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的违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20-12-21杨美华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7期
关键词:违规行政事业单位

杨美华

摘要: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大力推进,厉行勤俭节约在各单位蔚然成风;铺张浪费以及各种经济违法违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积极的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管理中存在的弊端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违规;管理完善

财务支出报销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保单位各项工作活动经费得到落实的关键。但由于报销支出制度及管理上的缺陷,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违规报销的问题,这也给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甚至是公款挪用、贪污等违法违规问题提供了可乘之机。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大力推进,厉行勤俭节约在各单位蔚然成风;铺张浪费以及各种经济违法违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积极的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管理中存在的弊端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中的各类违规报销问题,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完善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分析

财政公款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运行的经济保证,但却被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视为“唐僧肉”。公款吃喝、滥花滥支、中饱私囊等问题屡见不鲜,可谓官场顽疾。这不仅是某些人思想认识的问题,同时也说明我们的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支出报销管理缺乏规范。

(一)原始报销凭据及附件缺乏规范完善

发票等票据是财务支出报销和财务核算的基本凭据。但由于一些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工作中缺乏原则性和严谨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票据管理把关不严,导致票据管理的混乱。比如超功能范围使用票据,票据信息不完整,附件中支出理由不详细,原始票据没有签字盖章,故意涂改报销金额等都属于原始票据使用方面的违规行为。还有个别单位和个人使用非有效票据进行报销,比如购买使用非税务部门监制的盗版票据、内部结算票据等行为。这些票据的违规使用不仅扰乱了财务票据管理的秩序,规避了税收,同时也造成了整个财务审计和预决算管理的混乱。

(二)超范围违规支出屡禁不止

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支出管理工作中,对于财务支出报销的范围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超范围的违规支出通常都是不予报销的。但有些单位负责人以权仗势,对一些超范围支出项目进行违规报销,违背了相关的财务支出管理制度。超范围违规支出主要出现在违规发放奖金补助和福利、差旅费支出、交通补助、公务接待支出、资产管理维护支出、办公用品支出等方面。其中最为让人诟病的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优待遇”和“高福利”。很多单位存在政策外的加班费、奖金和公务接待支出,或者是超标准、超月份发放奖励性工资;还有的单位打政策擦边球,踩制度红线,按照似是而非的依据和过去惯例,巧立名目,发放诸如“宣传奖励、课题奖励、档案贡献奖励”等五花八门的奖金补助,增加了不必要的财政负担。而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掩盖本单位超范围违规支出的事实,部分人员采取虚列和更改支出项目名称的行为以图蒙混过关,规避了单位实际的公务接待和开支金额情况。

(三)违规转移单位行政支出

转移单位行政支出主要是包括对专项资金和本单位行政支出的转移使用。专款专用是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基本要求,它是有专门用途的,不能等同于行政经费。然而有些单位却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将专项资金移做他用。比如在专项资金中列支“会议费、办公费、公务接待费”等,不仅违背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基本要求,改变了其使用性质和用途;而且公用经费的实际支出也成了一笔“糊涂账”。违规转移单位行政支出的另一种行為是将属于本单位支出的行政费用转嫁到其它部门,比如一些下属单位或其它有业务往来的相关单位。采取“我消费、他报销”的方式,减少本单位账面上的经费支出,或通过虚挂债务债券来套取资金,报销费用。

(四)报销业务财务核算不严谨

一是未严格按照会计科目核算,通过自行设置科目来规避和混淆某些开支;二是核算分类不细致,各种现金转账、差旅费、招待费等没有做到分类记账,各类核算项目混杂在一起给财务核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三是存在大量的现金制度经费开支,支出的具体环节、时间节点等难以准确把握,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也难以确定,对经费支出核查与资金管理带来不便。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报销管理的完善措施

以上所提出的财务支出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其原因主要与制度、人员素质有关。包括财务核算、内部控制和监管制度不完善,人员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财务检查和惩处力度不足等。对此,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完善财务支出报销管理的法规制度措施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财务报销管理制度。根据现行的差旅开支、公务接待等财务支出项目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的操作办法,明确报销凭据的类型、内容填写等具体内容;明确报销要求、报销流程,包括对财务票据的使用和管理、票据及附件的书写规范、报销审核及审批的具体要求等。二是要完善报销管理的监管制度,对财务支出和报销管理的票据审核、财务核算、资金收付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建立起全覆盖式的监管制度,消除监管漏洞。同时做好对支出报销和财务状况的公开公示,发挥全员监管的作用,提高财务资金收支使用的透明度。从而保证全程监管到位、业务往来真实、资金收支安全。三是要加大监管惩处的力度,充分发挥审计检查、纪检监察、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制定财务支出报销监管的常态化工作措施,明确和统一检查惩处的标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仅要责令限期整改,还要依规依纪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严格惩处措施的执行,避免出现“罚酒三杯”的走过场式的处罚。切实提高财务法规对人员的震慑力,规范财务活动和支出报销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回头看”的约束机制,将出现过问题的单位和人员纳入“回头看”的重点监察对象,避免累犯。

(二)强化财务支出管理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定期组织单位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制度法规、支出报销管理的集中学习和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不断强化领导及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使领导层能够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力行勤俭节约,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使财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财经制度法规,特别是涉及到财务票据和财务报销方面的政策要求,从而使他们能够按照政策和制度法规,规范有序地开展经济业务和进行财务报销。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普法教育,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通过财务报销违规和经济职务犯罪的有关案例剖析,强化人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法规对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震慑作用,并使他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育,总结经验,在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报销审核机制

强化财务报销审核是杜绝各类财务报销违规行为的关键。一是要完善财务报销的审核机构,成立以单位财务和审计人员为主的财务报销审核小组,在报销入账前对各种财务票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报销凭据和相关业务支出的真实有效。为了细化对报销支出的审核管理,防止虚假的和超范围的支出报销,可对公务接待等费用开支项目和相关审批单据实行存根和编号管理。凡是无编号的公函均视为无效公函,不予受理和报销;同时还要明确接待的事由、人员和支出标准等,确保公务接待支出的真实性,并防止超规格接待和超范围报销等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斯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违规问题分析及规范建议[J].财政监督,2017(1):59-64.

[2]徐丽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49.

猜你喜欢

违规行政事业单位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违规逆行之后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