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2020-12-21刘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图书馆

刘阳

关键词:5G;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

摘 要:5G环境下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会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用户需求也会不断升级。文章通过对5G技术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图书馆将向智慧化服务方向发展,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四个方向,即服务场景、服务网络、服务应用和服务制度的创新,并探讨了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1-0033-03

图书馆创新服务是指在服务过程中,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改善现有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公共图书馆的竞争优势[1]。图书馆结合技术变革和服务理念升级,其服务应用在不断创新发展,在服务方向、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传统图书馆只能提供实体场馆内的图书服务,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和智能化应用变得丰富起来。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新的发展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智慧图书馆建设对基础设施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新一代通信技术是图书馆智慧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5G时代已经来临,万物互联和许多智慧场景应用逐渐成为现实。5G技术的低功耗、高速率传输特点已经在很多领域催生了变革和应用。对于图书馆领域来说,5G时代也必将对信息服务和智慧化传播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因此,研究5G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意义重大。

1 5G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5G技术主要有五大特征,即“4H1L”,分别指高速度(High-speed)、高并发(High-concurrency)、高兼容(High-compatibility)、高安全(High-safety)和低时延(Low-delay)[2]。在5G时代,通过5G基站的密集部署构建一个广泛的5G连接传输网络,深层次地将各种智能化应用终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广泛互联互通的泛在网。区别于4G时代只能人与人、人与物进行连接,5G网络下设备与设备之间也能够相互传输数据并组成分散式网络。此外,5G网络有频谱共享和兼容超高频段的特点,这让5G网络在高速传输数据的同时能做到更低功耗、更低延时。从1G到4G,移动通信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个人的通信是移动通信的核心业务,但5G通信不仅仅是人的通信,更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等技术被引入,通信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开始转向人与物的通信,甚至机器与机器的通信[3]。5G应用场景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变化,结合大数据、云计算、VR、物联网等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正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

2 5G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变革

2.1 技术变革催生需求升级

在3G/4G环境下,用户对传统图书借阅服务提出了数字化和移动化的需求。不论是在场馆层还是在图书服务应用层,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化和移动新媒体应用发展迅速,如:在服务理念、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提供更多样的信息服务,服务对象覆盖更多群体,服务空间变得更加灵活,服务活动更加丰富。此外,在“互联网+”理念下,一些图书馆充分结合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开展线上新媒体信息服务,整合共享知识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参考咨询和学科服务。5G时代能够产生诸如云、AR/V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車联网、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智慧社交网络、个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城市十大应用场景[4]。这些应用的实践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但用户对5G化的服务需求已经伴随技术发展而提高。面对公众需求的升级,图书馆服务创新应从图书馆的性质和社会职能出发,提前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2.2 服务理念转变

在5G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应抓住自身服务本质,向智慧化服务理念方向转变。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表现形式涉及文献流通阅览、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为特定群体服务以及社会教育活动等方面,是文献、信息、知识的服务。图书馆面向公众提供信息知识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动力源泉。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和提升服务体验作为出发点。在5G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应以新技术应用为手段,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提供泛在智慧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因此,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体现在创建智慧服务场景,提供智慧服务网络和提升公众智慧水平等方面。具体而言,图书馆需要从场景、网络、应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

3 5G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应用类型

3.1 图书馆服务场景的创新

在5G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场景的创新体现在图书馆场馆的智慧化升级和服务场景丰富化发展等方面。虽然数字图书馆或VR技术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足不出户体验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但实体图书馆的感官体验仍然是不可替代的。5G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可以体现在场馆基础设施中的自动服务设备、物联网设备、智慧感知设备及智能环境设备等。这些智慧化的设施都离不开高速、稳定、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网络连接,如具有感、联、知、控能力的物联网技术及图书馆利用基于高频RFID技术的馆藏管理系统实现深度传感。

3.2 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创新

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创新体现在依托5G数据传输技术构建一个泛在智慧服务网络。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泛在性和智慧化,从用户层面来说就是能够感知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的智慧化图书服务,这就是图书馆的泛在智慧服务网络的特点。传统与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依靠个体所辐射的服务范围为用户提供单向服务,泛在智慧图书馆则将不同图书馆和用户依托网络和云形成智慧服务网为用户提供网状服务。泛在智慧服务实现了人人相连、书书相连、书人相连、库库相连、网网相连的深入协同共享,同时,用户也参与到服务中,充当活动的“Book”构成Living library(真人借阅)和Human book(真人图书),与其他用户形成互动共享[5]。因此,以5G网络为技术基础,将图书馆、用户和馆藏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用户在这种服务网络下获取服务和参与服务将会变得十分便捷。

