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的策略
2020-12-21池小乐
【摘 要】本文基于师生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在分析教师角色转换的基础上论述师生互动的策略,提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组织实践活动等做法,以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教师角色转换 师生互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053-02
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相互间的交往行为。它作为教学中最为普遍、不可或缺的课堂人际互动行为,为保障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起到较大的作用,有效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更轻松、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摆脱以往的被动学习、厌恶学习的不良状态。本文从师生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三大重要意义着手,在阐述教师的三大角色转换的基础上,围绕师生互动的策略展开分析,为中职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一、师生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明确教师主导作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教师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台下昏昏欲睡地听”的授课方式,通过讲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新知。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需支付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来保障课堂理论知识的饱满,但整个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注意力有限,无法完全吸收和掌握课堂教学知识,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师生互动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交往行为,教师、学生两者间的交互频率越大,教师就越可以精确判断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立足自身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依据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课程进度或授课方式,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认知,进而有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复杂,且学生学业压力日益增加,而兴趣是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的关键。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职责最为重要的是诱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产生求知需求,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保持一种兴致昂扬的状态。适当的师生互动,一是能够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互行为中掌握语文教学重点难点并进行有效记忆,同时在教学课堂中及时提出问题让教师答疑解惑,避免部分学生在课后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摸索还不知所以然;二是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满足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实现师生平等交流,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处于优势地位,大部分学生面对教师总是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成反比关系。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让教师、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平等地位,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及时处理好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让学生获取新知的劲头更强更足;还能够让教师、学生两者在教学中实现良性循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评价或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调整教育教学方式,而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也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展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新课改提出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问题,提出教学目的并非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换句话来说就是“教师搭台,学生表演”。“搭台”就是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依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载体,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相匹配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輕松、自由以及彼此尊重的环境中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便于学生顺利完成“表演”任务,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熟练应用。
(二)由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习合作者,这就意味着以往的“教师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台下昏昏欲睡地听”的授课方式要转变为教师、学生间的双向教学,师生构建成一个新型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角色应从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多种要素构建而成的生态系统,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真诚交流、平等对话,凝聚合作精神,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学生两者间是相互学习的新型互动关系,教师要摆脱以往的“学习的监督者”形象,重新树立与学生同步学习的“伙伴”形象。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辅助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三)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利用者
传统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导致“教师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出现,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师生互动的需要,急需教师创新、开发、利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角色应从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利用者。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教材中的案例、图片等)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有效收集和整理与教学有关的案例故事、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资源,同时还要深挖生活资源(如生活案例、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资源等),将这些资源整合成相对完整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过程是鲜活的、有趣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树立师生互动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之前偏重理论传授的教学理念,强化师生互动行为,并把以往互动行为的重心从优等生范围扩大到全部学生范围。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抛出一个论题“爱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吗?”组织一个小型辩论赛,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部分,两方均包含A(优等生)、B(中等生)、C(差等生)三类学生,随后指导各组学生协同合作,确定C类学生为资料收集员(主要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B 类学生为资料整理员(主要负责相关资料的整理)、A 类学生为辩手(主要负责赛场发言辩论)。在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A 类学生带动 B 类学生,B 类学生带动 C 类学生,大家共同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在辩论过程中,B 类、C 类学生要及时给 A 类学生提供最新的资料辅助,形成一个良性合作的比赛团体。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协同合作中有所锻炼,学习意识得以增强。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行为。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与美国黑人发展史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认识美国黑人的发展历史和生存状况,强化对教材内容的背景了解;并将组织学生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给予适当点拨,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掌握比喻、排比、反复等不同修辞手法的应用。接着,提出“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采取分小组讨论并上台发言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的伟大理想。最后,组织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梦想,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和操作实践的能力,提供更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在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三)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增加师生互动频率
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日趋理性,学习模式也慢慢形成固化状态,但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还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参与兴趣。对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创新创造的同时,加强师生互动频率,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认知。以《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请有名胜古迹旅游经历的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建筑特征;再把学生带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地建筑的主要特征;最后要求学生制作一期以中国建筑特征(或本地建筑特征)为主题的班报,真正把理论课堂与社会生活进行紧密关联。在实践中,学生在面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实现在增加师生互动频率的同时稳步提升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作为一种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交流沟通、信息共享的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要素之一,其成效不仅与教师相关,还与学生密切关联。教师必须及时树立师生互动理念,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习和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尤其要重视教学实践的开展,做到在实践中内化并丰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积极主动的态度、对教学活动给予充分配合,以加深师生间的了解,促进融洽、协调的课堂状态。
【参考文献】
[1]李秀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效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9(12).
[2]何 韫.基于新课改的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改革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3]李春玲,刘万宝.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汉字文化,2018(14).
[4]沈 阳.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14(11).
【作者简介】池小乐(1984— ),女,汉族,籍贯广西陆川,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玉林市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县实验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