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上海”文化地标

2020-12-21王继虎

华人时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垦区苏北浴室

王继虎

“北上海”起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垦区劳动生产管理局

1950年2月,上海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樊玉琳与苏北行署协商,将苏北行署盐城分区台北县(今盐城市大丰区)所属以四岔河为中心的20万亩荒地划出,设立上海市苏北垦区,共有生荒18万亩,熟荒2万亩,足够供4万人耕种之用,而且承諾协助上海为游民建筑6000间房屋、10个新人村,供上海改造游民之用。

1950年6月,为了加强对垦区的领导,上海市政府在苏北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垦区劳动生产管理局”,任命民政局副局长黄序周为局长,沈维岳为副局长。到1951年10月份,上海市共送12043人到苏北垦区。苏北垦区也成为安置上海“游民”的最重要基地之一。而大丰,也开始被称为“北上海”。

治病救人——劳动医院

1950年5月,上海市卫生局调派及招聘医务人员52人,担负垦管局医疗任务。同年8月,垦管局建立卫生处,下设医政科、总务科、材料股,借用新丰镇民房建立简陋医院,设病床30张。1951年1月,命名为劳动医院(来自上海农场志)。黄序周亲自题字———“治病救人”。

1951年11月起,劳动医院为垦民作全面健康检查,受检人数2010人,查出疾病9504例次。有图文资料记载,垦管局卫生处1950年的6月在新丰镇的淮南纱厂开办“第一期医训班”,那时就开始自我培养护士了。这样的“医训班”断断续续大概到19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医院早期的护士多已转入医生行列,而同期上海的护士学校又源源不断地分配过来大量的护士,所以直到上个世纪末,劳动医院的医护力量一直很雄厚。

2008年,劳动医院在原址北200米处新建,医院建筑总体分为门诊医技楼和住院楼。新医院占地面积295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433平方米。

老上海生活——元华浴室

走进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远远就能看到“元华浴室”四个大字。今天的元华浴室安静寂寥,但在当年,这里可是老上海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

元华浴室坐落于知青总场场部,对于知青来说,工作之余到元华浴室泡个澡是奢侈的享受。虽然条件简陋,但元华浴室还是按照老上海公共浴室的样式建设。混堂是对老上海公共浴室的称谓,混堂的水,一天一池子,所有的浴客来了都在这个池子里泡,这是延续将近100年的洗浴方式。混堂的水第一道虽然清,但是水硬,洗了之后皮肤会觉得干涩。所以老浴客都知道,水是洗到第三、四道,已经开始发混,但不是浑浊得特别厉害才是最好的。头道水叫“生水”,洗到混了的才叫“熟水”。

每天中午开始,来“孵混堂”的人络绎不绝,对于每天辛苦劳动的人来说,最惬意的就是在浴室里泡去一身疲惫。小小的浴室还是社交场所。浴客们用上海话聊着家长里短、社会轶闻,俨然就是一幅老上海生活图景。

重要基础设施——安丰扬水站

年近八十的张永兴老人是到农场的最早一批人之一。他回忆说:“我们开始过来的时候,这里到处是水、芦苇、滩涂,根本看不到边,面上甚至没有路。”在这样一个地方发展农业,肯定要基础设施先行,安丰扬水站就是其中重要的成果。

安丰扬水站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初。岸上一台虹吸式的抽水机,一侧的取水管斜下伸入水中,一侧的扬程管将水提升到一定高度后注入临时储水池,储水池的下方有个涵管将水分配出去,送入各级支渠毛渠。一位农场老知青回忆说,虹吸或真空原理设计的水泵,不形成水封是抽不上水来的,当年孩子们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拿着提桶,将一桶桶的水从出水口灌进去,灌满了水又跑进机房,战战兢兢地推上电闸,当机器瞬时轰鸣起来的时候,很有驾驭世界的快感。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童年独特的回忆。而对于农场人来说,安丰扬水站则是当时最先进的基础设施项目。由安丰扬水站,可以追溯起北上海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责编  孙  波)

猜你喜欢

垦区苏北浴室
“西芹”老太
古代公共浴室是如何讲卫生的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掉下来的吸盘挂钩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浴室里的玩意儿
爱你有罪
永远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