国万岁!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志愿军红领巾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红领巾》的“童年照”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智取红领巾
英德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