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温对储存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020-12-21禤健蓉罗娇娜周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凝块血站回归方程

禤健蓉,罗娇娜,周燕

(1.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广东 佛山528000;2.梧州市中心血站,广西 梧州 543002)

血小板输注是止血复苏的重要处理措施,血小板聚集在小血管破裂处形成血小板栓,后者可堵住破裂口,释放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等,进而促进血液凝固[1]。血栓弹力图仪(thromboelastogram,TEG)可从血凝块形成、稳固,最终到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且体外的重现性非常好[2]。目前临床工作中尚未见是否可以采用加温的方式将血小板输注进入人体,国内也未见加温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主要选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心血站血库中的单采血小板,在体外进行上述研究,观察加温前后血小板功能是否有明显变化,旨在为临床输注血小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心血站血库中储存3~5 d的单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每治疗量约260~270 mL,含血小板≥2.5×1011个,测试前的单采血小板均在血小板振荡器内,20~24 ℃振荡保存。

1.2 仪器和试剂

血小板采集设备:使用Trima Accel血细胞分离仪器,所用管道是Trima Accel血细胞分离仪器配套生产的一次性耗材,设备与耗材采用美国Caridian BCT公司生产的Trima血细胞分离机及去白细胞血小板专用耗材。

输液输血加温仪:使用德国barkey输液输血加温仪,型号:autocontrol 3XPT。

1.3 方法

1.3.1实验方法[3]升温处理:轻轻摇动每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约3~5 min以使其混合均匀,从每个治疗量样本中抽取2 mL用于基线测试。随后取出15 mL注入输液管,将输液输血加温仪提前预热至41 ℃,将仪器的加热套管包裹输液管外部进行加热,分别于10、20 min后从输液管道中取出2 mL样品待检。重复操作2次,取平均值。

1.3.2检测方法 对升温处理的血小板分别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XP-300,日本Sysmex公司)以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并计算血小板含量。

使用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及其配套专用试剂检测血栓弹力最大振幅(thrombotic elasticity maximum amplitude,TEG-MA)。TEG要求较高,任何因素的大小震动均可影响描记图像,因此,需放置在平稳、固定的台面上。首先检查TEG顶部水平仪的气泡,保证机器水平稳定;开机后待温度升至37 ℃时再进行操作;基线测试时保证TEG各通道参数[纤维蛋白原形成前的时间(R)、纤维蛋白块形成及凝块加固的速度(α角)、纤维蛋白块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K)、最终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及MA出现后30 min幅度下降的比例,即凝血块的溶解(LY30)]差在200以内。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加温时间对样本血小板含量的影响

加温10、20 min后血小板含量与加温前有高度一致性(趋势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920 2x+80.692,R2=0.992 2;y=0.950 9x+50.424,R2=0.992 4)。加温10 min前后血小板含量变化范围为(-5.7~11.89)×109/L,平均2.174×109/L;加温20 min前后血小板含量变化范围为(-3.5~11.2)×109/L,平均2.058×109/L。见图1。

A:加温10 min后;B:加温20 min后

2.2 不同加温时间对样本TEG-MA的影响

加温10、20 min后TEG-MA与加温前有高度一致性(趋势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9513x+3.0177,R2=0.9940;y=0.984x+1.2191,R2=0.9919)。加温10 min前后TEG-MA的变化范围在(-0.5~0.7)mm,平均-0.092 mm;加温20 min前后TEG-MA的变化范围在(-0.6~0.9)mm,平均0.200 mm。见图2。

757065605550757065605550505560657075加温前MA(mm)MA(mm)MA(mm)BA

2.3 加温前与加温不同时间样本血小板含量及TEG-MA变化

与加温前比较,加温10、20 min样本血小板含量及TEG-MA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

表1 加温前与加温不同时间样本血小板含量及TEG-MA变化

3 讨论

血小板功能检测有助于预测出血风险、判断出血原因,还可用于指导临床止血措施的实施,尤其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而言,血小板功能检测更是非常重要的[4]。2017年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在血小板输注指南中指出,术中检测血小板含量和TEG-MA可以达到节约血小板输注量的目的[5]。但由于检测仪器、时机、实验方法、操作人员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得到准确的血小板功能试验结果。

早在1962年,Obrien和Born[6]开展了一项血小板聚集测定的研究,被认为是评价血小板功能的金标准,但由于受血标本质量、标本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产生假性结果。血小板功能检测仪是通过库尔特原理连续计数活化前后血小板数来评估血小板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7],但目前尚未有对该方法质量控制的报道。TEG是血凝块形成动力学的描记图,其可以以图形形式显示凝血块形成和溶解所有阶段粘弹性状变化,属于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一种[8]。有统计显示,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9],低体温的发生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循环系统紊乱、麻醉复苏延迟等不良现象,而引起围术期低体温的主要因素有大量输血和(或)大量输入低温液体等[10],因此,术中适当加温所输注的血制品或大输液等对维持患者体温恒定有重要意义。临床使用的恒温加压输液装置可满足36 ℃~38 ℃的不同液体温度需求,在快速输注大量血制品或大输液的同时实现了同步加热升温保温的目的[11]。

本研究对血站血库中单采血小板样品(3~5 d)进行研究,将样品在输液输血加温仪中进行加温处理,并对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整个研究过程顺利进行,结果发现,加温10 min前后血小板含量平均变化2.174×109/L,加温20 min前后其平均变化2.058×109/L,加温10、20 min前后血小板含量线性回归方程的R2分别为0.992 2和0.992 4,且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与加温前比较,加温10、20 min样本血小板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说明加温处理后样本的血小板含量与加温前有高度一致性,且体外升温并不会引起血小板含量的下降。

MA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凝块的最终强度和稳定性,这个纤维蛋白凝块是由纤维蛋白与血小板通过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也是反映血小板功能/凝集的指标[12]。在健康成年人体内,血小板粘弹性研究报告中的平均TEG-MA约为(63±5)mm。本研究观察到样本在41 ℃条件下加温10 min后TEG-MA平均变化-0.092 mm,加温20 min后平均变化0.200 mm,加温10、20 min前后TEG-MA线性回归方程的R2分别为0.994 0和0.991 9,且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与加温前比较,加温10、20 min样本TEG-MA均无明显变化,该结果提示加温处理后样本的TEG-MA与加温前有高度一致性,且体外升温并不会引起凝块强度的降低。

综上,升温对储存血小板样品的血小板含量和TEG-MA均无明显的影响。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是在体外观察到的,并没有观察升温对输注体内的血小板的任何反应。因此,该研究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输入体内的血小板的实际状态,这仍需根据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凝块血站回归方程
杜洛克公猪精液中微凝块对保存效果的影响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activity 放射的用途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超声“钻头” 可打破血液凝块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