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实践研究
2020-12-21徐霞
徐霞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实践研究
摘 要: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空间、提升服务效能的全新发力点。文章基于江苏大学图书馆微服务的实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优化微服务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微服务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1-0053-03
微服务最初源自技术领域,是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智慧服务形态。微服务契合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新要求[1],以微信、微博和App等载体为主要媒介的微服务形态成为高校图书馆补充现有服务模式短板、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
1 江苏大学图书馆微服务的实践
1.1 搭建多微一端的微服务平台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建设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搭建多微一端的微服务平台,形成了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矩阵,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阅读服务[2]。江苏大学图书馆搭建微服务架构,建立了微博、微信、App等微服务平台,通过微博先后共发布“江图小黑板”“暖心江圖”“晚安江图”等2,000余条信息,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和阅读推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利用微信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献检索、座位预约、自助打印和云阅读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便利;利用App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开放性的阅读服务,推动阅读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传输,如与超星集团合作建设超星移动图书馆。此外,江苏大学图书馆还利用微视频、直播及有声书等探索新的服务方式,通过直播服务向读者推介知识、展示内容,拓宽读者的阅读空间。
1.2 开发多种形态的微服务项目
在大数据应用日益成熟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的具体阅读需求为前提,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实现从单一形态向“实体化+数字化”多种服务形态的全面升级。一方面,江苏大学图书馆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服务方式,图书馆的公告通知、图书查询借阅、阅读推广,以及座位预约、自助打印、讲座预约等服务均可通过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公众平台办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江苏大学图书馆构建开放共享、多元立体的服务资源体系,依托App、微信公众平台等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整理,除为读者提供可随时查看和下载的电子资源外,还可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了图书馆智慧化的服务目标。此外,江苏大学图书馆还构建了实时互动、及时反馈的服务体系,重视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并在微服务平台增设自动回复功能,读者输入关键词即可得到相关信息回复,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增强了读者黏性[3]。
1.3 打造主动服务、现代服务的微服务模式
江苏大学图书馆通过微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传统服务向主动服务、现代服务的转型升级,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全面升级、优化服务理念,树立以读者为核心的全新服务理念,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其精准推送信息,实现了从传统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优化升级[4]。二是打造更加多元的服务空间,通过构建在线服务平台、移动图书馆以及开设流动借阅点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仅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还实现了全天候服务读者的目标。三是形成新的服务渠道。江苏大学图书馆创建了QQ读者群、微信读者群等服务渠道,除发布图书馆的活动通知、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外,还及时为读者答疑解惑,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成效。
2 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不足,微服务实践范式化
虽然微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的全新增长点,微服务实践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动力。但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实践看,高校图书馆对微服务的本质、特征及价值等认识还不足,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实践缺乏特色和创新性,微平台架构及微服务方式雷同,存在比较严重的范式化问题,致使其微服务吸引力下降[5]。
2.2 创造不足,微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
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微服务实践缺乏正确的微服务定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微服务定位缺乏科学认识,平台内容相似,风格雷同,不利于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二是微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和资源等多是对线下活动和资源的简单复制和照搬,没有依据平台特色和读者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构建和深度开发,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平台主要转载其他平台的创作内容,缺少精品和原创内容,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长远发展[6]。三是微服务实践存在跟风现象,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需求进行挖掘和分析,欠缺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充分考虑,阻碍了微服务体系的发展。
2.3 创意不足,微服务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形式主要以文字信息为主,缺乏对音视频等多元形式的有效利用,缺乏吸引力,导致微服务互动性不强,读者互动体验较差。虽然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微平台设置了用户咨询、在线服务等功能,但受图书馆服务力量限制,信息回复速度、反馈质量及互动频率等明显不足,从而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互动成效。此外,由于高校图书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不强,致使微平台音视频、图片和直播技术等融合应用不足,微服务的整体趣味性不足,微服务界面展示效果较差。
2.4 传播力度不足,微服务推广表层化
当前,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缺乏有效传播和深度推广,图书馆App的下载量及微信、微博的关注量整体有限,微服务实践还停留在服务表层。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图书馆缺乏完善的微服务宣传推广机制,读者对微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状况缺乏深层次了解,从而影响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与应用实效[7]。二是高校图书馆的微服务体系缺乏深层次互动,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微平台形同虚设,缺乏持续稳定的运营,资源更新缓慢,缺少规模化的关注量,文章的转发量、点击量及评论量都明显不足,微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成效低下。
3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优化微服务的策略
