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巢行为对皖西白鹅产蛋和体重的影响

2020-12-21朱正娇胡倩倩靳二辉李升和

中国畜牧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蛋期母鹅皖西

吴 旭 ,任 曼,2,朱正娇,张 旭,胡倩倩,2,靳二辉,2,李升和,2*

(1.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2.动物营养调控与健康重点安徽省实验室,安徽凤阳 233100)

皖西白鹅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鹅之一,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结合而成,因具有早期生长快、肉质好、羽绒品质优良、产毛绒量高、羽绒洁白、抗逆性强、耐粗饲等特点而深受欢迎[1-2]。就巢性又称为抱性,是禽类繁殖后代的一种特有行为,依靠抱窝来孵化下一代,家禽一旦开始就巢,很快会停止产蛋。由于长期采用自然孵化的缘故,使得包括皖西白鹅的大多数鹅种都具有较强的就巢性,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3]。黄才发[4]研究发现,安定鹅就巢总天数和产蛋量呈显著的中等偏强负相关,说明就巢行为对产蛋量影响较大;姚颖等[5]研究发现,浙东白鹅的高就巢性严重影响了产蛋性能的发挥。皖西白鹅的整个产蛋期从1 月中旬陆续开始,一直持续到5 月底,包含2 个产蛋高峰期及2 个就巢高峰期。其中整个2 月是第1 个产蛋高峰期,4 月10 号开始进入第2 个产蛋高峰期;3 月及5 月是就巢高峰期,其就巢期至完全醒抱(包括恢复期)的时间占到整个产蛋期的2/3。这种强就巢性制约了养鹅生产水平的提高,限制了中国养鹅业的产业化发展[6]。因此,研究母禽产蛋与就巢行为对提高母禽的繁殖性能十分重要。本试验初步研究皖西白鹅的产蛋与就巢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的物理醒抱方法对就巢鹅醒抱时间的影响,为皖西白鹅的物理醒抱方法选择提供依据,从而缩短皖西白鹅的就巢时间,以提高皖西白鹅的产蛋水平,促进皖西白鹅的优化选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试验于六安市金安区飞翔皖西白鹅遗传资源保护中心进行。鹅舍内配置水槽、料槽、产蛋窝,窝内铺有稻壳作为垫料,舍外设有运动场和水池。舍内及产蛋窝安装视频自动采集系统,能清晰地观察到鹅在舍内的活动情况、产蛋窝内的产蛋行为及就巢行为等表现。

1.2 试验动物 根据调查及走访得知,由于初产母鹅的产蛋性能不稳定,易产出畸形蛋、软壳蛋,而2~3 年龄母鹅产蛋性能最为稳定。本研究选取年龄、体型相近的2 年待产期皖西白鹅210 只(165 只母鹅,45 只公鹅)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鹅均饲喂同一种饲料(商业种鹅饲料),给试验鹅随机编号并做脚号。

1.3 试验管理 试验鹅整个产蛋期均在舍内饲养(试验期为2019 年1 月—2019 年5 月,共5 个月),自由采食和饮水,其他饲养管理措施均按照鹅场常规要求进行,定期清理鹅舍内粪便,保持舍内通风干燥,定期消毒,保持卫生,每日注意观察整个试验鹅的采食、产蛋、就巢等行为。

1.4 试验设计及分期 试验期间,每天观察鹅的产蛋行为和抱窝行为,每天记录各组鹅的产蛋情况、就巢情况,包括产蛋日期、产蛋个数、就巢鹅的就巢日期、回巢醒抱日期及就巢鹅的脚号,并在就巢鹅的身上进行标记。

对同一时期的各组就巢鹅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其醒抱。将同一时期的就巢鹅随机分配为5 组,每组33 只母鹅,均饲喂同种饲料,常规喂食喂水,除去在试验期间个别死亡或生病鹅只,通过监控查看各母鹅的就巢行为,确认有就巢行为后,第1 组不作处理,为对照组,其余各组抓至各试验组实行醒抱方案。第2 组将就巢鹅关在一个单独的没有产蛋窝的房间,每天保持同一光照;第3 组将就巢鹅围在单独一个栅栏里,白天赶至水池中放牧,晚上收回;第4 组将就巢鹅关进一块水池,水池里注入10 cm 的水,定时放水换水;第5 组将每只就巢鹅分别关进笼子里,并将笼子架空,每天适时泼水。选取2 月初至3 月底的就巢高峰期作为试验日期,观察各组鹅的就巢情况。

在正式试验之前,通过对皖西白鹅就巢性资料的查阅,明确其就巢行为谱,根据就巢期内的鹅行为变化(包括日粮的采食情况、蹲伏抱窝时长、出窝次数及时长等)确定就巢前期、就巢中期、就巢后期阶段分期。选取33 只具有就巢性的母鹅,进行脚号标记,分别在就巢前期、就巢中期、就巢后期和产蛋期进行称重,每3 只一起称重并计算平均体重。

1.5 统计分析 利用视频自动采集系统记录的行为表现并对此进行文字描述,其他数据使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并用SA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均以平均值表示。

2 结果

2.1 皖西白鹅的产蛋行为 皖西白鹅产蛋多集中在夜间,03:00—07:00 产蛋约占80%,下午产蛋数较少,同时上午交配可以提高皖西白鹅的受精率,因此一般在07:00进行适当放牧,以保证皖西白鹅交配的受精率。母鹅开产前1 周左右,食欲增加,全身羽毛光泽鲜艳,腹部松软且明显下坠,趾骨间距离3~4 指;开产前1~2 d,母鹅在铺满稻壳的产蛋窝旁徘徊,且放牧时不愿下水,或者下水之后很快游上来,卧在水池旁较为隐蔽的草丛里做窝或者急匆匆赶往鹅舍的产蛋窝俯卧;产蛋前卧在产蛋窝的稻壳上,用脚掌和喙将稻壳拨至体侧,产蛋时母鹅站立,尾部徽翘,泄殖腔频频努责,几分钟后蛋即可产出。

