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

2020-12-21吕倩云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故事性语文课多元化

吕倩云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便是语文课本。在以往的语文课本中,虽然会针对阅读能力训练将课文分为精读与略读,但这种分类并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会将教学时长作为区分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标准,忽略题材、文体等其他因素,采用统一标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依文而教、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教学条件。

一、故事性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乐于读故事,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对此,统编语文课本也收录了不少故事性强的文章供学生们阅读。对于故事性文章,教学方法最好能围绕着学生兴趣展开,通过适当的阅读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做起。

1.引導故事内容改编

考虑到学生年纪偏小,想象力极为丰富,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性格特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结合课文中的某一个留白,鼓励学生去创造和改编故事内容。这样一来,既能够顺利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好感,又能充分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

例如,教师在教学《蜘蛛开店》这一篇故事性的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主旨,首先进行了“杂货店”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阅读状态。当学生完成阅读,教师又进行了一系列提问,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活力的目的:根据课文内容试推测一下,蜘蛛是否还会在未来开店?如果它重新开店了,它最有可能开什么店?在日后的开店过程中,你们猜它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它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通过带有故事性、假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就充分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阅读,如何读懂课文。

2.激发故事自主创编

与以往的语文课本不同的是,统编本语文在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故事性特征,并且内容都非常流畅,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发展需求。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特征适当的“放权”,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用兴趣来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增添语文课堂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考虑到这篇课文围绕着“老屋”而展开叙述,刻画了善良的老屋形象,令学生记忆深刻。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围绕着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在成员们对相互配合下完成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并完成课文学习任务。有小组结合了“皮影戏”这种形式,将课文中出现的老屋、小蜘蛛等主人公制作成皮影,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进行了故事重现。学生们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更使得学生用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所选择的这种方式,让文中的形象用一种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更具感染力,带动其他学生也沉迷于故事情节之中,有效实现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统编语文课本中,供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文通常篇幅短小且带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为他们创设带有故事情节的教学情境,顺利实现教学内容的过度,带领学生在阅读的世界中“遨游”。

二、探究性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探究阅读是指学生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篇文章进行自主感知、理解以及鉴赏,进而获得情感体验、读懂文章深意的过程。

1.促进自主探究阅读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于语文课本,选择适合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发挥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对韵歌》时,考虑到文章内容带有较深的启蒙寓意,于是教师进行了如下的探究阅读设计:在完成简单的课文阅读后,教师集中于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对”前后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从节奏和韵律出发,但对的针对一些经典句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句式的鲜明节奏感。在反复诵读的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尝试着打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读,共同感受《对韵歌》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顺利实现了语言的有效积累。

2.引导问题探究阅读

问题探究阅读法可以理解为将问题作为串联课堂的线索,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一定目的性进行阅读探究。在此过程中,主要包含引起质疑、探究思考以及解答疑惑三个流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课文《去年的树》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主旨,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设计了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第一,当春天来临,冰雪融化,南迁的鸟儿归来,它会怎样去结识新的朋友呢?在这个过程中,它向谁打探过消息?第二,从文章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它寻找鸟儿的眼光中透露着哪些信息?第三,文章中特别提及了有一双隐藏的眼睛,你们是否发现了?在哪里出现过?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进行自主阅读,先是读懂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又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二次阅读,发现了寻找鸟儿时焦急的目光,体会到了目光中透露着复杂的情感。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理解逐渐加深。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问题探究的形式带领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带着问题思考,逐渐将自身情感投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和主人公形成了共鸣,有效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

三、比较性阅读——培养阅读思维

在教学改革浪潮的风起云涌间,阅读教学的地位也逐渐得到凸显。作为阅读教学中广受好评的一种教学方式,比较阅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小学生们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阅读课中将两篇带有一定相似性的文章联系在一起展开了比较阅读教学,让学生对比《小松鼠找花生》与《小蝌蚪找妈妈》这两个故事的内容、描写方式,进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情节出发,对比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流露,实现了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又如,一位教师将老舍先生的《猫》与《养花》两篇文章结合在一起展开对比阅读教学,并通过不同故事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老舍先生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活态度。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也深受作者影响,能够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人生。

阅读教学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是因为它能丰富学生情感,更因为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身为语文教师,应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爱上阅读的基础上爱上语文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213300)

猜你喜欢

故事性语文课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语文课文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创作谈:场景
专业化PK多元化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