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适应状况初一新生的初始沙盘特征分析

2020-12-21唐海波韩秀英张淑娟

宜宾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沙具沙箱沙盘

唐海波,韩秀英,张淑娟

(1.宜宾学院教育学部,四川宜宾644007;2.宜宾市八中,四川宜宾644000)

适应是个体在应对环境限制或改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能力,它涉及对个体内在进行改变和对外在环境施加影响这一双向过程。无论是对单一的个体或是作为群体的人类而言,生命发展历程都是一个需要不断适应的过程。不同的是,在适应环境的这一过程中,不同个体间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小学和初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科目、学习难度、学习方式和师生交往等环境因素存在巨大差异。加之学生进入青春期这一特殊人生阶段,心理层面更容易出现波动现象,因此“小升初”后的学校适应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教育一线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发现,学生的学校适应与其学业成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学校适应能够有效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1,2]。初中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刘玥等人的大规模调查发现,是否为独生子女、流动经历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初一学生的适应性[2]。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学生的心理韧性都与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存在着紧密联系[3-5]。

沙盘游戏(Sandplay)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于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它以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为基础,将其注入了分析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思想并进行整合而形成。初始沙盘是来访者第一次完成的沙盘作品,它在沙盘游戏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初始沙盘往往能够反映出来访者所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可能的治愈线索,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启发[6]。研究发现,初始沙盘还具有重要的心理评估作用,它可以用于正常人群和异常人群的评估,还可以用于评估沙盘游戏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7]。葛缨等人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比正常组更偏爱军事类沙具,而较少使用自然和生活元素类沙具,同时呈现出更多的创伤主题[8]。李洁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不同类型社会退缩的幼儿在初始沙盘中的沙具选择和主题呈现上同样存在差异,初始沙盘能够发挥出诊断的作用[9]。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不久的新生而言,适应困难群体与适应良好群体间之间在初始沙盘特征上是否存在差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以为相应的评估和后续心理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宜宾市区某中学初一年级5个班的276名学生开展《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6份。将问卷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在排除不愿意参加者后,选取得分前14名作为适应良好组,得分后14名作为适应困难组,共计28名学生参加了本次研究。其中,男生14名,女生14名。适应良好组的学校适应分值为133.14(SD=1.512),适应困难组均值为84.86(SD=8.475),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之间分值差异显著。在研究开始前,所有被试均被告知了沙盘游戏操作相关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被试详细信息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筛选量表。采用崔娜编制的《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对被试进行筛选。该量表由“学校态度”“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业适应”和“常规适应”5个因子构成,共计27题。被试得分越高代表学校适应情况越好。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28,分半信度为0.905[10]。

2.沙盘设备。标准沙盘游戏治疗室一间,包括1个标准规格的沙箱(57厘米×72厘米×7厘米),4个沙具架,不同种类的沙具约1 200个,1部数码相机,1个计时器和自制的个体沙盘制作记录表。

(三)实验程序

利用被试空余时间,邀请其到学校沙盘游戏室参与实验。整个实验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正式的指导语如下:“同学你好!欢迎参加本次沙盘游戏实验。你目前看到的是沙箱和沙具,它们是用于探寻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工具。等会你将用这些沙具在沙箱里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沙盘作品。沙箱的底面是蓝色,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水或海洋。沙箱的四周也是蓝色,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天空。现在请把双手放进沙子里,感受一下沙子,闭上眼睛,放轻松!(持续约1分钟,过程中引导被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大脑里浮现出的画面)好,睁开双眼(帮助被试将沙恢复成原状)。可以开始制作沙盘了,沙具架上任何想拿的沙具都可以使用,但我们尽量一次只拿一个或一类沙具,可以从沙子开始,也可以从拿沙具开始。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动沙子,也可以不动沙子,取决于你自己当时的意愿。总之,你可以放松、随意地制作自己喜欢的沙盘,共有50分钟的时间可以制作这个沙盘,所以时间是充足的。我会在旁边陪着你,同时会做一些记录,当你完成后就可以告诉我。”在被试正式开始制作沙盘后,主试坐在一个不打扰被试的位置进行陪伴和记录。

(四)编码与统计分析

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制了初始沙盘作品统计编码表,对所有沙盘作品中的沙具使用情况、作品主题和沙盘特征等进行统计。具体如下:

1.沙具使用情况。将沙具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元素”“宗教”“武器”和“其他”十种类别,分别统计每位被试在相应类别上和总体的沙具使用数量[9]。

2.沙盘作品主题。沙盘游戏的主题主要包括受伤和治愈两大类主题。参考国内学者申荷永等人的分类,将受伤主题分为“混乱”“空洞”“分裂”“限制”“忽视”“隐藏”“倾斜”“受伤”“威胁”“受阻”“倒置”“残缺”“陷入”和“攻击”14个小类。将治愈主题分为“旅程”“能量”“连结”“深入”“诞生”“培育”“变化”“灵性”“趋中”和“整合”10个小类。统计每位被试在各主题小类上的得分,出现一次计1分,并最终汇总为受伤和治愈两个大主题的得分。

3.沙盘作品描述特征。沙盘作品的描述特征主要包括:沙盘整体特征,颜色丰富性,是否有自我,动沙幅度,是否使用桥,是否使用栅栏,是否使用石子,是否有住宅,是否有河流。

4.沙具摆放区域特征。为了更好考察学校适应良好组和困难组在沙盘方位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对沙箱各个空间区域的沙具摆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被试面朝沙箱为坐标,将沙箱分为左下、左中、左上、中下、中心、中上、右下、右中和右上9个区域,分别统计被试在每个区域摆放沙具的数量。

整个编码工作利用Excel2013完成,当编码工作完成后将数据导入至SPSS23.0软件,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考察两组不同适应状况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差异。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沙具使用情况