3.3 图书馆服务应用的创新

图书馆服务应用的创新是结合新技术和新思维,在原有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我国已经有一些图书馆在结合新兴技术的应用创新上做出了尝试,如:苏州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最后一公里”,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下单并获得投递式的借阅服务,实现了在场、实体和在线、数字“两轮驱动”;浙江图书馆开发了浙江公共数字文化移动平台浙江文化通App,实时推送文化资讯信息和阅读信息,为公众提供数字阅读等服务,并将结合数字文化资源打造浙江省智慧文化云[6]。

结合5G技术的特点,5G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应用创新可以从5G特色馆藏建设和智慧服务应用两个方面入手。5G特色馆藏建设是指建设满足5G环境下用户需求场景的图书资源,除传统纸质馆藏和数字移动图书馆外,还能够提供满足语音交互、智慧化推送和虚拟现实应用需要的馆藏服务。这不仅仅是将原有的纸质馆藏资源变成数字化的图文形式,更需要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使这些馆藏资源“活”起来。馆藏与用户直接形成交互,用户可以听说读,也能借助虚拟增强现实设备构建虚拟场馆获得场景化体验。5G时代将这些特色化馆藏云端化,用户随时可以通过智能交互设备获取所需资源。

3.4 图书馆服务制度的创新

在5G环境下,图书馆用户需求向智慧化和优质体验发展,现有的图书馆服务制度可能很难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服务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制度,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下的智慧服务为目标,结合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馆员素质和技术应用,制定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目标和规划。图书馆应优化组织结构,并从制度上明确服务创新目标和加强馆员的服务理念、创新意识和自身能力发展的制度引导。

4 5G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关键问题

4.1 云端总馆的建设和优化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图书馆体制机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总分馆制可以有效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5G环境下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更具优势,不同的是总馆不再是中心图书馆而是在云端的图书服务总馆。在3G/4G通信条件下采用数字链路连接的总分馆模式,在一些网络条件落后地区无法建设分馆,同时网络带宽限制了资源的丰富性应用[7]。5G的高速率、低延时、高安全性特点,将打破数字链路下的总分馆发展不平衡的限制,各地区通过5G信号与总馆链接,实时获取大码流数字资源,共享云平台上的数字资源,云端总馆的优质特色图书服务资源将能为更大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

5G环境下的用户将更习惯于接受多媒体、虚拟现实及其他基于智慧化应用的图书服务模式,这就要求图书馆建设丰富的5G环境下的馆藏资源。此外,如何更好地满足海量的个性化用户需求也是图书馆创新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图书馆可面向智慧圖书馆发展方向,结合协同理念,以云端总馆为中心构建协同图书馆创新服务生态,调动各方资源参与云端馆藏资源建设和用户智慧服务[8]。在5G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各类终端接入云端图书服务总馆,利用智慧检索获得精准资源推荐,同时可以在云端总馆与其他用户进行实时交流和分享。

4.2 5G环境下的智慧馆员培养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技术为手段,而不能陷入只追求新技术应用而忽略人的感受与用户智慧服务需求满足的歧途。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发展并不仅仅是完成场馆的智慧化升级,而是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网络和更丰富的服务资源,实现面向用户的智慧化服务发展目标,因此,图书馆需要考虑用户的技术接纳、用户体验、知识版权和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此外,这些创新服务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员的参与,并对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员要以图书服务智慧化为目标,养成用户需求满足和体验提升的服务理念,并探索图书服务创新发展路径。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加强馆员培训,提升馆员素养并鼓励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雅,何盼盼.我国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述评(2008~2017)[J].图书情报研究,2018(3):3-7.

[2] 储节旺,汪敏.5G环境下移动信息服务创新初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3):29-35.

[3] 刘恩泽,罗彬.5G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变革探究[J].图书馆学刊,2020(1):9-12.

[4] 任广阔.5G时代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J].信息通信,2019(6):98-100.

[5] 陈远,许亮.面向用户泛在智慧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杂志,2015(8):4-9.

[6] 曹晓文.基于“图书馆+”的多元化创新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9(3):9-12.

[7] 王波.5G时代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研究,2020(1):29-35.

[8] 王林,许晓巍.基于协同生态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构建[J].新世纪图书馆,2017(4):28-32.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图书馆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
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