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美术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2020-12-21毛海燕
毛海燕?
摘要:美术活动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点,它是以观赏、审美为核心元素的一种艺术性情感实践过程,非常需要与之相应的观察感知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否则,就难以真正达成预期活动目标。在学校教育中,作为一门艺术类基础学科,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群体思维想象能力的有效载体和优质平台。儿童时代是启蒙教育的最佳黄金时期,培养人的思维想象能力应当而且必须从儿童时代开始。笔者立足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拟就如何构建儿童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基本模式角度,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 想象力培养 教学
爱因斯坦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不仅比知识来得更加重要,它还是知识进化的根本与源泉现象。”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经典之论,意在强调想象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小学是人生极其关键的阶段,学校及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并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有效地培养儿童群体的思维想象能力,这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不言而喻的。而极具艺术特质的美术学科,在培养思维想象上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优势地位。那么,如何以美术学科为载体来有效培养儿童的思维想象能力呢?笔者主要试从如下方面简要阐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以“想象画教学”为抓手,培养儿童思维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想象画”是小学美术启蒙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那么,什么是“想象画”呢?顾名思义,想象画就是引导儿童群体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上,对原始画材料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和组合,并且通过与之相应的思想想象活动,进而产生新的构思、题材和形象的一种美术创造性活动。这种“想象画”形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儿童群体的学习兴趣和活动情感,而且有利于逐步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以《会变的花树叶》内容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进行如下导入:“同学们,美丽的春姑娘太可爱太热情了,她特意为我们捎来了一份礼物。现在请各个小组拿出信封,看一看春姑娘究竟为我们带来的是一些什么礼物呢。”学生纷纷打开信封一看,不由得欢欣鼓舞起来:“哇,是树叶!”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再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片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它在外形上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小手来摸一摸树叶的正面和背面,实际体悟一下树叶给人的感觉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让全班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运用已经学过的点、线、面诸多元素以及“夸张、变形、添加”等多种方法,相互合作,共同设计出一组花卉图案。由上述经过可知,这种想象画活动确实自带“流量”,不仅有利于引导儿童自觉主动地发挥想象力,还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想象潜能。这种活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以“情境畫教学”为抓手,培养儿童思维想象能力
有人说过:“教于形象生动,学于直觉感知。”这一论断意在强调形象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如此,尤其对小学生群体而言,由于阅历简单、学识浅、认知度较低,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生活现象等缺乏一定的实际体悟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或者引入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特别是通过形象化感知这种手段逐步引领并有效启发儿童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而从厚积薄发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比如,在创作画内容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教学活动程序,而是首先提出如下一则谜语: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的头是圆圆的,眼睛是大大的,身子是长长的,腰更是细细的,同时还有一对长长的翅膀。它飞着飞着,一会儿停在绿色的大草坪上,一会儿站立在草坪周围的栅栏上。到底想干什么呢?原来它是在找“蚊子”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呢?在历经短暂的猜测后,大家终于猜出了它就是“蜻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道:“那么,蜻蜓在飞着时或者吃蚊子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讨论。在这良好情境的作用下,教师激励大家把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描绘出来。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地拿起笔、动起手来,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手工画教学”为抓手,培养儿童思维想象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重要的能源。”其意在强调观察活动对儿童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就美术学科活动而言,我们如果把观察视为一种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的话,那么,想象则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在手工画观察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能力,从而把观察与想象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起来。如此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眼、脑相通互动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乐学善思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以染纸内容手工课活动为例。教师首先拿出一幅已经染成的作品,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与欣赏中猜一猜这幅作品会是什么。接着,引导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来学习制作。由于每幅染纸作品上的图案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这一折纸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师所问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有利于让学生从不同折叠法和不同类图案中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由此可见,在手工画作品完成过程中,观察与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既可培养儿童的观察与审美能力,又加强了对他们思维想象能力的有效性训练。
四、以“信息画教学”为抓手,培养儿童思维想象能力
这里所说的“信息画”,是指通过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予以展示的美术作品。时至今日,随着教育信息化特质在不断地强化,美术课程教学经常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来开展喜闻乐见的欣赏课活动,有利于赢得不可多得的科技附加值。在当前这种教育大背景下,这是培养儿童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极其重要而又常规性的一种教学途径。德国19世纪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美术佳作欣赏是激发儿童想象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善于把多媒体技术积极有效地融入其中,并且通过激励、引导和启迪等手段,引导小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进行想象,非常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以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笔下的作品《星夜》为例。在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简单生动的情境描绘和语言引导,制造与之相应的美妙心境,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充分想象自己趴在窗台上仰望浩瀚星空的生活情景——在无边无垠的太空中能够看到什么,又能够想到什么。在各自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星夜》作品,再引导大家欣赏与认真体会,并联系自我想象进行比较与讨论,从而让他们不仅“看”到更多,还“想”到更多。如果缺乏信息手段的支撑,培养想象能力则会事倍功半。
五、以“创造画教学”为抓手,培养儿童思维想象能力
究竟什么是“创造画”呢?就是引导小学生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在大脑中形成和创造新的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创造与想象往往是联袂互动的,而不是彼此分开的。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大致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大基本类型。无论哪一种现象,它们都始终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元素。本文着重介绍后者——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动物联欢会》教学为例。首先让小学生听一段音乐故事命题画,让儿童随着音乐故事情节,在头脑中建构动人的画面:在森林中,小鸟用动人的歌声招来了许多客人并聚集联欢——小猴、小猪、小熊和小兔等都在喜不自胜的状态下尽情地表演起来。通过如此形式的音美和谐,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对引领儿童思维想象充分发挥了“启动与活跃”的作用。再以《美丽的鱼》课堂教学为例,教师采用儿歌形式,来生动形象地概括鱼的特征:“大金鱼啊,穿花衣,椭椭圆圆五个鳍;团圆眼睛长尾巴,游往东来游到西,摇摇摆摆真神气。”“热带鱼啊真美丽,身穿五彩花衣裳。三角尾巴三角身,游来游去够大气。”如此诗意化的儿童语言描述,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能够启发他们对大金鱼和热带鱼等独特形象的想象,從而为课堂教学的美术画创作活动提供无可替代的实质性依据。
以上是笔者根据教学与反思而初步获取的实践做法和成功经验。总之,“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小学美术课程活动中,时时处处存在丰富多元的想象现象。教师善于以想象画、情境画、手工画、信息画等教学为抓手,有利于把儿童逐步引向乐学好思的艺术殿堂,为培养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激发无限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J].国际公关,2019(08):131.
[2]王换群.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2):161-162.
[3]李素敏.关于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130.
[4]杨薇.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201.
(作者简介:毛海燕,女,本科,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