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学习习惯的内涵及养成方法探究
2020-12-21陈红英
【摘 要】学习习惯对职校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发展对职校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所需建立的学习习惯应该是一种在解决实际工作任务时所采用的理性思维习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校内试点专业的课改实践,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项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探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职校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6-0043-05
【作者简介】陈红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胡格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施。
社会逐步由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快速转型,这对当下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单纯为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努力记住教师教授的客观知识点已不再是学习的重心,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职校生来讲更是如此。如何为职校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能促进其终身发展的学习习惯是摆在职业教育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职校生的学习状态分析着手,阐述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习惯内涵,选取教学组织中有助于培养学习习惯的5个主要方面说明具体养成方法,并对实施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职校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习惯内涵
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是无法顺利升入高中或本科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大量的文献分析及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职业教育阶段的多数学生在学习表现上往往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多数学生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仅设定在“获取一张学历文凭”上,学习主动性低;二是多数职校生课堂上的专注力不够,课后也不愿花更多时间在专业领域进行钻研,即便有课后努力学习的,也主要是为个人学历提升做准备,而非用在专业学习上。
对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职校生而言,将学习目标仅仅定位在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操作技能上已远远不够,他们更要从“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目标出发提升个人的非专业能力,比如信息获取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品格修养等。更值得强调的是,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非专业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提升非专业能力不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应是当前师生的共同目标。
学习目标的转变直接影响对学习习惯的理解和定义,传统教学中常用的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等单纯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特征的方法已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非专业能力方面。职校生需要建立的习惯应该是一种在解决实际工作任务时所采取的理性思维习惯,不仅体现在行动前要有目标有计划,还体现在行动后能评价和反思,这种普适性的思维习惯能帮助执行者有条理地开展工作,并在行动中不断实现自我提高。同时,为了有效完成工作任务,职校生在不同的行动阶段又需要不同的有效方法来辅助,比如正确获取文章重要信息的阅读标记方法,专注倾听他人的方法,在团队中实现高效讨论的方法,确保安全、规范操作的方法等。对职校生而言,首先需要培养这种思维习惯和方法习惯,这些习惯是助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开始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引入了德国胡格教学模式改革项目。该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组织和课堂实施,帮助学生在自主建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培养学习习惯方面有如下具体方法。
(一)创建行为化、递进式的非专业能力目标体系
在以往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包括学生可获取的职业技能证书等,而在非专业能力方面往往仅是几句抽象的话,比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是,学生怎样的行为表现是恰当可取的团队合作?学生面对问题时如何分析?怎样的行动说明在积极地解决问题?类似这些可用来衡量能力的典型行為表现是空缺的,导致非专业能力目标形同虚设,教师重心仍落在专业知识的教授上,教学过程自然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训练。
因此,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创建行为化、递进式的非专业能力目标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习惯培养的第一步。首先,结合试点专业岗位工作特点,从实现“培养独立、负责任、(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将“阅读书写、倾听表达、职业态度、友善真诚、解决问题”作为非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维度。其次,围绕这五大素养,分解出可行为化、可观察、可评价的指标,并按循序渐进的能力发展规律规划不同的学习阶段。比如在阅读能力方面,第一学年注重基本的阅读标记方法的训练,同时帮助学生养成标记的习惯及短时间专注阅读的习惯;第二学年注重对科技材料的阅读归纳训练,在强化阅读标记习惯的同时训练较长时间的专注力和归纳文章主题内容的能力;第三学年注重训练深度阅读理解能力,在进一步强化专注阅读、标记归纳内容的阅读习惯下,训练对信息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的画面不仅需要学生抓住内容的核心要义,而且要与自己的认知经验相结合,这正是典型的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关联的建构主义式学习表现,也是深层次学习的表现。其他素养能力方面的阶段性规划思路亦是如此。最后,将这些具体的非专业能力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形成非专业能力目标体系,推动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使其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为达成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的目标创造重要的基础条件(不同阶段、不同素养维度下的目标描述如表1所示)。
(二)坚持项目式教学
再好的目标计划如果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难以发挥习惯养成的效用。为了扭转学生“被迫、不情愿”的被动学习状态,可在教学中引入具有功能意义的实物型项目载体。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试点班主要围绕手动冲压机和工位机器人两个项目开展教学(如图1所示),并在项目制作的情境中嵌入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做中学、学中觉”,让其体会到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用,这种意义感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实践证明,比起纯理论教学,能动手的实践性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比起制作无功能意义的项目任务和仅为了训练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制作真实、有功能意义的项目任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更易于坚持。
(三)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项目教学中坚持行动导向原则,对任务情境按照“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商议决策—操作执行—监测检查—评估反思”7个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三年中不断变化的是任务内容,始终不变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行动导向的不同阶段也为培养学生各项行为方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比如信息收集与计划阶段可以让学生掌握信息搜索、辨别、整理的方法,商议决策阶段可以让学生掌握友善倾听、观点表达、有效讨论等方法,执行和检测阶段可以让学生掌握独立开展工作、解决困难的方法,评估反思阶段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表达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不足后主动寻求改进的意识习惯。这些行为方法正是前期规划的非专业能力目标的具体内容。
(四)采用全员参与式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在行动导向的不同阶段开展有效的交流、表达、反思并独立工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帮助学生记忆的卡片式复习法、训练个人阅读分析的关键词结构图法、训练相互学习的小组拼图法、训練小组高效讨论的井田法、训练知识表达的可视化法等。这些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官,让其保持课堂专注力,也为学生创设了更多深入思考和大胆表达的机会,达到训练学生多项行为能力的目的。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更是了解和掌握各种有效行为方法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
(五)实施持续性的非专业能力评价
持续开展非专业能力的阶段性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时刻关注自己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上的表现以及合理规划后期目标。实施此项工作首先需要教师设计与阶段非专业能力目标相统一的评价表(如下页图2所示),在日常教学中邀请学生填写反馈信息,在定期收集、统计学生自评平均数据和多位授课教师对同一学生的师评平均数据后,将两项数据呈现在同一个雷达图或柱状图上。其中教师系列数值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某阶段学生在预设能力目标上所达到的程度,学生系列数值与教师系列数值的偏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自我理解水平。两条数据线越接近,学生自我理解水平越高。最后,教师根据需要组织师生谈话,一方面增进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让自我理解偏差较大的学生反思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在后面的评价中不断调整,提高自我理解水平。
三、成效与不足
从第一届教改班学生参加按照德国行业协会标准组织的毕业考试所取得的成绩(该成绩由德方统计公布)看,学生实践技能(含理论)达良以上等级的占班级人数的80%,职业素养(自主性、独立性、沟通能力、责任心及工作方法)达良以上等级的占班级人数的100%。这说明教改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伴随教改工作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能完全统一
受限于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教改实施主要在专业课程领域,通识课程、素质拓展项目课程仍保持原有的授课方式,其教学目标侧重点、教学方法等与实施改革的专业课程不一致,实质上是缩短了特定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时间,削弱了学生对阶段能力目标的关注度,从而降低了学习习惯的训练效果。
(二)教师对非专业能力的引导水平有待提高
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能在专业技术上指导学生,还要在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方面有研究,并能言传身教。但是,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多属于专业技术类,很少接受过此类培训,因此,教师对非专业能力指导和评价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个问题在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模式中尤其需要重视。
在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对学习目标(学校培养目标)的内涵理解,从教知识向训能力转变;在此基础上再从顶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立具体化、可观测的行为化学习目标体系,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预设的能力目标上行动、思考起来。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能力素养才会不断得到强化,假以时日终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