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衍生产品设计研究
2020-12-21孙沪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孙沪云,李 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0 引言
皮影艺术是一种活态的艺术,代代相传。虽然,信息科技可以保留影像,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复刻,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但是,皮影艺术在传承过程中积累的艺术经验与制作工艺,对皮影艺术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把握信息科技新机遇的同时,不能轻易丢弃人文情怀。
文化创意产品已经成为传递与承载艺术文化底蕴,连接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情感的桥梁。而优秀的文化创意设计,不仅要了解传统文化,还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为了对文化创意产品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系统地探究上述问题,笔者从皮影艺术入手,探究当代国内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前景与发展趋势,分析皮影衍生产品的设计与转型可行性。
1 研究背景
1.1 国内皮影艺术现状概述
皮影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经过不同地区的长时间演变,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由于皮影艺术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研究价值,其艺术形式对我国的雕刻、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所以皮影艺术在2011年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的保护与支持。
1.2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概述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与渠道建设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借鉴欧美经验,拥有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企业不仅能创造巨大的利润,还有助于培育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势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博物馆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实施。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应该鼓励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这份管理办法挑明了政府对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持肯定态度。
1.3 文化创意产品对传统文化的推动性
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呼吁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对象不局限于生产工艺,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由心的尊重与敬畏等精神层面再创造的过程。传统文化正在积极转变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模样。近年来,博物馆不再只是等待着人们走进博物馆,而是开始活用馆内珍藏的藏品,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宣传,扩大博物馆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优秀文化被人们所认知。人们受到优秀文化创意产品的影响,开始自觉走进博物馆,切身实地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1.4 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画像
文化创意产品蕴含巨大的文化积淀,是其区别于普通商品最显著的差异之一。这种独特性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转化的主要动力。笔者通过初步调研发现,相比品牌与性价比,消费者更关注文化创意产品的外观是否美观,是否具有独创性。根据审美层次的高低,消费者画像可分为以下情况:第一,消费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审美层次,对高品质的文化创意产品接受度较高,不仅会为其实用价值,也会为其文化价值而买单,这类消费者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固定消费人群;第二,消费者的审美停留在产品外观,往往被精巧的设计所吸引。笔者建议,产品设计师应该优先满足第一类消费者的诉求,再考虑开发满足第二类消费者的产品。
2 研究内容
2.1 皮影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构想
产品拟定为一款保留传统皮影艺术韵味,与博物馆、皮影戏团联动的纪念品(如图1所
示),可以在外观上与使用一般材质、操作方式制作的皮影戏台区分开来。消费者在博物馆、皮影戏团观看皮影戏,回家后也能独自享受皮影的乐趣。这款皮影文化创意产品的渠道拟定为博物馆、文化旅游景点等线下渠道,以及通过网络进行预售。人群定位为20-25岁的年轻人。价格定位在100元左右,这一价格带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能力。
2.2 传统皮影产品问题
首先,关于皮影材质。《中国皮影艺术史》对传统皮影的材质有着详细的描述:“皮影有牛皮、羊皮、驴皮等。在保存的时候,需要注意防水,不可以用水洗,也不可以用湿手直接触碰皮影。皮影容易粘连,不能直接用报纸或书压平。需要注意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且注意防霉防潮。”
其次,关于操作方法。《唐山皮影的制作》对传统皮影的操作是这样描述的:“表演者需要通过三根操作杆去操作影人,其中一根在人物脖领前,这是主杆,另外两根耍杆则是在人物的两手端处,用来使人物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影人至少需要三根操作杆,在表演时需要将影人贴近幕布。这种操作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非专业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操作者需要使用双手操作,单人操作皮影时,只能操作一个影人。皮影戏无法自导自演。”
最后,关于皮影戏台。传统的皮影幕布需要自己组装,皮影戏台整体比较单调,只能给观众表演,自己无法观看皮影戏。虽然,市售的皮影盒已经过改良,可以同时操作与观看皮影戏,戏台整体色彩丰富。但是,皮影盒无法更换背景,长此以往会减少趣味性。
2.3 设计方案
2.3.1 “影遇”皮影衍生产品品牌
打造宣传皮影艺术的品牌。“影遇”意为因皮影而相遇,希望以皮影艺术为核心,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提取皮影艺术元素特点,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引导更多的青年人认识皮影艺术,并加入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中。
2.3.2 皮影人物和材质
在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基础上进行Q版人物的改良设计(如图2所示),使皮影人物更加可爱、生动,符合当代审美情趣。可操作的皮影人物以戏曲中的主要行当作为依据,设计了“生”、“旦”、“净”、“末”、“丑”等人物造型,不设有特定的身份与名字,消费者可以自由编剧,自导自演皮影戏。在皮影人物的材质上,由于传统材质具有易受潮、难保存的缺点,在尽力保留皮影色彩鲜艳度的条件下,选择了更容易加工的PVC材料。
图2 皮影人物设计
2.3.3 皮影戏的背景
皮影戏在表演的时候,背景道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凸显人物形象,在制造戏剧氛围的时候,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皮影戏的背景道具可以分为人文类与自然类。例如,《白蛇传》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就属于人文类背景道具。又如,各种各样的花卉植物就属于自然类背景道具。这些背景道具起到了丰富画面、增添生机的作用。市售的皮影戏台一般没有单独配备的场景道具,或者采用固定的场景。笔者所设计产品的重点之一就是高自由度,所有的背景道具都可自由搭配、组合,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剧本需要,自行组合场景(如图3所示)。
图3 皮影背景设计
2.3.4 皮影操作及戏台展示
传统的皮影操作最少需要三根操作杆,新手较难上手。而且,传统的皮影操作无法实现单人操作,在表演的时候,人需要在幕布后面进行操作,无法自己观看皮影戏。改良后的皮影操作借鉴了提线木偶的操作方法,将操作线整合在一根操作杆上,这样不仅可以单手操作影人,自己还可以站在幕布前看到自导自演的皮影戏(如图4所示)。
图4 皮影操作设计
2.4 皮影操作设计
设计产品以皮影戏台为主,配套道具包括“生”、“旦”、“净”、“末”、“丑”等影人与背景幕布。戏台还具备储物功能,可以放置配套道具。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将影人放进主戏台的隔层中,利用隔层使影人保持平衡。戏台还自带灯光,无需使用其他光源投射光线。
3 结语
利用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引起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消费者愿意加入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中。笔者通过提炼皮影艺术中有特色、有价值的元素,从现代设计审美与用户体验的角度诠释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通过对皮影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使笔者对文化创意产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设计“影遇”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年轻人对皮影戏的关注,让年轻人能够切身感受到皮影戏的乐趣。而在年轻人与皮影的互动中,产品的应用价值也得以体现。