对学校适应良好组和适应困难组所使用的各类沙具和沙具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自然元素类沙具上存在着显著差异(t=2.985,p=0.009)。适应良好组比适应困难组使用了更多的自然元素类沙具。除此之外,两组学生在其他沙具种类和沙具的总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不同适应状况学生的沙具使用情况

(二)两组学生的沙盘作品主题分析

对两组学生沙盘作品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受伤和治愈这两类主题的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适应困难组的受伤类主题得分显著高于适应良好组(p=0.007),而适应良好组的治愈类主题得分显著高于适应困难组(p=0.001)。在具体主题上,适应困难组在“空洞”主题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适应良好组(p=0.032),而适应良好组则在“连结”和“趋中”这两个主题上的分值显著高于适应困难组(详见表3)。

表3 不同适应状况学生的初始沙盘主题

(三)两组学生的沙盘作品特征

对两组学生沙盘作品的具体描述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沙盘整体特征,是否使用石子,是否使用桥和是否使用住宅这些具体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与适应困难组相比,适应良好组学生的沙盘呈现出了更多整合特征,使用了更多桥、石子和住宅类沙具(详见表4)。

表4 不同适应状况学生的初始沙盘描述特征[频次(%)]

续表

(四)两组学生的沙具摆放区域

沙盘空间配置理论认为,沙箱中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为了探讨初一新生学校适应良好组和困难组在沙箱空间区域上的差异,对两组学生在左下、左中、左上、中下、中心、中上、右下、右中和右上这9个区域的沙具摆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沙箱中9个不同区域所摆放的沙具数量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两组学生在沙箱空间的使用上大体一致。

三、分析与讨论

(一)沙具种类和数量

根据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各类沙具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来访者在制作沙盘过程中所选用的不同沙具,恰好可以投射出其内心世界。本研究发现适应良好组和适应困难组在自然元素类沙具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9)。自然元素类沙具主要包括岩石、石子、水晶、星星、河流等,它们往往象征着来自自然界的力量,具有永恒、流动、坚毅等特性。存在适应困难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临着更多来自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在适应新环境方面容易缺乏自信心和力量感,而这些特点在初始沙盘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呈现。相比之下,适应良好组则更能从容应对,内在的力量感也更强。除了自然元素类沙具外,学校适应良好组和困难组在其他种类沙具和沙具总量的使用上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以往对存在较为严重心理困扰人群的初始沙盘研究中发现,具有心理困扰的被试往往在使用沙具的总量和具体类别上显著少于正常人群[11,12]。 而本研究中发现,学校适应困难组和良好组除了在自然元素类沙具存在差异外,在其他类别沙具和总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或许是因为初一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并不如其他心理困扰问题严重,导致不同适应状态的学生之间差异较小。

(二)初始沙盘主题

在沙盘游戏治疗中,来访者沙盘作品的主题反映其内在所欲表达的意义。在沙盘游戏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访者的沙盘主题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沙盘游戏的主题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显示了治疗所处的阶段[6]。本研究在对两种不同适应状态的初一学生初始沙盘主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在24种不同的主题类别中,两组学生在受伤和治愈类主题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适应困难组呈现了更多的“空洞”主题,适应良好组呈现了更多的“连接”和“趋中”主题。适应不良组学生的沙盘作品更容易呈现出空洞场景、缺乏生机与活力。而适应良好的学生则呈现了更多的“连接”和“趋中”,这表明他们在沙盘游戏中更乐于与外界保持沟通交流,沙盘作品整体上也更为协调、和谐。两组学生在沙盘中的这些特点也与他们在学校现实生活中各自的行为表现相一致。在近年的沙盘游戏类研究中,初始沙盘所具有的独特评估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提及和认同[7]。本研究所发现的两组不同适应状况学生的初始沙盘主题差异,或许可以作为未来有关初中生入学适应困扰沙盘游戏干预实践中的一种评估依据。

(三)沙盘作品特征

在沙盘的整体特征上,适应良好组呈现出了更为整合的特点,而适应困难组则表现出了更多的空洞和混乱。在一些特殊沙具的使用上,两组学生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跟适应困难组相比,适应良好组被试使用了更多的“桥”“石子”和“住宅”类沙具。在沙盘游戏的象征理论中,桥具有连接不同区域的功能,因此它往往象征着跟外界的连接和沟通。以往研究发现,初中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与学校适应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能够有效改善其在学校的适应状况[13,14]。正如本研究初始沙盘所呈现的,是否愿意与外界保持沟通与联系成为区分学校适应良好组和困难组的一个显著标志。石子是大自然的一种常见存在物,具有坚毅、力量和永恒的象征意义。在沙盘作品中,石子也具有一定的点缀效果,可以让沙盘保持良好的多样性特点。适应良好组使用了更多的石子,这可以被理解为他们具有更多的力量感,愿意接纳生活的多样性。住宅作为人类的居住容身之所,它往往具有家、庇护和安全等象征意义。研究发现,初中生的亲子关系对于其学校适应状况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5,13]。适应良好组比困难组学生使用了更多的住宅类沙具,或许跟其亲子关系较好具有一定关系,更愿意呈现出有关家庭生活的一些场景。

结语

本研究对初一新生学校适应困难和良好这两类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他们在沙具种类、沙盘主题和沙盘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揭示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初始沙盘的差异可以作为未来对初一新生学校适应困难群体进行心理干预的评估参考指标。同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继续扩大被试的样本量,这对提高研究结论的内外部效度会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沙具沙箱沙盘
高校沙盘游戏辅导室的建设
团体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4~8岁儿童对不同种类沙具的选择偏好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Removing a stone
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沙面特征及作用
巧用沙箱检测文件安全
文件检测方法及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