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问”思辨,引领深度语文学习

2020-12-21易仁玲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写景辩论思维

易仁玲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它与语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需要,巧妙地借“问”思辨,激发学生问学意识,以问促学,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一、以问引思,激活思维张力

借问思辨首先需要激活学生思辨张力,让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这样才能为课堂思辨活动提供支持。因此,教师要善于借“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思维参与进来。如何以问引思,这就需要教师优化“问”的品质和“问”的呈现方式,设计出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够承载语文核心知识的问题。

如《海上日出》一文,我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日出场景图,学生一遍观看,一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看日出的感受与体验,再引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平常看日出和海上日出的场景和感受是不是一样,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划出描写海上日出的句子和最能体现作者海上看日出感受的句子。

这个环节借助多媒体优势,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日出场景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自身的切实经历,思维开动起来。在学生思维得以激活的基础上,自然地发问,问题的设计紧紧扣住文本题目,聚焦文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是圈划出写景的句子,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找出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句子,完成从感悟写景到体悟情感的深入。

不仅如此,问题设计还体现出思辨的思考,学生在阅读《海上日出》时,需要调动自身看日出的经历,将自己看日出的经历和感受等与本文相比照,从而使学生带着思维的张力进入文本,在比较中促进学生和文本深度互动。

二、以问促思,拓展思维广度

学生阅读思维激活后,需要教师一步步地激发,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扩展开来。如何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以问促思。目前,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提问过多、过散,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主问题意识,构建高效的问题串,引领学生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海上日出》一课,围绕“写景”和“抒情”两个核心语文知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写景的句子和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再扣住学生找出的“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肯定还是不确定性?试着根据作者表达的意思将之改为陈述句,将两个句子试着比较读一读体会反问句式的表达效果。

这个环节,抓住文本末尾反问句进行发问,设计了三重活动,第一重活动是对句子表达的意思进行明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作者对海上日出的总观感;第二重活动是句式比较活动,引导学生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进行句式转换。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并且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第三重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透过语言感悟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感受到反问句的独特表现效果。

学生围绕该句进行思辨性活动,感受到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围绕写景进行二次建构:作者用“奇观”一词高度概括出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再回到文章中的写景句子感受海上日出之“奇”,试着用“我读出了(  )之奇”句式表述。

“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考,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完成对本课核心知识的解读,让学生把握本文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并在思辨活动中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进行比较建构,实现学生言语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三、以问激辨,提升思辨深度

学生思维品质的进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质疑與辨析无疑是提升思辨深度的一个有效路径,教师不妨从文本中抓住一个思辨的支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从而推动课堂教学不断走向深入。

例如,《海上日出》一课,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从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分析,学生理解这一点是存在困难和障碍的。鉴于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性话题:阅读需要思考,对于这篇课文的阅读,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例如围绕“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一句,有的学生指出这句话是一个病句,既然是“真红”,为什么又“没有亮光”,你是否赞同这位同学的话。

学生围绕提出的话题,形成了两派,既有赞成的,也有提出质疑的。围绕这两种观点,我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辩论,我进行了适当的提示:大家在辩论时注意结合我们自己看日出的经历,再查查资料了解海上气候环境。

这个环节借助设计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提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将调动自身生活经历。由于学生观看日出的环境不同,自然不会认同作者所写之景,形成思维冲突,探究好奇心得到有效的激活。同时,由于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查阅海上气候环境资料。学生通过查阅海上气候环境资料,对于日出的环境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海洋由于大量的水蒸气,发生光的折射,显现出七色,在七色光中红色的穿透力又很强,因此就形成了“真红”的效果;“没有光亮”又是因为日初出光亮不大,再经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消耗的能量多了,光线透不过来。

通过这个环节的辩论活动,学习深度得到有效的拓展,不仅涉及到物理知识,还涉及到地理知识。再归结到语文层面,又紧扣写作语言要素,让学生意识到作者深厚的写作技能,抓住了海上日出的特点。教师再顺势利导,提出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发展。

四、以思生问,引发思辨创造

提问是引领学生思辨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有效方法。然而,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在于在思考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个性思考,并将个性化思考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就是以思生问的过程,改变教师一问到底的现象,赋予学生自主发问的机会,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辨创造。

《海上日出》一课,在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的基础上,我将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相信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还有自己的问题或者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了讨论,语文课堂也在学生讨论中不断走向深入。

以思生问,思是基础,需要教师寻找生问的合适的时机,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不注重生问的思维铺垫,学生就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思辨活动实效性就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思辨创造。

总之,“问”是推动语文课堂深入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借“问”思辨,构建高效的问学课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问”的时机,给学生创造“问”的机会,这样才能引发真正意义的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归盘园学校 (417114)

猜你喜欢

写景辩论思维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写景成语连线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同影子辩论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