3.1 读者至上,研判微服务需求
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需求进行分析和智慧判断,精准识别读者的微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微阅读服务,以此优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应对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知识服务等进行科学预测,构建多微一端服务平台,为读者推送精准服务内容。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构建知识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包括数据源层、数据流转层、知识服务平台层和网络传输层的知识服务体系,发挥大数据在数据获取、分析、决策等领域的应用优势,为读者提供知识共享、分享协作等智慧服务[8]。再次,公共图书馆要以读者需求为核心,不断调整资源建设策略,持續优化服务体系,聚焦读者需求变化,鼓励读者共同参与微平台建设,为其提供融入环境的可预见性微服务。
3.2 明确定位,搭建微服务矩阵
高校图书馆要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微服务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微服务媒介构建突出优势和具有差异化布局的微服务矩阵,全面提升微服务质量。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依据微服务产品特征,对微服务矩阵进行合理分工,打好微服务实践“组合拳”,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和应用拓展等功能优势,通过整合借阅查询、资源传输、信息发布及读者服务等功能,将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高度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其微信公众平台的优质阅读资源包括特色书展、培训课程、学术视频等,同时构建天堂电影院、文化展览、读书会等完善的阅读推广体系,为读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微平台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充分重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媒介功能优势,与微信公众平台形成结构性补充,利用这些媒体的直播功能为读者提供立体、生动的阅读推广服务,进一步增强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直观了解。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组建专业团队高质量运营和维护微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微服务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积极组建专业技术过硬的微服务团队,构建优质高效的微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承载力,推动各服务媒介间的融合发展,整体提升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矩阵的运维效能[9]。
3.3 增强服务,建设优质微服务体系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将传统优质服务合理迁移到在线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微服务形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对传统服务项目进行优化和完善,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活动的一体化协同;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微技术对接读者微需求,积极开发个性化读者服务项目,为读者精准推送阅读服务内容,提升读者的服务体验;再次,高校图书馆要持续发挥技术微动力,加大资源与服务整合力度,将微服务平台打造成为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提供优质微服务,让读者通过微平台除可查询各类阅读信息和数字阅读资源外,还可以享受天气预报、出行提示等便民信息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要考虑读者的深层次需求,积极探索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学科服务、科技查新等服务[10]。
3.4 打造品牌,建设优质微服务文化
高校图书馆要以优化微服务实践为转型契机,打造有影响力的微服务平台,从而形成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文化。首先,高校图书馆要营造可进行自由表达的读者服务空间,从读者个性化、精细化服务需求出发,精心筛选服务内容,开发优质微服务项目,增强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吸引力,充分把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引导读者参与阅读,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微服务内容。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整合、优化微服务宣传推广体系,提升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知名度和使用度;构建常态化的微服务宣传推广机制,便于读者能够实时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动态;重视微服务平台与读者互动机制建设,通过签到、阅读积分、在线抽奖等多种形式提高读者对微服务平台的关注度和资源下载量。再次,高校图书馆要制定和完善服务制度,着力打造微服务品牌。高校图书馆在优化微服务的实践中,要以打造优质品牌为发展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微服务体系,并保障微服务体系的稳定性和流畅度。
4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优化微服务要以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为基础,积极探索微服务实践,整合微服务资源,完善微服务平台,实现从技术应用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及服务质量的全覆盖,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与内涵,精准满足、有效匹配读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志伟.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挑战:基于《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纲要)》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7(2):83-89.
[2] 宋爱林.运维视角下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管理状况分析及启示:基于江苏省25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J].新世纪图书馆,2017(11):33-36.
[3] 贾文龙.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发展现状及传播影响力研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11):57-67.
[4] 段梅,韩叶.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微服务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6):89-91.
[5] 牛丽莉.自媒体时代江苏“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双微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12):55-62.
[6] 马坤.智能时代图书馆微信平台咨询服务研究:以江苏省本科院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4):91-95.
[7] 李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模式和服务创新研究:以中国药科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8):32-36.
[8] 陆兴华,徐晖,罗钧.江苏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应用发展历程:区域图书馆联盟下的同构化发展阶段(1998—2014年)[J].新世纪图书馆,2019(12):68-74.
[9] 韩玉巧,王代礼.“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以京津冀地区十六所高校图书馆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1):26-34.
[10] 杨群,曾真,莫再峰.面向用户画像的大学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体系构建分析[J].图书馆,2020(3):81-87.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