2.2 皖西白鹅的就巢行为 皖西白鹅具有较强的繁殖季节性,一般产蛋多集中在1—4 月,本批饲养的试验鹅产蛋集中在2—5 月。整个产蛋期分为产蛋初期,产蛋中期高峰期和产蛋末期高峰期,98%母鹅都具有就巢性,且就巢鹅中约80%的鹅有2 个就巢期。鹅就巢开始后,母鹅停止产蛋,食欲减退,饮水增加,除采食饮水外一直卧在产蛋窝里,强行驱赶后很快又返回窝内,用喙将稻壳及腹部羽毛拨至身体周围一圈,且每隔2~3 h 会用脚和喙翻蛋。采食饮水前将稻壳及绒毛覆盖在鹅蛋上,离巢时间明显缩短。

2.3 皖西白鹅就巢期和产蛋期体重的差异 由图1 可以看出,就巢中期母鹅的体重显著低于就巢前期、就巢中期和产蛋期,产蛋期母鹅体重略高于就巢后期,就巢后期母鹅体重略高于就巢前期(P>0.05)。与产蛋期相比,整个就巢期体重下降。

图1 皖西白鹅就巢期和产蛋期的体重变化

2.4 皖西白鹅高就巢鹅与低就巢鹅的产蛋数比较 根据皖西白鹅就巢期时长,将就巢期占整个产蛋期1/3 以上的母鹅作为高就巢鹅;将就巢期占整个产蛋期1/3 以下或无就巢性的母鹅作为低就巢鹅。由图2 可以看出,高就巢鹅的产蛋数显著低于低就巢鹅。

图2 高低就巢性皖西白鹅年产蛋数比较

2.5 不同的醒抱方法对就巢鹅醒抱时间的影响 通过图3 可以看出,第1 组的就巢时间最长,平均为15.57 d;第2、3 组的平均就巢时间分别为14.35、14.19 d,相比对照组较短,说明就巢鹅关在单独的没有产蛋窝的房间和将就巢鹅围在单独栅栏里并白天赶至水池中放牧晚上收回的方案可以缩短皖西白鹅抱窝的时间;第4 组的平均就巢时间为13.50 d,相比第1、2、3 组较短,说明将就巢鹅关进注入10 cm 水的水池中可以有效降低皖西白鹅的就巢时间;第5 组的就巢时间最短,平均为12.36 d,说明将各就巢鹅单独关进笼子里并保持流水的途径可以有效缩短皖西白鹅的就巢时间,是最为有效的一个物理醒抱方法。

图3 不同物理醒抱方法对皖西白鹅各组就巢天数的影响

3 讨 论

有关鹅产蛋和就巢性尤其是皖西白鹅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通过视频自动采集系统记录皖西白鹅的产蛋行为和就巢行为。鸡就巢行为表现主要包括持续蹲窝、翻蛋、咯咯叫以及护巢等行为[7-8],而鹅就巢开始后,母鹅停止产蛋,食欲减退,饮水增加,除采食饮水外一直卧在产蛋窝里,强行驱赶后很快又返回窝内[9],用喙将稻壳及腹部羽毛拨至身体周围一圈,且每隔2~3 h 会用脚和喙翻蛋。由于禽类固有的习惯在固定位置产蛋的特点,腹下积蛋或蹲伏在熟悉的产蛋窝位置是引起皖西白鹅就巢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10]。就巢期母鹅减少外出采食饮水的次数,也不接受公鹅的爬跨交配,导致就巢的母鹅体重下降较为明显,与杨光荣等[11]关于母鹅就巢期体重变化的研究相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母鹅离窝时间短,采食量下降所致。

Chen 等[12]研究证实,母禽的就巢性和其产蛋率存在密切关系。本试验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的就巢性和产蛋率存在负相关,与杨承忠等[13]对马岗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林福忠[14]对番鸭就巢规律研究也发现,就巢性较强的母鸭平均产蛋量较就巢性较弱或无就巢性母鸭的产蛋量差异极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就巢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禽业的发展。因此,缩短皖西白鹅的就巢时间是提高产蛋率的关键。关于就巢性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禽类就巢的引起和维持受内分泌的调控[15],其中催乳素是关键因素[16];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不仅可以通过垂体调控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分泌[17],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性腺发挥抑制作用,使卵巢和输卵管发生退化,引起禽类就巢行为的发生[18]。

本试验中的几种物理醒抱方法均可缩短皖西白鹅就巢时间,而通过将皖西白鹅就巢期鹅关进单独的笼子里并保持流水可以有效缩短皖西白鹅的就巢时间。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及本试验研究可知,保持光照可以缩短禽类就巢的时间,但是效果不明显,最有效的措施是从根本上解决腹下积蛋或持续蹲伏行为,而将皖西白鹅单独关进笼子并保持流水,可以使其保持站立姿势,并且与产蛋窝隔离,可更有效地缩短就巢时间,提高其产蛋量。

4 结 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皖西白鹅的产蛋行为和就巢行为存在差异;皖西白鹅就巢中期的体重显著低于产蛋期;高就巢鹅的年产蛋数显著低于低就巢鹅;在各物理醒抱方法中,通过将就巢鹅关进笼中单独醒抱的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产蛋期母鹅皖西
新兴麻鸡父母代的饲养管理
回马枪
回马枪
地方良种——马岗鹅
火海中的爱
鹅生蛋
回马枪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