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计划”特色实践探索
2020-12-21张寒平战佩英匡明明颜宇琪
张寒平,战佩英,匡明明,颜宇琪
2007年7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重要性.通化师范学院从2008年开始实施“映山红支教计划”,组织师范生面向长白山区基础教育学校开展顶岗支教.映山红是长白山区开放比较早的花,春寒料峭中,漫山红遍、生机盎然、顽强坚韧,支教计划取名“映山红”蕴含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之意.十二年的支教坚守,不仅凝练出通师人的“映山红”精神(即坚守初心,服务乡村;坚定信念,青春奉献;坚韧不拔,勇为人先),而且探索出一条教育实习的特色道路.
1 搭建校地合作桥梁
多年来,学校密切关注地方基础教育需求,瞄准农村基础教育,提出实施“映山红支教计划”,组织全校师范生实行春秋两季滚动实习,已顺利实施24 期,来自全校16个专业的7000 多名学生参与了顶岗支教,受援学校遍及全国5 省24个县市区.吉林省包含通化、白山、四平、吉林、白城、长春、松原、长白山管委会所辖20个县市区,省外包括辽宁省、山东省、贵州省及海南省部分地区.学校先后与各县市教育局签订了顶岗支教实习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331个,保障支教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2 探索特色实践道路
经过多年积累,我校探索出一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特色道路:“聚焦一个目标,促进两个提升,深化三方协同,推进四位一体,构建五维保障”的人才培养与校地合作体系(图1).
图1 通化师范学院师范生教育实习培养体系
(1)聚焦一个目标.以“映山红”精神为底色,将服务面向瞄准吉林省农村基础教育,为长白山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甘愿为偏远山区基础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奉献青春的优秀教师.据统计,长白山区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有近50%是通化师范学院毕业生,他们立足岗位、敬业执着,吃苦耐劳、教书育人,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促进两个提升.通过“映山红支教计划”的实施,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促进教学实践能力提升;通过班级管理、访谈乡村教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品行意志的提升.在支教工作中,将我校“质朴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学生思想认识中,外显于学生言行举止中,培养学生具有简朴的生活作风,务实的工作作风,展示了通化师范学院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风貌.
(3)深化三方协同.“高师院校、地方教育局和中小学校”三方协同育人平台的深化,是校地、校校密切合作,利益共享的教师教育新模式,通化师范学院与地方教育局签订顶岗支教实习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顶岗支教实习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基地化,既创新了教师培养模式,带动了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又开辟了高师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新途径.
(4)推进四位一体.在协同平台上通过“顶岗支教、对接培训、特色服务、应用研究”四个路径,形成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一体化,实现地方高师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的有机对接.
3 建立“三全三段三导”式顶岗支教模式
(1)“三全”.建立“全学科、全时段、全覆盖”的“三全”顶岗支教实习模式,即“所有师范专业都参与、春秋两季滚动实习、实现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全覆盖”.同时重新修订人才培养,延长学生教育实习时间,把原来的仅秋季学期的教育实习调整为春秋两个学期,实行轮班制顶岗支教实习,春秋滚动授课.2018年,按照“择优顶岗、志愿支教、集中实习”的原则,全校师范生全部实行集中实习,实现了顶岗、支教、实习一体化[1].
(2)“三段”.为保证实习学生尽快进入教师角色,适应中小学教学工作,完成实习任务,建立“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提高”三段式顶岗支教指导体系.在顶岗支教之前,学校组织校院两级动员,带领师范生走出学校,到中小学校开展教育见习活动.同时聘请基础教育专家和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岗中指导阶段,聘请基础教育名师和高校专业教师、驻县教师共同参与指导,为学生成为一名准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顶岗支教后期,组织实习生讲课竞赛,邀请基础教育专家担任评委,确保实习取得实效[2].
(3)“三导师”.在夯实顶岗支教实习内涵提升上,注重加强顶岗支教实习过程管理,实行“三导师”制,聘请基础教育名师、高校教师、驻县教师共同参与全程指导,健全评价体系,为全面提升师范生从教技能提供保障.
4 开展“需求导向、资源共享”为原则的对接培训
在校地合作过程中建立了“需求导向、资源共享”的师资对接培训,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与优势,成立“映山红名师工作坊”,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科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音体美学科教学等专项培训.同时聘请中小学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员及培训团队到学校,对教学论教师、师范生、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新高考改革等方面的培训,使校地合作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成效.
2020年我校成功获批“长白山区农村教师‘三全’对接培训”国培项目,实现国培项目零的突破,这对于深化校地合作,开展顶岗置换对接培训,助力长白山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建立以“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心理建设+非遗文化传承”为内容的特色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国家与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等优质资源,建立面向基础教育的以“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心理建设+非遗文化传承”为内容的特色服务体系.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长白山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农村学校改进系列活动,提升高师院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职能,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学校与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长白县、通化市二道江区教育局签订了《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学校改进计划》协议,2014年以集安市台上学校及其四所附属村小为项目学校,选派骨干教师,结合我校学生顶岗支教活动,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台上学校改进行动.2019年为集安市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开设“乡村美育教师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教师76人.2020年为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建立“映山红画室”,合作开发校本教材《黑白画》《瓦楞纸浮雕》《泥塑》.
6 创建“以合作项目为引领、协同团队为支撑”的应用研究共同体
为促进教师针对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及时反馈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完善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学校省级科研平台和研究骨干,整合地方教育局教研室研究员、中小学优秀师资,创建了面向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基础教育的“高校教育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教师”三方协同研究团队.以“项目引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性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和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7 构建五维保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顶岗支教工作,建立顶层设计、政策激励、资金保障、团队管理、定期研讨“五维结合”的校地合作保障机制,定期组织三方交流研讨,实施一系列激励政策,保障校地合作持续稳定.2018年,学校成立大学生顶岗支教指导中心,配置专职人员统筹管理全校顶岗支教实习,建立驻县教师管理制度,按照每50人配备1 名驻县教师标准,共聘任的驻县教师25人.制定了通化师范学院《顶岗支教实习管理办法》《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计划实施方案》《通化师范学院顶岗支教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化师范学院本科生“双导师制”实施办法》,保障顶岗支教顺利进行.
8 “映山红支教计划”实践特色道路的价值
通化师范学院开展“映山红支教计划”,为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开辟了新途径.不仅解决了传统教育实习时间较短,缺少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问题,也为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顶岗支教实习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融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体现了教师教育实践育人的特色,对于师范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第一,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计划》文件精神,为教师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促进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师范教育转型.
第二,完善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顶岗支教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坚定了学生的从教信心,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资源.
第三,顶岗支教实习实现“双赢”,实习生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教师,又是实习学校教师的学生.特别是教师角色,为师范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和实践机会,促使师范生在实际工作中反思所学知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架起高校与农村学校沟通的桥梁,有力推进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依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从教技能训练,在校内加强师范生“五个一”技能训练,即“说好一口普通话、练好一手粉笔字、讲好一堂课、做好一个课件、写好一个教案”.校外依托基础教育基地联盟,提升教育实践内涵,强化学生实践锻炼,形成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双线联动,实现师范生人才培养与地方基础教育需求的无缝对接,不断探索提高“师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的有效路径.
“映山红支教计划”是照亮长白山区基础教育的“火炬”,更是通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转型发展和每一位师范生终身成长的不竭动力.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映山红支教计划”,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为服务长白山区基础教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