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模块的优化研究

2020-12-21陈晗王语桐李政豫赵德鑫崔嘉禄姜珊

科技风 2020年3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高校

陈晗 王语桐 李政豫 赵德鑫 崔嘉禄 姜珊

摘 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国高校逐步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投入师资力量。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以下简称“第二课堂”)是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有效途径,优化“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模块,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本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使用“第二课堂”系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主要问题,结合内蒙古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得到全国高校重视。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因此高校需要全方位,高层次,高水平的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以下简称“第二课堂”)是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有效途径,优化“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模块,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由北京科技大学负责统计的全国高校第二课堂大数据周报(第三十一期),截至2019年11月4日,在“到梦空间”系统数据采集统计报告中,全国各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模块活动数量仅占比2%,与排名第一位的思想成长模块近41%的占比存在巨大差距,明显体现出高校在针对“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模块的使用中,存在很大缺陷。

一、“第二课堂”系统模块使用现状

“第二课堂”系统是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在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截至2019年11月,全国超过200所高校(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等)使用了“第二课堂”系统。

在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的七大模块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比重最大的是占比43%的思想成長模块以及占比24%的文体活动模块,而活动数量占比最少的是仅2%的创新创业模块。

在本研究中,我区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课堂”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创新创业模块在全校七大模块的占比仅为2.45%,居倒数第二,排名第一位的是占比49.42%的思想成长模块,第二位的是占比28.25%的文体活动模块,各模块之间的活动情况与全国水平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二、“第二课堂”系统创新创业模块使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本项目使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使用电子问卷形式设计问题17项,分别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使用“第二课堂”系统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分为电子问卷和纸质版问卷,其中电子问卷回收数量655份(内蒙古医科大学608份,内蒙古大学10份、内蒙古财经大学12份,内蒙古师范大学6份,内蒙古工业大学6份,其他内蒙古自治区高校13份),纸质版问卷回收数量145份(内蒙古医科大学74份,内蒙古财经大学27份,内蒙古师范大学24份,内蒙古工业大学20份),共800份。去除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数量为773份,问卷回收率为96.6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使用过程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在调查问卷中,33.12%的同学认为在“第二课堂”的七大模块中创新创业加分困难。例如内蒙古医科大学作为一所专业性的医学类院校,学生们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而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要求更宽更广,他们更希望能有机会参与一些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实践技能比赛。因此,增加医学类实验研究项目的数量以及实践技能比赛的次数,提高各项目比赛的含金量对于医学类院校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医学教育的趋势更加倾向实践技能的培养,医学生不能仅止步于理论的层面,更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研究中,才能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实现医学生的价值。

同时,增加其他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势在必行。当代社会中,人才的发展必然不是单一的方向,高校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开拓创新,使得学生在高校中不仅获得专业文化知识,更获得第二课堂素质能力的提升,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这也是契合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长的必然选择。

(2)问卷调查显示,78.4%的同学对于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了解都来源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在其他渠道类似学校会议、微信平台等的了解却甚少;甚至还有9.44%的同学对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中需要加大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对其的关注程度,促进活动的积极参与。

(3)问卷调查显示,高校中关于创新创业模块的活动非常少,其涉及范围也较为狭窄,不符合当代对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从活动中很少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例如内蒙古医科大学目前提供的学生科研包括:大学生“英才培育”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项目;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条渠道,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甚至有的同学脱颖而出,在自治区、国家级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实践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也仅仅局限于少数人,项目数量的限制,、学校资源短缺等原因,都使得较多学生没有办法能够参与到其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而内蒙古自治区其他高校在创新创业模块中,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例如,内蒙古财经大学的科技创新项目包括“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而内蒙古师范大学也包括了创新创业知识竞赛,职业规划大赛等。高校之间项目的类似、数量少、范围狭窄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提升的局限性。

三、创新创业模块活动的优化建议

(一)增大创新创业模块活动的覆盖面,不断丰富内容,保证信息公平

要对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改进,将这一板块丰富化、公平化、广泛化。同时这也是完成第二课堂成立要对高校学生在第一课堂之余的查缺补漏的初衷。第二课堂是要帮助学生们在理论学科之外也多样发展,对创新创业的探索也是对第二课堂的完善,让同学们真正的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通过不断地探索“第二课堂”才能全面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弱项和缺乏,并加以弥补,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提升自我丰富生活的平台,而不是一种负担,并且,在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模块内容丰富化的同时,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以及对学生们的吸引力势必上升,这样既能够避免学生们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加的困境,也能够改善创新创业项目枯燥无味的现状,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更主动,更投入。迎合创新实践活动的初衷,保证活动的量大质优,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用。

(二)提高创新创业模块宣传力度和普及度,应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

学校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提升,提高对其重视程度,而不仅仅发展第一课堂。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从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可以着重的对创新创业模块给予更多的资金、资源、人力等的支持,推进其在学校内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创新创业模块匹配度,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纽带

与省内外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术探讨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交流。扩大各高校原有项目的影响范围,积极参与其他高校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走出去的机会,也为各高校引进新鲜的血液。

例如“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简称“CSS”)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5年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的长期纵贯调查,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其影响范围可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包括了151个区市县。如此广泛的影响范围,不仅扩大了影响,也使得调查数据更加全面,更加真实。同时,也为同学们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综上所述,优化“第二课堂”系统创新创业模块活动,需要全面分析“第二课堂”系统创新创业模块在覆盖面、宣传度、普及度、匹配度方面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选择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活动,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热情与参与度。

参考文献:

[1]王素兰,张瑜清.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西京学院创业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39):132-133.

[2]杨红梅.新建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8):100-101.

[3]朱國军,陈文娟.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建设逻辑与核心机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2):127-129.

[4]刘林林,申莹,张秀峰,聂胜洁,胡利平.依托“法医学司法实践平台”丰富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38+40.

[5]穆帆,何帅,吴德钰,张琳.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现状及优化建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1):10-11.

[6]倪炎,赵斌.高校共青团改革视野下“第二课堂”教育的创新发展探赜[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74-77.

[7]詹伊梨.浅议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框架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8):95-96.

课题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YJXGG2019032);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创新“英才培育”项目(YCPY2019022)

通讯作者:陈晗(198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在读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团委科技实践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高校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